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汶川推迟高考_汶川大地震高考有没有推迟

tamo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1.对于汶川地震后的高考考子,国家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2.高考时间是怎么定的?3.历史在11年废除考试制度了吗4.教育部问答:2020年高考延期后有哪些新安排5.汶川高考试卷空降而来 武警和公安严防死守6.08年汶川地震时,汶川高考是怎么样开展的呢?对于当地肯定是有影响的啊,对于其他地方没有影响。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西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西宽84公里,南北

1.对于汶川地震后的高考考子,国家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

2.高考时间是怎么定的?

3.历史在11年废除考试制度了吗

4.教育部问答:2020年高考延期后有哪些新安排

5.汶川高考试卷空降而来 武警和公安严防死守

6.08年汶川地震时,汶川高考是怎么样开展的呢?

汶川推迟高考_汶川大地震高考有没有推迟

对于当地肯定是有影响的啊,对于其他地方没有影响。

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西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县城海拔1236米。南距省会成都146公里,北离州府马尔康20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辖威州、绵_、映秀、漩口、水磨、卧龙、三江、耿达8镇,龙溪、克枯、雁门、银杏4乡。201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9949人,其中,男性51814人、女性48135人,藏族20081人、羌族37353人、汉族401人、回族1169人。?[1]?

汶川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之称,是华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是国家羌文化生态体验区。围绕“世界汶川、大禹故里、熊猫家园”旅游品牌,以大禹文化、藏羌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门户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项目建设、旅游商品开发、羌禹文化体验为重点,狠抓旅游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建成宜居汶川、畅通汶川、平安汶川、健康汶川、科教汶川、低碳汶川。

对于汶川地震后的高考考子,国家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

五次。

第一次:1952年——1966年:1952年高考时间定为8月15、16和17日这三天,由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制定统一的答案和评分标准。自此,这种方式一直延续要1966年高考暂停。这十几年间虽然每年都有高考,但是高考时间没有确定,一般都是在7月和8月之间。

第二次:17年——18年:17年10月21日宣布重新开始高考的消息发布之后,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的大军之中,而这一年高考时间在与夏季完全相反的冬季进行。18年,重新调整高考时间,从冬季改为夏季,时间集中在7月20至23日。

第三次:19年——2002年:在这一段时间中,除了1983年有过特殊的高考之外,其余几年的考试时间都是在每年的7月7日至9日。很多人都说之所以选择在每年7月7日,是为了纪念17年恢复高考。而1983年的高考比较特殊,时间是当年的7月15日到17日,当年提出“定向招生”的方案,之后所说的“铁饭碗”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第四次:2003年至今:随着全球变暖的出现,天气逐渐炎热,为了不影响考生们的状态,国家将考试时间调整到每年的6月7日和8日。在2003年也发生了一场大的疫情“非典”,但是当年高考不仅没有推迟,反而提前了一个月。

第五次:2020年,因为疫情,高考时间暂时性进行调整,延迟一个月。

高考时间是怎么定的?

各高校不同,比如:

川大

启动灾区考生关爱

四川大学近日对外公布了“地震灾区受灾考生关爱”,其主要内容为:来自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的普通类本科考生,凡报考四川大学,只要符合教育部、四川省高考招生录取政策,四川大学将优先录取。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特别优秀的考生,凡报考四川大学并符合教育部、四川省相关规定的,四川大学将破格录取。在抗震救灾中,因抢救和保护国家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牺牲的英烈子女,为保护学生而光荣献身的学校教职工子女,凡报考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将给予特殊政策照顾。来自灾区并且家庭受到地震伤害或失去亲人的考生进入四川大学后,学校将实施经济援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四川大学承诺,学校决不让任何一名考入四川大学的灾区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哈工大

加大灾区考生照顾力度

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将调整对四川省的招生政策,加大对灾区考生的照顾力度。据悉,该校今年在川招生为105人,投档比例110%。该校承诺对第一志愿报考并达到调档线、专业服从调剂的考生将全部录取。若报考考生整体成绩突出,该校还将在四川省投放一定比例的预留。对于四川省重灾区(绵阳、德阳、广元、阿坝州、都江堰等市州)的考生,凡第一志愿报考哈工大,该校拟在考生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进行调档,达到调档线,专业服从调剂,该校将全部录取。同时该校还承诺,对于教育部、四川省关于灾区考生高考的照顾政策,将全部承认并认真执行。此外,该校将对2008年由灾区考入学校的新生,给予一定的资助,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历史在11年废除考试制度了吗

高考时间是国家教育部科学制定的,以前是7月7日,后来改为6月7日。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2021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

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教育部问答:2020年高考延期后有哪些新安排

我国高考制度在11年是被废除考试制度。

我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1904年清朝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后,于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堂是1895年由盛宣怀先生仿效西方模式在天津建立的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它也成为我国近现代高考制度的发端。从考试发展史来看,现代高考制度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不是经济的标签,统一高考是招生考试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说是高级阶段的产物。我国的高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精英化到大众化,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高考(1911年—1949年)

在民国时代,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建立了省立大学,到1936年全国各地共创建了国立省立大学一百多所,但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招生的规模一直不大,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约为3万人。当时各高校都取自主命题、单独招考、灵活录取方式,没有录取分数线问题,学生也可以同时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有特别专长的学生可破格录取,如钱钟书先生考清华时虽然数学只有15分,因外语和国文很好而被破格录取,但是,这种高校独立命题招考的方式没有中学教学相衔接、文理专业也出现失衡问题。1937年当时在中央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三校试办联合招生,1939年改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当年参加统考的院校增至28所。到1940年全国统考扩大到省立大学和独立大学,共有41所高校参加。抗战后期因形势紧急曾被迫终止了统一考试。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受内战等环境的限制,各大学仍实行单独招考。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高考(1949年-17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年仍沿袭高校单独招生办法。1950年实行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1951年公、私立大学实行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的统一招生。1952年开始到17年恢复高考前,我国的高考经历了探索统一招考生、停止招考和推荐入学的曲折阶段。

1.新中国高考制度的探索时期(1952年一1965年)

1952年6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教育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规定中央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全国高校除经教育部批准的个别学校外,一律参加统一招生。招生日期、考试科目、考试命题、政审标准、健康检查、新生录取等事项由全国统一规定实施。考试科目为统一科目,有政治常识、语文、数学、中外史地、外语、地理、化学、生物。录取形式是由中央招生委员会根据考分统一录取,然后分配给各大学,即统一分配制。全国统一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目前高考制度的雏形。1965年之前基本沿用了这个模式。这一时期的高考,招生考试规模较小,录取率比较高,考试形式的主观性比较强,尚缺乏对大规模考试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研究。

2.高考的停止时期(1966年一11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高考制度成为政治话题,一些人蛊惑“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的高考是为资产阶级造就接班人,要“砸烂旧的统一招生制度”,教育部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高考,1952年以来实行的招生考试办法也被废止,许多适龄学生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此后我国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停止了达六年之久,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

3.推荐入学时期(12年—16年)

10年中央根据“大学还是要办的”的指示,批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当年,清华大学试点招收所谓“三来三去”(即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来哪去)的新生,高校招生人员直接跟学生见面确定录取。这是“文化大革命”中实行的非实质意义的招生办法。

12年全国正式恢复招生工作,但取消了考试,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即上大学“推荐制”。“推荐制”把“政治表现、路线觉悟”放在招生条件的首位,文化条件只要具有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即可。当年全国有13. 3万工农兵被推荐入学,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上大学。13年中央提出了高校招生要重视文化考查,注意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确保新生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并要求进行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四科的书面文化考查,但考查由地方主持,用开卷形式,这是“文化大革命”中高校招生唯一进行文化考查的一次。14年又恢复推荐入学的招生方法,直到1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高考,代之以注重出身成分不注重文化水平的“推荐”形式入学,实践证明是极端错误的,是违背高等教育规律的,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长时间停滞和直接导致国家人才的断档。

(三)改革开放后的高考改革(17年开始)

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国家百业待兴,高考制度的恢复、重建和不断深化成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标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1.高考的恢复和重建时期 (17年--年)

17年出复出后主持了高考的恢复工作。当年10月12日,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7年高等学生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等条件的工人、农民、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都可以报名参加高考。招生办法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分为理工和文史两类)、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的社论,阐述了高校招生工作拨乱反正的巨大意义,在全国引起了极大震动。11月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也开始恢复。由于当时准备时间短暂,17年的高考工作安排在第四季度进行,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自行命题招生。

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是从18年正式恢复的,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570万人,录取了27万,录取率为4.73%。恢复高考为“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和思思解放吹响了号角,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挽救了整个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历史作用。在此后的高考重建阶段(到年),我国一方面恢复和完善了前的一些好的做法,另一方面开始酝酿高考改革,体现在:

(1)在录取方面,实行全国统一报名、统一考试、统一政策、统一招生录取。

(2)在考试科类方面,国家统一规定考试科目,分为理科(含农、医),文科(含财经、政法)和外语专业。1980年将外语专业并入文史类,直至2000年高考科类基本未变。

(3)在考试科目方面,17年理工类考语文、政治、数学、理化等四科,文史类考语文、政治、数学、史地四科。18年理工类实行理化分卷,文史类史地分卷,都考五门课程,总分500分。此后,考试科目基本稳定下来。英语于1983年纳入必考科目,后来理科增加了生物科目。

(4)在考试组织形式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实验和改革,比如:1980年教育部规定考生多的省份实行预选考试,预选出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统考(1987年取消预考);1983年浙江省开始探索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实验,把高中会考成绩作为高考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和省份试行推荐保送生制度;1983年,教育部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向农村(农场、林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实行定向招生。

2.高考的多元化改革时期(1985年一1998年)

1985年是我国高考体制改革的重要年份,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政策和实验方案,是高考改革真正全面展开的开端,政策措施主要有:

(1)实行招生多元化。1985年,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成为指导高考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文件明确规定了“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即改变过去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统一分配的办法,实行国家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等三种招生办法,把“双轨制”下的招生和缴费入学纳入了高考体制。

(2)实行高中会考制度。国家教委批准了上海开始探索在高中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校入学考试制度的试点。1988年后,浙江、海南、云南、湖南等省份也开始实行会考制度,此后逐步在全国推行。

(3)实行“3+2”方案。1985年以后,高考在减少考试科目上进行了改革,开始推行“3+2”考试方案(上海试行“3+1”方案),即将高中毕业会考后的高考科目分为文史、理工两大类,并将理工类7门、文科类6门得考试科目都减为5门,所有的考生都必须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理工类加考物理、化学,文史类加考政治、历史,理工类取消了的政治、生物2学科,文史类取消了地理学科,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到1995年除上海外全国各省份都实行了“3+2”方案。

(4)推进标准化考试。1985年,广东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模式并首先在英语、数学两科目中实行高考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的试卷从单一卷改为两卷,其中第一卷为选择题(有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取机器改卷;第二卷为非选择题(主观题),取人工阅改卷,评分标准也要求更客观、标准、精细。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规定从1991年起所有高考科目实行标准化考试(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在此期间,还尝试进行了标准分录取制度,即通过卷面分数(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数(名次分数)录取办法,但后来由于老百姓对标准分不易理解而被取消。

(5)试行保送生和招生并轨改革。1985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到1996年,普通高校招生试行并轨招生改革,高校的学费开始增加,在后续的几年中,高校的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3.高考的深化改革时期(1999年-2009年)

1999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明确提出了新世纪初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成为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背景和基础,也是建国以来高考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当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公布了全国高考改革方案,揭开了这一时期高考改革的序幕。这一轮高考改革首先是从广东开始的,改革内容包括指导思想、考试内容、科目设置、考试形式、考试次数、录取手段、选拔标准、考试组织、评价及监督等诸多方面。

(1)高考内容方面。《意见》提出了“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的考试命题原则,把“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作为高考内容改革的目标,试图通过高考指挥棒来影响中学教育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2004年教育部将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列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三年后,高中课改四省区开始了第一次自行命题高考,此后,全国各省份陆续进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不但在命题主体上打破了全国统一的传统,而且在命题思想由过去比较强调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在内容在设计上增加了应用题和能力题,在试卷类型和结构上由以往的以单科知识和能力测试为主导向以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测试转变,初步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

(2)高考科目设置方面。1999年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恢复了生物和地理学科的高考科目,改变了1985年以来推行的“3+2”模式。“3+x”考试中的“3”指“语文、数学、英语”,是考生的必考科目,英语增加听力考试,“X”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满分为750分,到2001年“X”的选择范围扩大到高中所开的全部课程,包括音乐、体育、美术。截止2009年,“3+x”方案已被北京、天津、重庆、福建等25个省市区应用,是目前全国应用地区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高考模式。除此之外,山东、浙江实行“3+X+1”(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基本能力测试)模式,上海市实行“4+基础综合”( 语文,数学,英语,选修科+“基础综合”模式,江苏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必修4科+选修2科)模式。2010年广东取消“3+X+基础”模式,改为“3+综合”( 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模式。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全国共同使用高考一张试卷的格局,增加了高考的地方元素和特色,提高了高考命题的安全系数。

(3)高考形式方面。2000年后,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等省份进行了春季招生改革试点,开始探索一年两次高考,这对于缓解考生压力,使学生有多次考试和录取的机会,是一种有益尝试。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个别省份如江苏、广东因考试科目多延长到9日),改变了实行了20多年的7月高考时间。2004年,教育部在总结上海、北京自行组织高考命题经验的基础上,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举措扩大到11个省、市,当年700多万考生共使用了15套高考试卷。到2011年,全国已有16个省份组织了高考分省命题。在应急组织高考方面,2006年高考前夕,福建省建瓯市因受特大暴雨袭击,全市被迫推迟高考,成为全国首次启用B卷进行高考的案例。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汶川大地震,灾区的高考向后推迟约一个月,并且取消了外语科听力考试,这也成为全国首次推迟高考的案例。

(4)录取方式方面。1999年,山东、湖北、上海等20多个省市试行录取信息的计算机网上传输和网上录取。到2002年,高考招生工作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实行计算机网上录取能够最大程度排除许多人为的干扰因素,更加体现录取工作的公正、公平原则,提高录取的工作效率。另外,到2000年,各地陆续取消了标准分录取制度。

(5)招生政策方面。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当年报考人数405万,招生数达160人,录取率为40%,分别比1998年增加50万人,52万人和提高9.5%,入学率接近15%。到2010年,高校录取人数已达657万人,录取率超过68%,招生规模大大增加。2001年四川开始试行高考招生社会化报名,把高考报名与中学脱钩,高考成绩也直接通知考生而非学校,逐步改变了以升学率评价中学教学水平的传统方式,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同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了高考报名的年龄限制,同时取消了对考生婚否的限制,保证了公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2001年,江苏的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3所国家重点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截至2010年,已有76所高等院校有了自主招生资格。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6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2007年,部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返大学校园。2008年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减少了填报志愿风险,减少了高分落榜现象,减少了高校生源大幅波动现象,提高了录取透明度和考生满意度。2005年,江苏对高考招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其中之一便是改变以往高考志愿设置的模式,实行平行志愿。即首次在普通类院校的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加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2009年教育部开始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等五高校试行自主选拔录取的“联考”,2011年参加“联考” 的高校扩大到20所。2009年部分省份开始试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考生不再参加高考,由学校自主命题和组织考试录取考生。2011年教育部还在部分高职院校中试行“注册入学”制度,逐步形成综合评价、多元考试、多样录取价的考试招生制度,有助于克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弊端,促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考生与学校依法自主双向选择的平等权利。

汶川高考试卷空降而来 武警和公安严防死守

近期多项考试受到疫情影响。你知道关于教育部问答:2020年高考延期后有哪些新安排的相关信息吗?环球网校快问为大家整理了教育部问答:2020年高考延期后有哪些新安排,一起来看看吧!

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公告,明确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高考安排及相关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1.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高考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国家人才选拔,关系社会公平,关系广大学生和家庭切身利益。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党中央、院高度重视肺炎疫情对今年高考工作的影响,要求稳妥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教育部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研判、审慎研究,经党中央、院同意,今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

一是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卫生防疫专家认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疫情防控风险相对更小。高考是涉及千万考生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必须坚持?健康第一?,取最稳妥、风险最小的方案,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坚持?公平第一?,切实把疫情对广大考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复习备考的影响降到最低。

疫情发生后,各地延期开学并安排高三学生居家学习,学生复习备考普遍受到影响。特别是由于城乡网络学习条件等差异,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复习备考受到的影响更大。高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确保公平公正。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可使考生有更多时间按教学在校集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

2.目前部分省份的高三年级已开学,下一步教育部对于各地开学和学生复习备考有什么指导意见?

答:教育部高度重视疫情影响下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一是指导各地各校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统筹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按照省域同步原则安排高三毕业班学生先返校。二是做好同延期开学期间居家学习的衔接,优化调整高三年级教学和复习备考安排,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有序安排好高考前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要突出人性化关怀和个性化安排,特别是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爱帮扶,返校后要通过专门的?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跟上教学进程。三是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缓解备考焦虑情绪,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四是加强有关工作安排的宣传解读工作,做好学生考试和升学的指导。

3.教育部对今年高考的命题工作有什么考虑?

答:2020年高考命题将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着力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并综合考虑疫情因素和考生复习备考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命题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引导中学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4.今年高考的考试组织工作跟往年相比会有哪些变化?对考生有哪些影响?

答:2020年高考工作面临疫情防控和时间推迟等复杂形势,教育部将指导各地重点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防疫措施。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各省级招委会要协调卫生健康部门深入研判7月初疫情情况,详细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切实加强考试组织各环节的防疫措施,全力为广大考生创造安全的考试环境。二是加强考试组织管理。严格规范执行考务工作规定,落实命题、制卷、试卷保管、分发、施考、阅卷等各环节的安全措施,确保考试组织万无一失。三是加强应急准备。针对高考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发生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各地要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和各项预案准备,并组织开展灾害天气应急演练,全力保障高考安全平稳顺利举行。

我们将指导各地教育部门优化相关措施和流程,为考生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的考试服务。同时,也请广大考生理解和配合,按照所在地区考点的统一要求参加考试。

5.其它相关考试和高考体检工作,将如何安排?

答:一是关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有关考试。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海南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由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二是关于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前期教育部已进行专门部署,有关高校要在科学研究论证后,对于确需举行现场校考的,要在高考后组织,并尽可能减少参加校考的考生规模。

三是关于体育类招生考试。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考试和高水平运动队统测项目,按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通知安排举行。体育类专业考试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根据本地疫情防控要求安排。高水平运动队非统测项目由相关高校按各地疫情防控要求安排。

四是关于?强基?。有关工作时间节点较原定时间顺延一个月,学校考核仍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进行。

五是关于部分高校保送生和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考试。由相关高校按各地疫情防控要求安排。

六是关于高职分类招生考试等各省(区、市)统一组织的考试。由省级招生委员会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安排。

七是关于高考体检工作。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协调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稳妥有序安排。

6.今年高校的录取工作安排以及高校秋季开学会有哪些变化?

答:总体上,今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本科录取预计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在9月中旬结束。高校秋季开学时间也将相应顺延,预计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陆续开学,高职院校一般在10月初开学。

7.对湖北省、北京市的高考会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答:考虑湖北省、北京市的特殊情况,两地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同时,教育部也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安部等部门共同保障两地高考组织工作。

8.这次高考延期与历史上?非典?疫情时期和汶川地震时期有什么不同?

答:今年高考与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疫情、2008年发生汶川地震后的高考不能简单类比,包括疫情灾情波及范围、学生复习备考受影响等情况都有很大不同。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疫情时,各省(区、市)中学高三年级已经正常开学,只有北京等少数疫情较重省份的学生在学期中短暂停课,全国中学高三下学期的教学活动是基本完整的,因此当时决定全国高考如期举行。2008年发生汶川地震时,四川、甘肃部分地区教学设施损坏严重,不具备组织考试的基本条件,全国其他地方受影响较小,对高三学生复习备考影响不大,因此当时决定四川、甘肃的部分地区考生高考推迟到7月3日至5日举行,全国其他地方高考如期举行。

9.目前,各省高三年级的开学时间不同,是否会影响高考公平?

答:我国高考以省(区、市)为单位组织考试和录取。前期,教育部已对各地开学复课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要求原则上高三年级实行省域内同步复课。因此,不同省份高三年级开学时间不同,不会对高考公平产生影响。

10.教育部对各地中考有什么指导意见?

答:中考一般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试时间,以往各地中考基本上是安排在高考之后进行。考虑到今年疫情防控和延期开学等特殊情况,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加强省级统筹,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确定中考时间,原则上还是安排在高考之后进行。

教育部将积极指导各地统筹做好中考命题、考试组织和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加强初三毕业年级指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规定课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和休息时间,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部问答:2020年高考延期后有哪些新安排的详细内容,希望本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虽然考试受到影响,但是考生们不能因此懈怠。我们将根据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动态更新并通知考试的报名和考试安排,更多资讯关注环球网校快问网站。

08年汶川地震时,汶川高考是怎么样开展的呢?

昨日(7月1日,下同),汶川的高考(Q吧)延考考点威州中学悬挂起了“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汶川考点”的红色横幅。身着防化服的消毒人员正在校内操场上对板房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消毒,消防战士小跑着安放灭火器,一名老师正在“危”字的教学楼下写着考场纪律的标语。这一切,都是为留守在汶川考点考试的536名考生“保驾护航”。在板房教室之间,三三两两出来透气的考生大多表情轻松。“大灾大难都过来了,还紧张高考!”理科3班成绩年级第一的余海涛淡定地回答着访的记者们。

昨日,记者们见到了普通板房里不普通的一个房间,汶川高考的试卷就存放在里面。据介绍,这些试卷是6月28日从成都用直升飞机空运到汶川的,一落地,就由相关工作人员在武警的保护下押送到威州中学。考虑到汶川余震不断,试卷只能存放到单独腾空出来的板房里。为了保密和安全,相关部门专门安排了9个武警和数名公安人员“严防死守”。(来源: 华西都市报 记者 王长久)

[四川]普通高考延考安排确定 外语科仍取消听力

1、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时间安排

7月3日9:00—11:30语文,15:00—17:00数学;

7月4日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6:40外语。

2.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单独考试时间安排

7月3日9:00—11:30语文,15:00—17:00数学;

7月4日9:00—11:30专业综合,15:00—16:40外语。

[灾区高考]北川平武两县高考 将在绵阳成都进行

目前,北川、平武两县的1811名高三学生分别在成都、绵阳、江油复课,以迎接高考。经过协调,绵阳市决定,在成都复课的490余名平武高三学生就地参加高考,其他高三学生在绵阳市涪城区参加高考。

随着7月3日高考时间的临近,目前负责组织平武、北川高三学生参加高考的成都市和涪城区都在积极准备,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平武、北川两县也分别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协助。

汶川的高考是弄了一个8800平的空间中开展的。

今天是汶川地震9周年, 2008年汶川地震后参加高考的学生又一次离开了我们。让我们记住那年,并记住那里的高年级。坦白说,中国地震受灾地区的12万名学生对生活测试做出了坦率的回应。 2008年7月3日,考生进入四川安县中学考试中心的董事会会议室考场。当天,四川甘肃地震12万地震灾区的考生顺利抵达高考场馆。考试时间为7月3日,4日和5日。其中,约有78%的考生在当地的移动董事会会议室中进行了测试,有15%的考生在当地的抗震教室中进行了测试,少数候选人在其他地方参加了考试。 2008年7月2日,在成都市中医药大学宣口中学为高中生专门开设的食堂前,记者见到了一名4岁的大四学生,他得到了两个男孩的支持。

她的左腿被地震粉碎后,成为唯一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得知她和其他人即将参加高考后,在地震中幸存了179个小时的马元江来到了两名候选人的病房,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说,地震使她学会了坚强的生活,她将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除了将移动董事会会议室用作德阳的考试地点之外,它还创造了最高的高考历史。省外的德阳学生考试也是全国首例恢复高考的案例。在重庆新桥医院住院的德西候选人赵思力和,以及癌症医院候选人王丽,将在重庆参加高考。

右腿已接受手术,并且缝合线尚未拆除。无法进行左脚踝以上的手术。文理考生躺在新桥医院的床上,我为高考做准备已经十多年了,但我仍然不能放弃,我会尽力而为。昨天还看着医院的大病房检查室,她和同样无法返回家中的王丽,试图以45度的坐姿感受高考。同样,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静南分院,候选人也表现出惊人的实力。候选人说,他们将以更大的意愿与其他候选人在医院冲刺。这可能是世界上中国历史上最大,最特殊的教室。在这个8,800平方米的空间中,来自受灾最严重地区的2,000名学生正在与高考作斗争,今天将有2,000个青年梦想启航。

文章标签: # 高考 # 考试 # 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