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高考语文文言文及答案解析,高考语文文言文及答案
tamoadmin 2024-05-15 人已围观
简介1. 2012年北京市高考必背古诗文都有哪些篇目 2012高考说明貌似还没有出炉,先面试2011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古文阅读篇目,可以参考 (一)文章 1、《劝学》 荀子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出师表》 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7 《曹刿论战》 8、《归去来兮
1. 2012年北京市高考必背古诗文都有哪些篇目
2012高考说明貌似还没有出炉,先面试2011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古文阅读篇目,可以参考
(一)文章
1、《劝学》 荀子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出师表》
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7 《曹刿论战》
8、《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9、《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0、《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
11、《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12、《陋室铭》
13、《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4、《岳阳楼记》
15、《醉翁亭记》
16.《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17、《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二)诗词曲
1、《氓》
2、《国殇》 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春夜喜雨》
9、《登高》
10、《琵琶行》(不含序)
11、《泊秦淮》杜牧
12、《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16、《钗头凤》(红酥手)
1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19、《窦娥冤》(滚绣球)
20《书愤 》
21.《沁园春 长沙》
我是2011年参加高考的,深知这些背诵篇目的重要,望你能在2012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加油!
2. 2012课标全国高考 语文文言文(一)文官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
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
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
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
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试题答案
4.D 5.C 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
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
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3. 2010北京高考语文必背古文2010年高考背诵与默写篇目(共计38篇,其中初中有9篇●,北京版有3篇)
(一)古文(18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劝学》
3、《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乃还)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庄不得击)
7、《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8、《桃花源记》●
9、《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10、《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1、《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
12、《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13、《陋室铭》●
14、《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5、《岳阳楼记》●
16、《醉翁亭记》
17、《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18、《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二)诗词曲(20篇)
1、《氓》
2、《国殇》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春夜喜雨》●
9、《登高》
10、《琵琶行》(不含序)
11、《泊秦淮》杜牧●
12、《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16、《钗头凤》(红酥手)
1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19、《窦娥冤》(滚绣球)
20、《沁园春 长沙》
4. 急求,2012高考全国卷卷一文言文全文翻译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
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
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后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
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中,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
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
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
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
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口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缗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答案A解析:冒:不顾、顶着A解析:只1.2.3为奋勇抗击金人,4为战果5为平乱6为战果C解析: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5. 谁能把2012北京语文会考说明古文阅读 或者 所有的内容给我发下 我的烛之武:以:因为。
焉:怎么。然:然而。
其:还是。错误军:军队。
封:疆界。
图:考虑。说:高兴。
(烛之武)许之。敢以(之)烦执事。
烛之武在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越国以鄙远,军知其难也”说明即使消灭邓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邓国,又以“邻之厚,军之薄也”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请哦势力的削弱,继而又分析了存邓对秦国有益无害,接着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的事实说明进过毫无诚信,利用两国的矛盾来离间双方,最后得出忘邓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最终打动了秦伯。 劝学:中:合乎。
彰:清楚。疾:强。
绝:横渡。 “则”是相同的。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逍遥游:怒:奋发。
志:记载。适:往。
“年:寿命。” “以”是相同的。
文章运用比喻夸张你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积水覆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是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将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你人··之二写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鸿门宴:都不同。 破咸阳之前,项羽与刘邦原有约定:“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刘邦实力远不如项羽,但还是表现的坚决果断,提前一步攻破咸阳,有意称王。此谓“英雄之举”。
结果惹毛了项羽,刘邦只能求助于张良和他曾救过的项伯。刘邦能屈能伸,都是英雄之为。
陈情表: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申明自己本图宦达,不衿名节,消除拆挺对自己不应诏赴任的猜忌。表宁家中状况困难,已过九旬的祖母无人照顾。
自己不应诏赴任,正符合朝廷以孝治天下的政策。许诺一旦祖母享尽天年,在为朝廷效力。
滕王阁序:襟 不对 而相同 落下孤鹜秋水长天,晴天比谁,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应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游上下浑然一体的绝妙好图。 兰亭集序:信不对 都不同 引不对 通道相逢,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
赤壁赋:愀然“:忧愁的样子。谬:缭,盘绕。
力酒:斟酒。适:享有。
都不同。 万物各有归属,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客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常人,进而,客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形象的表达除对生命短促·个人渺小的感慨。
6. 请问北京市高考语文必背篇章有哪些一)古文(10篇)1.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3.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4.陈情表 李密5.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 勃6.师说 韩 愈7.阿房宫赋 杜牧8.六国论 苏洵9.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10.前赤壁赋 苏轼(二)诗词曲(30首) 1.氓 《诗经》2.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 屈原3.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4.短歌行 曹操5.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 潜6.山居秋暝 王 维7.蜀道难 李 白8.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9.将进酒 李 白10.兵车行 杜甫11.蜀相 杜 甫12.客至 杜 甫13.登高 杜 甫14.登岳阳楼 杜 甫15.石头城 刘禹锡16.琵琶行 白居易17.李凭箜篌引 李 贺18.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 牧19.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20.锦瑟 李商隐2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22.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23.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24.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 轼25.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26.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27.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 游28.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29.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30.长亭送别(节选:(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7. 2012年语文高考古文宋史萧燧传(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升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B.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B.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弟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1. 求高考文言文常识总结
文学常识不得记混记杂,要时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如记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学主张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诵最终要通过默写落实在卷面上,在复习中,一定要背默结合,默写时还要细心,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前后颠倒等错误,此外,还应注意标点和语气。
考点达标⒈."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对联中嵌有屈原诗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诗中以芳草自喻品质的高洁。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从内容上看,与屈原事相合;从感情上看,表达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国人;B.《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不是莫泊桑。
) ⒊"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题干中的一首诗是朱德同志为四川三苏祠而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A项中,曹操、曹丕、曹植虽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诗赋流传于今,但他们不符合诗中“峨眉共比高”这一内容。C项中,班彪、班固、班超虽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学著称,而班超有是名将,所以与诗中“都是大文豪”内容不符。
D项中杜甫、杜牧、杜荀鹤不是父子关系,因此更不符合诗意了。)。
2.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知识点是高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观点态度、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 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筛选信息 归纳文言文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概括 典故 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
3. 高中文言文必背课文总结楼层: 3[思路分析]先默读几遍,再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解题过程]背诵文言文:1、理解法。一篇文言文如能理解得如同现代文,背诵也就没有很大的难度了,再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2、抄背法。“口动十遍不如手动一遍”,碰到一些非常难懂、特别饶口的句子,可以边抄边背,这样,背得效果就更好了。“抄背法”可以抄整个句子,也可以抄关键词语、生僻词语。3、串珠法。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如果把课文里的每个句子比做一个个珠子,那么,整篇文章就像是一串珠子。对于较难的文言文段落,可以一句一句地分散背,最后再将它们串联起来。4、提示法。平时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个别桔子而“卡壳”,如能摘取各句的关键词语依次抄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有了这些关键词语的提示,就很容易记起整个句子的内容。如果能够把这些关键词语总结成一个提纲,不仅有助于背诵,更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5、联想法。文言文句式大都非常整齐,常用骈句,对偶、反复、排比就比较多,有了上句的内容,可以推知如下句。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下句与之形成对偶;再如《爱莲说》中有关牡丹、菊花、莲花的句子可以分别联想其象征义,并通过联想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这样通过联想而生发句子的背诵称为“联想法”。6、表演法。有很多记叙性的文言片段,可以通过设身处地的现场表演的方法来提高背诵的兴趣,加深对句子的印象。如《口技》中“满座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站站,几欲先走。”再如《核舟记》“船坐三人”一段。如果我们一人或几人根据课文情节做一次现场表演,背的会非常迅速牢固。 具体某一篇文章的背诵,如能把以上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效果会更好。 背诵现代文(1)分层理解背诵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若要记住一篇课文或一段文字,首先要弄懂它的意思,讲了什么,分几层讲的,每层讲了些什么,了解了这些后,反复读几遍,就会加深印象,容易背出。背诵时,把课文先按分出来的段落一一对待,较长的段落也可先按再细分出来的小层次一一对待。首先要理解它的意思,读一两遍以后,逐层逐段地试背,遇到困难再翻开课文熟悉,如此逐层逐段地“扩大战果”,最后达到背诵全文。这种方法既能锻炼分层能力,又能帮助理解课文。(2)少读多忆背诵法。心理学实验证明,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占比例越大,记忆效果越好。另外,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读完材料一、两遍以后及时地进行尝试回忆,比读完三、四遍以后再尝试回忆的效果要好。尝试回忆用于记忆那种相对无意义的、需机械记忆的材料,比记忆有意义材料的效果好。(3)文字图景转换法。一段文字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图象的信息储存在脑子里,弄清楚图的上方是什么,下方是什么,前、后、左、右、远、近各是些什么,整篇是什么。然后闭上眼睛默说,把图景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脑子里,背诵时就比较方便了。这种方法,记忆深刻,永久不忘,能培养想象能力。(4)重点词连接记忆法。在背诵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段背得很熟的文章,却在一些词上卡住了。这些词有的是关联词,有的是新词,有的是重点词。这时,只要有谁提示你一下,你就能很快接上去。这说明记住关联词、新词、重点词,就能增强背诵效果。如果你记住重点词、句,把他们连成一条线,想着这条线回忆背诵,就容易背出来。重点词连接背诵法,具体记法是:在阅读第一、两遍时,找出各部分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几个重点句、重点词,以此作为线索加以回忆。然后,再找出重点句、重点词与其他内容的联系。在背诵时,即可借助重点句、重点词,把各部分的片断材料融为一体。(5)定时快速熟记法。在朗读、背诵时,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如:一分钟背出一段文章,三分钟内读上两遍。读时逐步加快速度。先稍快,再加快,再特快,并要快而不乱,快而不错,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记忆信息迅速输入大脑,获得强烈印象,达到记忆的目的。(6)朗读背诵交替法。在背诵时请别人轻声陪读,以读带背。一个轻声朗读,一个慢慢背诵,彼此交换练习,然后互相监听。或在背时请已会背的同学陪背,以背带背。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背诵课文,首要的一点是要理解,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才容易记住,切忌生记硬背,这样即使记住了,但过不了多久,它就会回生的。
4. 可以提供一下有关高考文言复习的知识点归纳吗高考冲刺辅导:文言文考点“分析综合”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对文言文的“分析综合”的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其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要求能说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或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
考点剖析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指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它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
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②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考查的内容有:①某个论点的依据;②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③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④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层级,它是前面各项内容的综合体现,只有准确把握了语句含义,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对文章的基本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和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它要求: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预测透析 〔样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杜周者,南阳杜衍人。
义纵为南阳守,以为爪牙,举为廷尉史。事张汤,汤数言其无害,至御史。
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奏事中上意,任用,与减宣①相编,更为中丞十余岁。
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宣为左内史,周为延尉,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
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客有让“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
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余人。
郡吏大府举之廷尉②,一岁至千余章。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近者数百里。
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于是闻有逮皆亡匿。
狱久者至更数赦十有余岁而相告言,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廷尉及中都官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万余人。
周中废,后为执金吾,逐盗,捕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天子以为尽力无私,迁为御史大夫。家两子,夹河为守。
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杜周初征为廷史,有一马,且不全;及身久任事,至三公列,子孙尊官,家訾累数巨万矣。
(《史记·酷吏列传》) [注]①也是一个有名的酷吏。 ②“郡吏,郡太守也。”
“举之廷尉,以章劾付廷尉治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杜周酷吏本色的一组是( ) A.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会狱 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 B.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 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 C.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 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 D.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 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 〔点拨〕A项“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上是说“诏狱”多的客观事实,“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中的行为主体是“吏”,而不是杜周,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B项“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是杜周手下的“吏”对犯案人的诬陷,“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中的“其”如果认真分析就会看出所指代的是杜周的两个儿子,应注意前句的省略主语和后句“其”的指代对象。C项“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中的桑弘羊是当时的理财高手,皇帝的信臣,皇后的昆弟子的身份更是非常寻常,但是杜周“捕治”“刻深”,酷吏本色暴露无遗,“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其残暴更是有目可见,该项符合题目要求。
D项“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是交待杜周深受减宣与张汤二人的影响,但是又比减、张二人“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善候伺”,这并不是直接表现杜周的酷吏本色。答案为C。
〔解读〕这是高考的必考点,解答的关键在于仔细地审清题干要求的“直接”两字和“酷吏本色”两处限制,理解分析,全面比较,答案就明白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周在义纵和张汤手下任职时受到两人的赏识。
又因为上奏的事情合乎皇上的心意,官职一升再升。 B.杜周当廷尉时,他治理政事仿效张汤,并且善于窥测皇上的意图,断案只是以皇上的好恶为标准,他的这种做法受到当时人的批评。
C.到杜周当了廷尉,很多二千石一级的官员被拘捕。案犯被押到京师会审时,杜周就。
5. 高考语文现代文归纳总结高考的两到阅读题-科技文阅读和散文阅读
议论文,说明文等常作为"科技文阅读".特点还真不好说.考察的其实就是你在文章中找答案的能力和判断能力,选项有时看起来全是对的,你要咬文嚼字才能选出答案.但如果你阅读量广,特别是关注眼前的科技进展啦,发现啦,碰到你看到过的或熟悉的文章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起码心理上就有了优势,如果强说的话,这也算是个特点了.
散文则要求你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特点嘛全国各个地区有不同,有的把主题隐藏较深,有的主题较明显而要你分析他的修辞手法啦,结构线索啦。。不过做这种题有个共通点就是多读美文,读的越多越容易抓住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