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2017高考历史高考答案,2017历史高考卷
tamo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于100多万年前,止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第一章 远古时代学习要求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及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和发现地点、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解仰韶文化、河姆渡氏族的距今年代和发现地点。2.了解河姆渡、半坡的文化及大汶口文化的内容。3.理解我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和发展过程。了解仰韶文化和河姆渡等文化遗址所表明的我国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对世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于100多万年前,止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第一章 远古时代
学习要求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及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和发现地点、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解仰韶文化、河姆渡氏族的距今年代和发现地点。
2.了解河姆渡、半坡的文化及大汶口文化的内容。
3.理解我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和发展过程。了解仰韶文化和河姆渡等文化遗址所表明的我国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通过考古材料和传说材料说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考试内容: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北京人能利用打制石器(旧石器)和天然火,有简单语言,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人遗址的山顶洞穴中,生活着一种模样接近现代人的古人类“山顶洞人”。他们不仅会打制石器、人工取火,而且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能缝制衣服。
二、远古文化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等,打制石器仍占一定的数量,骨器相当精致。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细泥红陶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并饲养猪、狗等家畜。学者们认为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荣时期。由于它的遗物中常有彩陶,所以也曾被称作彩陶文化。据测定,整个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包括不同时代的各种类型,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半坡氏族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一处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氏族村落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反映的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情况。半坡氏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已使用弓箭;开始种植粟(世界最早),原始农牧业开始发展;能用麻线织布,烧制和使用彩陶;会建造房屋,形成了村落,过定居生活。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它是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能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开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种水稻的国家之一),饲养猪、狗、水牛,建木结构房屋,过定居生活。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这一时期典型。那时,生产工具更加进步,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大汶口居民制作的黑陶和白陶,工艺水平很高,纺织技术也有新的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第二章 先秦
学习要求
1.了解我国奴隶社会的起讫时间,了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各朝代的起讫年代。了解奴隶社会各王朝经济情况和开国、亡国之君和名王、暴君生活时代和主要事迹。了解春秋五霸和重要的战争。了解战国七雄和商鞅变法。
2.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的基本含义和历史作用。
3.通过史实,综合分析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瓦解过程,以及我国奴隶社会的灿烂文明对我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4.掌握诸子百家出现的社会背景、百家争鸣的实质和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考试内容
一、夏、商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统治约400多年。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是夏商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从1959年秋天开始,至今已进行了20多次大规模的发掘。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西南约9公里处,范围很大,包括二里头、圪墙头和四角楼三个自然村。二里头遗址的文化,主要是针对二里头遗址本身的考古遗存所反映的文明状况而言的。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以外具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征的上百处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二里头文化成了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殷墟:夏朝最后一个王桀实行暴虐统治,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商初,都城屡迁。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从此稳定下来。后来殷都因为年久而成废墟,称为殷墟。
甲骨文:19世纪末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是—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即由它发展而来。甲骨文反映了商王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经过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汉字。
青铜器:青铜器制造业是商朝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另一件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二、西周
武王伐纣:商朝末王纣统治残暴、生活腐朽,激起人民反抗。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分封制: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为诸侯,他们建立的国家叫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初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展了疆域。
三、春秋战国
1.春秋五霸
(1)春秋五霸: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其中,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诸侯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争霸战争:①齐桓公称霸:齐国是今山东境内的一个诸侯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事,国力强盛起来。并以“尊王攘夷”(即尊重周王,打退少数民族进攻)为号召,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通过兼并战争,齐灭掉30多个小国。最后通过葵丘会盟正式建立了霸主地位。②晋楚争霸:晋国是今山西境内的一个诸侯国。晋文公当政时,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楚国是今汉水和长江中游的一个诸侯国,春秋时期逐渐强大,晋楚各自发展势力,在黄河流域发生了冲突。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成为霸主。③吴越争霸:吴国和越国是长江流域的两个诸侯国。开始是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向吴称臣。越王勾践不忘亡国之耻,卧薪尝胆,立志报仇。最后越国重新强大,灭掉了吴国。
(3)争霸的影响:①诸侯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争霸战争中,诸侯国数量日益减少,这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联系加强,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经过春秋长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称为“战国七雄”。
3.商鞅变法
背景:随着春秋末年井田制的破坏,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一些贵族、立功将士、商人成为新兴地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先后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变法。
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废除特权、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③建立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都江堰
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为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5.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史称“诸子百家”。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见下表:
秦朝
1.秦的统一
统一的过程:秦王赢政当政后,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愿望,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政治上:①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人手中,政事无论大小,最后都要由皇帝裁决。②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他们全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③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这样,皇帝就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文化上:①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后又出现隶书,促进了文化交流。②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毁秦以外的史书、诗书及诸子百家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又活埋儒生和方士460多人。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秦末农民战争
原因:①赋税沉重。秦朝时,农民的负担非常沉重,经常要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交给官府做赋税,使许多人不堪重负。②兵役、徭役沉重。秦始皇征发大批农民修筑万里长城,修筑宫殿和陵墓,戍守边疆,使壮年男子都离开了生产,男子不够,就由妇女补充。很多人被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折磨而死。③法律严酷。秦朝时,往往一人犯死罪,亲族都得处死,叫“族诛”。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叫“连坐”。犯罪的人往往被斩脚、割鼻、甚至处死。④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即位,他的统治更加残暴,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占陈,建“张楚”政权,并攻人函谷关,打到咸阳附近。后吴广、陈胜被害,起义军失败。陈胜、吴广失败后,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攻入咸阳,****了秦朝统治。
意义: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了秦朝的暴虐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