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高考历史题型新课标分数,高考历史题型

tamoadmin 2024-05-16 人已围观

简介高考历史解题技巧(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历史高考的题型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非选择题以材料解析题为主,并且已淡化了问答题与一般材料题的界限,而且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材料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选择题的命题也趋向于材料化,因此,良好的解题技巧是高考过程中能否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这里我想结合一些典型性试题谈一谈历史高考的审题与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的解题

高考历史题型新课标分数,高考历史题型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历史高考的题型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非选择题以材料解析题为主,并且已淡化了问答题与一般材料题的界限,而且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材料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选择题的命题也趋向于材料化,因此,良好的解题技巧是高考过程中能否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这里我想结合一些典型性试题谈一谈历史高考的审题与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的主要类型有材料型、逆向型、组合型、程度型、归类型等等,其审题和解题方法有以下四种:

1.时间排除法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时序性较强,在高考试题中必然会有所体现,有的是具体时间,有的是大概时间,只要我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得非常准确,那么解题就非常迅速和容易,其实90﹪以上的选择题都能通过时间排除法来排除。

例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觉醒的历史条件包括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阵营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④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斗争性加强⑤马克思主义诞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本题看起来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其实只要搞清楚题目的核心是“工人运动兴起和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强调的时限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答案也就出来了,因为①和⑤不符合题意。

又如:2009年全国卷2的第14题(试题略)

此题看似难于判断,其实只要根据课本知识明朝与后金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发生在山海关外的辽东地区、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是发生在今x疆地区再结合示意图首先就可否定参考答案B和C,明朝对瓦剌主要采取防御战略,不可能深入到蒙古高原的腹地,因此又可以否定掉A,因而正确答案只能是D。

再如2009年全国卷1第18题: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提干明确限定时间为1917年(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指向为否定孔子,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就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B。

2.词语排除法 高考选择题的备选项项中经常有一些绝对性的词语,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的选项往往会有问题。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基于此,我们在做题时,除非教材中明确表述为“最早”、“第一”、“完全”、“始终”、“全部”等以外,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该选项是错误的。

例如: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计划与市场也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已,有效的就是适合的正确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的变革往往稍迟于经济的发展,题目中的A、B、C三项表述均有问题,而且都带有一些绝对性的词语,如A项中的“只有”、“才能”,B项中的“不适合”,C项中的“必须”等太过于肯定与绝对,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D。

3.属性排除法 即通过分析其阶级属性来排除选项,确定答案。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阶级属性和局限性,他们采取或推行的措施总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基于此,通过分析排除,有些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唐太宗说:“以天下之产,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健,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唐太宗是一位封建帝王,属于统治阶级的范畴,其采取的一切措施最终肯定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自身的绝对权威的,在封建社会里,皇权至高无上,因此,不难判断:B、C、D三项绝对不可能是封建帝王唐太宗的主张。正确答案应是A项。

又如: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罗斯福作为美国资产阶级的代表,其实施新政的目的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来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因此首先我们就否定了B、D两项,而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新政初期“老绅士”(资产阶级)对“朋友”(新政)是“千恩万谢”的,只是危机过后才“斥责他的朋友”,故又否定掉A项,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C项。

再如2009年全国卷2第18题: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了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选西方文化 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本丁克作为英国驻印度总督,其实施某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具体讲那就是其推行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就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C。

4.分析排除法 就是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所给选项确定出正确答案,这主要是针对有些题目的选项本身表述就有问题,题意明显有错误,通过阅读分析可以直接排除。

例如: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经

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

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

国际联盟由英法操纵,没有制裁日本的侵略行经,而是纵容,因此A项错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联合国第50届大会讨论通过并于1996年生效而不是美苏妥协的产物,因此C项错误,北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欧洲乃至世界局势的动荡与不安,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又如: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中这样描述:“在宋以前有 三公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本题看似很难,其实不然,此题的时限是中国古代,B、D两项均发生于明朝,故首先否定,材料的核心是君臣议政时的关系,而A项表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合题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C。

再如2009年全国卷2第19题: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此题的四个备选项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德国统一的完成为其经济的发展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因此判断出正确答案为D。

就非选择题部分来说,根据设问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八大类:

(1)内容、措施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等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背景、原因类,如2012年北京卷第37题第(1)问“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比较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8题第(2)问“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4)影响、意义类,如2012年天津卷第13题第(2)问“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评价、评述类,2012年浙江卷第39题第(1)问“评述西方大国的宪法”。

(6)特点类,如2011年安徽卷第35题第(1)问“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7)启示、认识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9题第(3)问“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8)开放探究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明确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基本的解题方向,在平常备考复习中培养相关的能力,对迎战高考有事半功倍之效。

文章标签: # 经济 # 答案 #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