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2017年语文高考试卷,17年高考语文考卷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浙江高考语文是什么卷2.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3.2017年山东语文高考背诵篇目有哪些,发一下4.什么是全国甲卷乙卷5.语文试卷分析失分原因是什么?1. 高考语文题型大致分类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试卷分阅读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

1.浙江高考语文是什么卷

2.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3.2017年山东语文高考背诵篇目有哪些,发一下

4.什么是全国甲卷乙卷

5.语文试卷分析失分原因是什么?

2017年语文高考试卷,17年高考语文考卷

1. 高考语文题型大致分类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试卷分阅读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

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9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3.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 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

约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

约25分。第Ⅱ卷 表达(五)语言文字运用(这类题目较为灵活,每年不一样大致为仿写,图标,补写,总结,新闻提炼等)4题左右,约20分。

(六)写作。1题。

60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 高考文言文阅读经典题型和技巧

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我想到现在我们同学已经有80%的实虚词已经了解,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你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

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

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二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1要善于借助。

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4 析结构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翻译文言句子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总体把握。

将你要翻译的那个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理。

在翻译句子之时,先判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要翻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来。如省略句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份,当然补充部分须加小括号;倒装句就必须按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原句是疑问句,所译出的句子也应加上问号。

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文言文固定格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固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一旦你没有准确判断出固定结构,那么你的翻译就会差之千里。

详细类型见上所举。3、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如“沛公军灞上”一句就考了词类活用的知识点,如果“军”字翻译错了,那就要失分了。

所以在考试时应特别注意这些。

3. 高考语文考那几种类型的大题

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

试卷结构: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

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

3题左右,约10分。(二)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

分别为: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3.名句名篇默写,1题。乙 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第Ⅱ卷 表达(五)语言文字运用4题左右,约20分。(六)写作。

1题。60分。

4.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几题

2015年高考语文题型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计27分)

题型分类: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共3小题,每题3分,合计9分)

1.成语辨析题 2.病句辨析题 3、排序题(语言连贯题) 小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概念词语 2.句子理解 3.信息筛选

4.要点概括 5.推断想象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信息筛选

5.性格表现 6.内容归纳 7.全文把握

二. 主观题:(共计123分)

(四)文言文翻译题:(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五)诗歌鉴赏题(共2题,第一题5分,第二题6分,合计11分)

1.表达方式 2.语言特点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 6.思想感情 7.意境与作用

(六)名句默写题(共3小题,每空1分,合计6分) 要求背诵文章中的指定名句,有规定提示。

大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第一题多选5分,第二三题各6分,第四题8分,合计25分)

两篇文章,二选一。第一篇抒情散文;第二篇人物传记。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 2.关键性语句理解

3.信息筛选性试题 4.归纳主旨性试题 5.清理文思的题型

6.审美鉴赏性试题 7.综合探究题

(八)文字表达(共2小题,补写语句5分,语言表达6分,合计11分)

1.段落句子补全题 2.语段压缩或扩展题 3.句式仿写题

4.句式变换题 5.改错题 6.图形表达题

(九)作文(60分)

材料作文: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一二段(起)——3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

句——4到6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7到8段(结)。

浙江高考语文是什么卷

语文:

历年高考语文题详解

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免费

最新模拟试题

167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08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166 四川省遂宁二中高2008级文科语文试题人教版

165 2008高考模拟试题(二)(宁夏海南卷)

164 2007年广东省揭东蓝田中学毕业班第四次阶段测试语文

163 2008年语文高考复习综合训练卷(二)

162 2008年语文高考复习综合训练卷(一)

161 2008届南通市四县市高三联考试卷语文

160 云南省昆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159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

158 重庆市高2008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

157 2008年青岛市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156 湖北楚星教研所2008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155 江苏盐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154 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试题

153 200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最新模拟试题

152 2008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考最新模拟试题

151 江苏省赣榆县2008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150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149 常州市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148 普宁二中07-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147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146 辽宁省沈阳二中2008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145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144 洛阳市07—08学年高三统一考试试卷

143 芜湖一中200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42 苍山县2007年高三教学重量检测题

141 四川成都七中2008级高三适应性考试

140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08年元月测试卷

139 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五

138 绍兴高级中学07-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137 厦门双十中学08高考语文热身考试卷

136 成都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135 2008年郑州市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分析

134 长沙一中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

133 湖南省师大附中07—08学年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132 四川省广元中学高2008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131 广东省重点中学2008年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

130 惠州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题

129 江苏省兴化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

128 江苏南阳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

127 潮州市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

126 河南省郑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125 广州市08届高三语文专题调研测试模拟练习

124 2008年高考模拟试卷

123 江苏海安07-08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题

122 长宁区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终抽测试卷

121 徐汇区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能力诊断卷

120 武汉市200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119 武汉市200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118 2008年3月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联考

117

2008年南通市四县高三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116

2008年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试卷

115

湖南省2008届高三 十二校联考 第一次考试

114

渭南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113

西工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题

112

泰州市07~08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111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110

安徽省六安市河口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109

阳江市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试卷

108

福建三明市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题

107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08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106

广东六校08年高三模拟考试题

105

湖南长沙三中2008年1月高三月考试题

104

广东珠海斗门区07-08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卷

103

黑龙江西北地区普通高中2008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02

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题调研测试模拟练习

101

2008广州调研模拟(广州四中)

100

2008广州调研模拟(白云中学)

99

宝山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终试卷

98

四川成都一中07-08学年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97

广东珠海市2008届高三质量检测第二次联考

96

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人教版

95

安徽省庐江乐桥中学07-08学年高三1月月考

94

河南许昌07-08学年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语文)

93

青岛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92

潮州侨中2008届上学期期末检测卷

91

湖北省武昌区07-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90

广东2008届高三月考试卷

89

嘉定区2008届高三语文测试卷

88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2月考试卷

87

2008年黑龙江省高三质量检查

86

东北师大附中07~08学年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题

85

北京市朝阳区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84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83

北京市崇文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统一练习

82

北京市石景山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统一练习语文试题

81

安徽合肥一中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

80

陕西省宝鸡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月考(四)

79

上海嘉定一中08届高三模拟测试题

78

衡阳市八中200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

77

鄂州市07—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76

广州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模拟题

75

辽宁省沈阳二中07-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月考

74

上海嘉定一中08届高三模拟测试题

73

江苏省赣榆县2008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72

江西南昌07—08学年上学期高三四校联考试题

71

海淀区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

70

江苏省南京市2008年1月高三质量调研

69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抽样测试题答案

68

山东省泰安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67

济宁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6

河南平顶山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班2008年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

65

上海市松江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

64

泰安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63

广东省潮州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62

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苏教版)

61

江苏省如皋江安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60

2008年平顶山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59

广东省中山市07-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卷

58

北京市东城区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57

山东省滨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复习质量检测

56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抽样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55

北京丰台区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54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08年元月测试卷

53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08界高三阶段测试题

52

哈尔滨三中07—08学年高三年级月考试题

51

东北三校08届实验班与复习班第一次摸底考试题

50

山东寿光现代中学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模拟

49

辽宁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

48

2008湖南高三语文第二次八校联考试题

47

07—08学年度河南省五市统考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46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08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45

安徽省合肥八中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44

山东省泰安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43

2008年无锡市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42

07—08学年湖北省补习学校联考试题

41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07-0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试

40

2007年9月徐州市第一次摸底试题

39

2008届四川石室中学零诊模拟检测题

38

长郡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37

2008高考语文模试卷

36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35

广东省惠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卷

34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测试

33

重庆南开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2008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2

全国大联考(湖北专用)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31

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30

湖北黄冈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试题

29

华南师大附中07-08学年度高三综合测试(二)

28

四川绵阳08届高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27

河南许昌08届高三第一学期四校联考试题

26

新洲三中高三新起点语文综合测试

25

河南开封市2008届高三学生统一检测题

24

2007—2008学年广东三校高三联考试题

23

青岛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07-08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22

2008届高三联考试题

21

2008年开原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0

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19

2008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8

广州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模拟题

17

湖北省八校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16

北京市海淀区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5

(金太阳)2008年高考语文第四次大联考试卷及解析

14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13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试题

12

北京四中2007—2008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测验

11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10

辽宁东北育才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9

辽宁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8

2007湖北省黄冈、荆州、宜昌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7

吉林省实验中学2008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6

湖南长沙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5

2008湖南高三语文第二次八校联考

4

山西省实验中学2008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

3

全国大联考200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2

河南省郑州市2007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1

北京市海淀区2008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历年高考语文题

1 200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 满分作文

2 2007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逐题详解

3 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4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

5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

6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7 200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8 200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

9 2007年高考语文(湖南)语文卷评分细则及答案详解

10 2007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11 200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12 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逐题详解

13 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14 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15 2007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16 2007年高考语文(海南、宁夏卷)

17 200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18 2007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19 2006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详细答案

20 2006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21 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22 2006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23 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24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25 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26 200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27 2006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28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

29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II)

30 200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31 200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32 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33 2006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34 2006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35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36 2005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细答案

37 200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38 200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39 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40 2005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41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42 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43 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44 200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45 200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46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

47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

48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49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50 2005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51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52 200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详细答案

53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卷)

54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卷)

55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

56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4,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卷)

57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58 2004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59 200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60 200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61 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62 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63 200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64 200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65 200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66 2004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67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卷)详解

68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

69 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

70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逐题详解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是什么卷如下:

浙江高考试卷是新高考Ⅰ卷。

2023年浙江高考实行新高考“3+3”模式,启用新高考I卷。其试卷的组成科目有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任选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2023年浙江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用的是新高考I卷,其他科目为本省自命题。浙江省高考满分为750分,其中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每门满分均为150分,其他每门满分均为100分,以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文化课总成绩。

2023年浙江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考试两部分)3个科目用的是新高考I卷,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其他6个科目为本省自命题,考生按规定选择3个科目参加考试。

2023浙江高考试卷难不难:

浙江使用的是新高考I卷,使用新高考I卷的省份,语文、数学、英语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其他各科目试卷由本省自行命题。

从试卷难度来看,浙江省采用自主命题的模式,每年的高考试卷难度相当大。而且因为浙江省新高考模式的实施,很多事情都要从零开始,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此外,浙江省实施高考改革后,各种选修考试、学习考试、高考、三位一体都变一考为多考。可以说,浙江省的考生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017年山东语文高考背诵篇目有哪些,发一下

 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欢迎大家练习!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M370失联成了无法破解的谜。在一些人看来,239人的生命遭到了马航的 。及时公布细节真相本来是马航的责任,但 的是,马航并没有这么做。而另一方面,多个国家主动参与到搜救活动中。各国动用了从太空、空中到海上、水下等多个领域的高科技设备,展开了一场 的国际大搜索。

 A.忽视 事与愿违 震古烁今 B.漠视 事与愿违 史无前例

 C.忽视 出人意料 震古烁今 D.漠视 出人意料 史无前例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的互联网精英以其崭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时代的大趋势。

 B.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C.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父一辈被我们忽略了,他们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孤独和悲伤。

 D.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 __________ 所以,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①在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他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困惑。

 ②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围内几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

 ③他自己是在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只要环境还允许他做下去,何失落之有?

 ④所以对于他来说,不管世道如何,他都非自救不可,惟自救才有生路。

 ⑤张三弃文经商,成了大款,李四媚俗哗众,成了大腕,这一切与他何干?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⑤③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⑤②①④

 4.下列诗句与“细水浮花归别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碧天如水倚红楼 B. 断云含雨入孤村

 C.冷红泣露娇啼色 D. 雁迷寒雨下空壕

 5.下列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应及早进行,而不能等险情出现后再补课,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B.当下有些人看不到事物的发展进步,一味地抱怨、不满,对此,我们要善意地提醒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C.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才华横溢而又狂放不羁,宣传道家思想,蔑视世俗礼法,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转载这篇介绍德国企业发展经验的文章,是希望国内企业更加重视管理细节,提高产品质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 武

 苏洵

 ①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②《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

 ③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也。《作战》曰: “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 “杀敌者,怒也。”今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戍、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①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三也。

 ④然则始吴能以入郢,乃因胥、嚭、唐、蔡之怒,及乘楚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⑤且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曰“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⑥然吴起始用于鲁,破齐;及入魏,又能制秦兵;入楚,楚复霸。而武之所为反如是,书之不足信也,固矣。

 (选自《权书》,有删改)

 注旧冢:这里指吴王的祖坟。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 弭:消除

 B.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 交:交战

 C.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祖:效法

 D.草略无所统纪 略:简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 B.兵家举以为师

 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 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

 C.其失一也 D.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杀敌者,怒也 书之不足信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4分)

 (2)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4分)

 9.第③段中,苏洵分条列出孙武的“三失”,表明了他对孙武怎样的看法?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 奴 娇①

 [南宋]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2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分析。(5分)

 (3)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5)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8)余霞散成绮,______________。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西敏大寺(节选)

 [美]华盛顿欧文

 ①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②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拱廊仍旧保留几分当年的幽静出世之慨。灰色的墙壁受霉气所蒸,已经显得斑斑驳驳,年代已久,颓坏之象,也很明显。墙上长了一层白苍苍的苔藓,非但上面的碑文不可读,连骷髅像以及别种丧用标志都模糊不清了。弧顶上布满雕刻花纹,可是斧钻的痕迹,也已模糊;拱心石上面雕有玫瑰花,可是当年枝叶茂美之状,已经不可复见。每样东西都可以看出年久衰败之象,可是即使处在颓朽之中,依然不乏动心悦目之处。

 ③一道带有秋意的**阳光,正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中央一块稀疏的草圃,同时把拱廊的一角抹上一层阴郁的光辉。从拱廊之间,向上望去,可以瞥见一抹蓝天,或一朵游云,还有那镀着阳光、伸向碧空的寺顶尖塔,也巍然在目。

 ④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再过些时候,连这些残存的记录都会消失,纪念碑也将不成其为一件纪念物了。我正俯视着这几块墓石,耳旁突然传来大寺的钟声,回荡墙壁之间,整个拱廊都响起了回声。墓地里传来的钟声,听起来真叫人有悚然之感,它警告你又是一个钟头过去,时光的消逝,就像一个大浪,在不停地把我们卷向坟墓。我继续前进,来到一扇通往大寺内院的拱门之前。我跨步入内,里面的建筑在拱廊的衬托之下,益显其宏伟,给人深刻的印象。游客抬头一望,看见一根根庞大的圆柱,圆柱上面架着高不可攀的.拱梁,不由心惊肉跳;这些建筑也是人类手工所造,但是人在廊柱下面漫游,好像缩小得微不足道了。这座大寺空旷幽暗,使人生出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敬畏之感。

 ⑤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泥土之中。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都不足以供他们的驰骋,如今在遵照经济的原则下,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那么贫瘠而黑暗的一个角落。他们曾企图使自己的英名占有世世代代人的思想,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上,却千方百计地雕出种种装饰,只为了吸引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又几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

 (夏济安译)

 12.第一段用语典雅、情景交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13.第三段写了西敏大寺周围色彩明丽的秋景,请分析其作用。(4分)

 14.解释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探究作者游览西敏大寺时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想。(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18分)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它的境界是世界中有限的具体的一域。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

 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山川。或是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背景。中国画家不是以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对坐而描摹之,使画境与观者、作者相对立。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见人迹,没有作者,亦没有观者,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所以虽然也有阴阳明暗,远近大小,但却不是站立在一固定的观点所看见的形色阴影如西洋油画。西画、中画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根本不同。一是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由线条与光线表现。一是浑茫的太空无边的宇宙,此中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有人欲融合中、西画法于一张画面,结果无不失败,因为没有注意这宇宙立场的不同。中国画中不是没有作家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已全部化在笔墨里面。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6.结合文章第一段谈谈你对中国绘画中“静”的理解。(6分)

 17.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差别主要有哪些?(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围棋界也有说法:“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

 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五十七岁时,画作仍然不被人所赏识。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1.D(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漠视:冷淡的看待,不注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2.A (B动宾搭配不当,“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成份残缺,在“以至于”后面添加“我们”;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

 3.C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C(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6.B(交:结交)

 7.C(A.表转折,却/表因果,因而 B.介词,把/连词,来 C.均表判断 D.代词,这种情况/主谓之间,无意义)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

 (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

 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

 参考译文

 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这些祸乱。假如依据孙武自己的书来指责他的过失,总共有三条。《九地》中说:“把威势加在敌人头上,就要使他不能同别国结交。”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楚国大夫。吴兵入郢都,申包胥至秦求救,哭于秦廷七日七夜,秦终于出兵救楚,大败吴军)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吴国没有忌惧之心,这就太没有威势了。这是孙武的第一条过失。《作战》中说:“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使锐气受挫,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孙武在吴王阖庐九年冬季攻打楚国,到十年秋季才返回,可以说是长久出兵在外了。越国人怎能不乘虚攻入吴国呢?这是孙武的第二条过失。《作战》又说:“战士奋勇杀敌,是由于愤怒。”孙武纵容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奔吴,为大夫,终因直谏而死)、伯嚭(也是楚国人,后奔吴夫差为太宰。越灭吴,杀伯嚭)鞭打楚平王(姓毕,熊氏,初名叶疾,即位后改名居,在位十三年)的尸体,发泄一个人的私忿,来激怒敌人;这就是司马戍(即沈尹戌,楚国左司马)、子西(楚平王子,名申,时为令尹)、子期(亦楚平王子,子西之弟,名结,时为大司马)誓死向吴国报仇的原因。勾践(攻占吴国后)不去毁坏吴王的祖坟,因而吴国人民顺从他,田单(战国时齐国人。燕军攻齐,占领七十余城,仅莒、即墨二城未破。即墨守将战死,城中人民推田单为将军,田单用计大破燕军,收复所有被占城市,因功封安平君)欺诈燕军,使他们掘了齐人的坟墓,因而齐国人民奋起作战。他们的智谋远在孙武之上。孙武不能通晓这个道理,这是他的第三条过失。

 既然这样,那么,当初吴军能够攻入郢都,是借用了伍子胥、伯嚭、唐国(春秋时诸侯国,都城在今湖北省随县西北唐城镇)、蔡国(春秋时诸候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唐、蔡二国国君均曾被楚囚禁受辱)的愤怒,以及乘楚国不仁的时机,孙武的功绩大概也是很少的了。凭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而遭到失败。更何况几个只知学习孙武旧有的计谋和理论的人,怎么可以用他们来领兵打仗呢!

 吴起(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一书,属兵家)与孙武是一样的人,都著书谈论兵法,世人并称他们叫做“孙吴”。然而吴起谈论用兵,不注重法令制度,文字粗糙简略,没有统领全书的纲纪,不及孙武的书语言精练而意思详尽,天下所有的用兵理论都归于其中。

 但是,吴起开始被鲁国任用,就大破齐军;等到了魏国,又能制服秦国军队;到了楚国后,使楚国再次称霸诸侯。可是孙武的所作所为,反而造成了这种(失败的)结局,(可见)书上的理论不值得(完全)信赖,本来就是这样啊。

 10.(1)对比,比喻。(每点1分)

 (2)虚写: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2分)。实写: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2分)。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1分)。

 (3)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每点1分)

 1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驾一叶之扁舟

 (3)春江花朝秋月夜 (4)信誓旦旦

 (5)伛偻提携 (6)八百里分麾下炙

 (7)登泰山而小天下 (8)澄江静如练

 12.用语典雅:化用文言词汇(时方晚秋、岁云将暮)(1分),四字短语凝练紧凑(气象肃穆,略带忧郁)(1分),叠词音韵铿锵(巍巍、森森)(1分);情景交融:借晚秋的阴沉肃穆和西敏大寺的森森鬼气(1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惝恍迷离和深沉的历史感(2分)。如写“骈散结合的句式”或“对称的句式”亦可得分;内心感受如写“凄凉”“凄楚”“悲惨”亦可得1分

 13.描绘了西敏寺的外部环境(1分);以明丽的色彩凸显了西敏寺内部的颓朽(或阴沉昏暗,写形成对比亦可)(1分);写秋景,与文章开头交待的时令呼应(1分),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1分)。

 14.运用比喻(1分)说明遗迹已经破烂不堪(1分),历经时光的淘洗留存到现在(1分),本身没有什么价值(1分)。

 15.昔日的辉煌,终将变作今日的颓败;历史遗迹的记录功能有限并终将消失;生前辉煌也难免死后被人遗忘;时光无情,人本渺小(或人生苦短);人生最终归于虚空。(写出3点得6分)

 16.①超越了模仿和追求后深沉静默地与自然太空融化为一。② “静”并不是绝对的,它蕴含着生命的动。③ “静”是无限和永恒的。(每点2分)

 17.首先指出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的原因;接着通过与西洋油画的对比,说明中国画人与空间一体;最后强调中国画空白的实质是宇宙往来、生命流动,而这正是中国画的妙境所在。(每点2分)

 18. ①画法不同:西洋画以颜色为画底,摹写真景;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虚实相生。(2分)②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不同:西洋画将画境与观者、作者对立,所以观照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用线条与光线来表现(2分);中国画将作者与画境完全融合,忽略了作者和观者,所以中国画观照浑茫无边的宇宙,笔下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2分)。

什么是全国甲卷乙卷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增12部名著?

山东高考网1月17日讯, 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近期将公布。今天上午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考试说明》作了解析,并表示与往年相比,北京卷《考试说明》稳中有变。记者注意到,各科目样题均调整替换进了部分去年高考的真题。此外语文增加了12部中外文学和文化经典作为“经典阅读篇目例举”,这些篇目将在明后两年的高考中逐步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语文

《论语》、《红楼梦》等将入高考题

2016年语文学科在总体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在考试内容等方面略有调整。其中现代文阅读,在以往要求考生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基础上,增加信息的“运用”“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同时增加对阅读经典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提出“对中外文学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经典”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具体调整:“附录”在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分别是:《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据介绍,经典阅读篇目主要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例举”二字,旨在鼓励考生在阅读这些篇目的基础上,能够更广泛地阅读。

记者了解到,阅读经典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2015年高考“微写作”选作题中,就涉及了《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和《巴黎圣母院》。但考虑到本届毕业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及复习的实际情况,2016年这12部经典阅读篇目暂不列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2017年、2018年逐步将这些篇目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此外,《考试说明》还调整了参考样题。删除考查点、题型有重复的样题, 将旧的高考试题或测试题替换为2015年的高考题, 增加2015年出现的新题,如散文《说起梅花》,作文“二选一”试题等。调整后,参考样题由2015年的70个小题变为73个小题。

语文试卷分析失分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全国甲卷乙卷介绍如下:

全国甲乙卷的差别在于使用地区不同,全国乙卷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全国甲卷适用地区:西藏、四川、贵州、广西、云南。

全国甲卷和乙卷的区别

1、全国乙卷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全国甲卷适用地区:西藏、四川、贵州、广西、云南。

2、乙卷相比较甲卷更难一些。全国甲卷对应的是新课标Ⅲ卷。全国乙卷对应的新课标Ⅱ卷、新课标Ⅰ卷。乙卷英语和物理科目能够明显看出来比甲卷难,不过一些学生会觉得甲卷更难一些,这根据学生学习的大体程度去判断。不过乙卷和甲卷都会在高考中使用。

全国卷的特点

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重点考查思维、运算、空间想象、审题能力,以及对物理图像的分析处理能力,挖掘隐含条件,将复杂问题转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做题时间的能力;中等难度占总题数的八成,交替考查新课标考纲上的Ⅱ级要求的内容,试题结合生活实际,区分度合理,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创新性题目主要体现在实验题

2023年高考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7日:语文(9:00-11:30)、数学(15:00-17:00);

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11:30)、外语(15:00-17:00);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但由于各省高考制度不同,因此夏季高考时间实际安排也存在差异。下文将为大家介绍2023全国各省市夏季高考时间安排。

1、自主命题卷地区

使用自主命题卷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浙江、上海。

其中上海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总共2天半。

北京、天津、浙江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10日,总共4天。

2、全国甲卷地区

使用全国甲卷的省份有: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

其中西藏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6月9日上午需参加藏族语文科目考试。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8日,总共2天。

3、全国乙卷地区

使用全国乙卷的省份有:河南、山西、安徽、甘肃、吉林、宁夏、陕西、江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

其中江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6月9日上午需参加技术考试或少数民族语文科目考试。

河南、山西、安徽、甘肃、吉林、宁夏、陕西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8日,总共2天。

4、新高考I卷地区

使用新高考I卷的省份有:广东、福建、湖南、河北、江苏、湖北、山东。

其中山东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10日,总共4天。

广东、福建、湖南、河北、江苏、湖北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总共3天。

5、新高考II卷地区

使用新高考II卷的省份有:重庆、辽宁、海南。

其中海南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10日,总共4天。

重庆、辽宁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10日,6月10日上午需参加少数民族语文科目考试。

语文试卷分析失分原因跟改进措施的话,可以先从失分原因去进行分析,然后再分析失分原因的话,原因主要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还有就是在做题的时候不够细心,以及在做题的过程中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题目等等这些原因。

常见的丢分题型及原因分析:

1、字音字形题,耗时过多而丢分。

字音字形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俗称“丢双份”。高考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遵循“以义定音定形”原则,适度联想发散,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词语(成语)运用题,不知分类而丢分。

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情色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文章标签: # 语文 # 高考 # 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