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高考历史难题讲解-高考历史难题

tamoadmin 2024-08-28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提高高考文综的应试能力和学习能力2.新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3.高考如何考600分?4.高考的真正魅力在于阴差阳错,而非是事与愿违如何提高高考文综的应试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高考文综的应试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方法:1,明确目标,确立必胜的信念。高考的成功,就是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及至。作为国家选拔考试,试题的难易对每一位考生来说并不重要。因为题目难了,分数线就降了;题目容易了分数线就上升了。那么把自己

1.如何提高高考文综的应试能力和学习能力

2.新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

3.高考如何考600分?

4.高考的真正魅力在于阴差阳错,而非是事与愿违

如何提高高考文综的应试能力和学习能力

高考历史难题讲解-高考历史难题

提高高考文综的应试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方法:

1,明确目标,确立必胜的信念。高考的成功,就是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及至。作为国家选拔考试,试题的难易对每一位考生来说并不重要。因为题目难了,分数线就降了;题目容易了分数线就上升了。那么把自己能做对做好的习题都做对,完美的展现自己,这就是成功。

2,认真做好选择题。一般来说,同学的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得分是5:4。要想文科综合考试成绩在180分以上,选择题的成绩也应该在100分以上,也就是说最多我们只能错10道选择题,平均给三科,每一学科最多错三个选择题。认真冷静的做好选择题,是确保高考成功的关键。选择题一定要用排除法把不正确选项一一排除,要用教材观点或者知识做我们排除错误选项的根据。

3,对非选择题要多思考,用精练的语言,用学科术语答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最难的试题是学科内综合题,学科间拼盘式综合题不是最难的。建议学生先答学科间的综合题,最后回答学科内综合题。

4,认真审题是最重要的应试能力。审题要审出试题的立意,考察的知识内容,考察的学习能力,考察的社会热点和答题的格式要求等关键的要素。在没有明确出题人出题意图之前,不要轻易下笔,否则很容易离题万里,白白浪费时间。

5,注意答题的学科规律。地理36题考察地理学科的思维特征,比如对区域经济发展区位优势的分析,就可以从地理位置、气候、水文、能源、植被、人文环境(交通、文化、民俗等)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历史问题需要同用分方面、分阶段、分阶级的方法进行分析;政治问题的回答先要讲原理,再要联系题目,联系实际扣题做答。运用不同的学科术语回答不同学科问题,才会使自己的语言简洁规范。

6,考场小技巧。当你十分紧张时,深呼吸,数数;当你头脑中忽然一片空白时,看题目回想教材知识点;当你忽然忘记时,重新开始进入情境;当你无从下手时,看大的题目要求(大题干);当你把会的题目做完时,先检查,确保正答率,再去冲刺难题。

7,不要顾及别人的答题状况。每个人的学习程度和目标要求不同,在考场上做到旁若无人对正常发挥很重要。拿选择题来说基础很好的同学能在40分钟内完成并且确保90%以上的正答率;可是对那些要冲刺才能考入本科的同学用一个小时完成也是可以的,因为确保正答率比做题速度更加重要。

新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

新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如下:

高考改革从2019年开始。

明确2019年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2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9年6月底前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高考改革内容

其实从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人们就在关注和讨论,这样的选科到底好不好?怎么样选择才是最好的?选科确实是未来高考生们的一大难题,有20种搭配,就看你怎么去抉择了。

这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了每一个考生。还有一点的就是关于英语,英语成绩不再是取决于高考,而是一年两次考试,取最好的成绩,大大降低了难度。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选择建议:

1、选科,有哪些重要参考指标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2、选科与未来选专业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高考如何考600分?

高考想要考到600分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不管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要想实现高考考到600分以上的目标,首先就应该对600分这个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高考要想考到600分以上,最稳妥的实现方式应该是,语数外平均每科120分,综合240分。

2、尽量各科均衡发展,避免偏科。其次,要想高考考到600分以上,就应该避免偏科,尽量做到各科均衡发展。因为只要偏科一门,就需要其他门科目非常强,才能把分数背回来。

3、从高一开始,打牢基础很重要。一般而言,高一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基础没有打牢,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就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成绩最后一落千丈,而这种长尾效应,甚至会影响孩子高中三年的学习。

4、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妨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比较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比如下次考试,在班级进步多少名,在年级进步多少名,某一科提高多少分等等。只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心和成就感,才能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提供持续进步的动力。

高考的真正魅力在于阴差阳错,而非是事与愿违

?

? 前几日,各种应用平台都会被“高考”这个话题刷屏,商家也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低价的促销。这个世界,在那个时候,仿佛高考成为了最主要的话题,是啊,十二年的雨雪风霜,十二年之内除了高考,再无大事。各个学校的考点,开始进行交通管制,“高考地点,不准鸣笛,或请自行绕道。”校长们,用他们饱含深情的话语,鼓励这些,即将步入,人生命运战场的高三学子,十二年来的应试,在今朝,便可要检验这十二年所付出的幸苦和付出,是否可以得到回报。学子们,凝聚这十二年来所有的能量和运气,拼死一战,这里没有战场硝烟,却早已是刀光剑影。家长老师们手心攥的很紧,紧张的程度与孩子一样,甚至比孩子还要紧张。学生告别家长老师迈向考场,背负着自己命运转折的使命,大有荆轲刺秦,易水临别的豪壮。而我们却不允许用荆轲的方式,惨淡收场。这种命运之战只可胜,不可败。只是往前跑,往前冲。盲目而又执着的勇往直前,奋斗之后仍需奋斗。

那天所有的不解与疑问都很轻,风儿很轻,那天的云很遥远,阳光依然灿烂。而未来却很遥远。

2

高考后的暑,仿佛成了一幅展也展不完的画卷,纷繁杂乱而又精彩纷呈,充满了惊奇而又混乱,好像一位粗心的画家,将许多的颜料混在一起,粗心的的他还未调匀,就简单的直接的向画布上一泼,一倒。浓浓淡淡,花花绿绿,精彩纷呈。

聚会,告别,哭泣,旅游,争吵,怀念,考试失利的消息传来,许多人,面对这电脑的显示屏不知所措,一夜之间,许多,难兄难弟互相安慰,许多得到满意答案的少年喜极而泣。而在那一夜,我明白了,失败与成功本是孪生兄弟,美好与悲哀可以 同时进行,相行不悖。一群人的离散与道别,一个在大家心目中的硬汉子哭成一个泪人,手中的酒杯碰了又碰,仿佛要把世上所有的真心话都说尽,让时光慢点流。而却改变不了,要各奔东西。那个夏天很残酷,欢笑和眼泪在那个时节炸开,陪伴与道别平行进行。知道了失败与成功本是孪生兄弟。那个夏天很复杂,因为我不知道要用什么言语来描绘它 。

老师教会我们用各种方式解答方程,我们会用三角函数,幂函数,用X,Y来解答各种我们认为数学上的难题,我们可以用文科生特有的语言天赋解答很多,政治,历史,地理的问题,而这个夏季,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描绘它,这个夏天太复杂。

于是在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有一些事情,书本上是不会教会我们的。

书本上不会教会我们怎么去爱一个人,没有教会你如何面对朋友的离别,怎样去珍惜人和事。没有教会我们如何接受即将触手可得,而又是遥不可得的成功。面对这一切我们不足为怪,毕竟在那之前我们经历的只有学习和考试。

但是有些事情的道理,不是从书本中得到的。

3

等到了大学才发现这一切,说变就真的变了。

在大学里,我们遇到不同的人,和不曾熟识的人成为朋友,开始学会异地之间维持着彼此的友谊。也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与一个人相遇相爱,你会彻夜学习或是彻夜狂欢。觥筹交错,你也可以彻夜苦读。在这里眼泪已经不再值钱,自己要学会成为自己的模样,学习成绩也不算什么,的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不幸的人依旧演绎着不幸。

我们在这熔炉里,接受改变,接受历练,我们也在这里成长。

4

也许到了今天我才懂得,高考的最大魅力不是在于如愿以偿,而是在于阴差阳错。

我差一点就不能和你相逢,我差一点就可以与你相遇。我差一点就 不能与你相聚,我差一点就不用与你相离。

我们对于这样的命运充满着好奇,我们慢慢也接受了这种命运的安排,到头来会感觉“所有的挣扎和不甘都是徒劳的。” 还不如在这种命运的轨迹下活出自己 的样子毕竟“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只是命运总是会偏爱努力的人,因为“越努力,越”。这是一种命运的必然。不管天气是晴的,还是阴的,都属于你的青春。在这个日子里,用鄙人的文字送给我亲爱的朋友,送给我逝去的青春。

文章标签: # 高考 # 我们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