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高考复读可以考北大吗_高考复读考北大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湖南高考理科状元,4年前曾以全省第2考入北大,为何要退学复读?2.13年了,曾4次高考上榜,3次考上清华北大的四川省状元,现状如何?3.当初高考668分的状元,上港大30天后辍学再次考上北大,后来怎么样了?4.复读一年能够考上清华、北大吗?5.请问现在清华北大招收复读生吗?普通天赋的学生如果无限复读下去,有希望考上吗6.有没有第一年,高考分还不到本三,复读一年考上北大,清华的例子? 只有留过血

1.湖南高考理科状元,4年前曾以全省第2考入北大,为何要退学复读?

2.13年了,曾4次高考上榜,3次考上清华北大的四川省状元,现状如何?

3.当初高考668分的状元,上港大30天后辍学再次考上北大,后来怎么样了?

4.复读一年能够考上清华、北大吗?

5.请问现在清华北大招收复读生吗?普通天赋的学生如果无限复读下去,有希望考上吗

6.有没有第一年,高考分还不到本三,复读一年考上北大,清华的例子?

高考复读可以考北大吗_高考复读考北大

只有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夜色之浓,莫过于黎明前的黑暗。高考失利的考生很多会选择复读,复读一年上北大的人也是有的。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复读一年如何上北大,供参考!

复读一年如何上北大

复读生除了一部分成绩差的考生,当然也不排除有实力而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尖子生。这部分尖子生复读一年实现成绩逆转上北大也是可能的。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复读一年上北大的例子,看看他是如何努力的!

山西临汾女孩复读一年,却以683分成绩,考生了中国顶级大学上北大,更让人惊喜的是,她的高中母校奖励2这个农村家庭20万元。原来去年安夏茹高考发挥失常,分数只能上一个普通的一本。一向成绩很好的她决定的复读一年,而且她的,目标也是很明确:目标是北大 没给自己留后路!

农村孩子,高考逆袭,从小县城考进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这一切都很励志,也让很多正在奋斗的人感到了自己欣慰。不过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安夏茹班主任的话:虽在小县城,但意识要超前。

是的,虽在小县城,但是意识要超前。很多小地方的人,他们的失败不是因为不努力,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一种放眼未来的格局和眼光。特别是小县城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主动放弃,他们总是自从自己的固有认知,来思考问题。

但是只要将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做一个对比就知道,他们的认知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大城市里有最好的大学,最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可以去科技馆、博物馆了解人类最先进的科学,甚至小学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游玩欧洲各国了。一句话来说,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知道世界上除了电子游戏,除了动画片,还有很多未知的世界。所以他们愿意去学习。这就是认识世界的差异。格局决定了城市和农村孩子的不同人生选择。

北大里有多少复读生

北大里的复读生其实也不少,但是至少也都是努力学习有资本可以考上北大的学子。那么想要复读上北大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复读要极其注重方法,复读不是高三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绝大多数高考失利的学子(低于本一线下的),主要出于下面几种情况,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不刻苦;二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有的是学习漫无目的,无规划无章法,有的是死记硬背,特别是为做题而做题。第三种情况是自控能力弱,抵抗干扰和诱惑能力不强,容易分心,第四种情况是有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如爱看闲书,沉溺于网络游戏,早恋等因此而荒废学业。

湖南高考理科状元,4年前曾以全省第2考入北大,为何要退学复读?

不幸天下父母心,父母为了儿女劳累一辈子,儿女长大了有长进了也希望能和父母分享本人的喜悦。这样的快乐关于很多人来说,似乎再平常不过了,只需稍加努力,便唾手可得。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请求,关于河南男孩冯华毅来说,却是难上加难!

他高考650分,他想要上清华北大选择复读,但是结果却令人遗憾!他今年并不是考不好,相反考了674分的高分。但是他却怎样也快乐不起来,由于他无法与父亲分享本人的喜悦,此时的父亲正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看到父亲如今这个样子,冯华毅很懊悔当初选择复读,他说假如不复读,父亲就不会拼了命地在工地挣钱,或许不测就不会发作……

冯华毅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除了父母,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一家五口人,靠父亲在外打工赚钱维持生活,母亲则在家中照顾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宽裕。好在三个孩子都很争气,勤奋好学,学习成果很优秀。

4年前,大姐考上了福建省华裔大学;二姐在3年前也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而冯华毅在去年,也参与了高考,考了650分的高分。这样的分数本能够上一所重点大学,但是他放弃了,选择复读,希望可以完成本人的幻想——考上清华北大,不想留有遗憾!

当时看到孩子这么有志气,父母很快乐,于是便支持他复读。

固然说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但是冯华毅复读时依然有很大的压力。他会如愿考上清华北大吗?

冯华毅读书向来很认真,不过由于压力十分大,刚开端他的成果考得并不太理想。

经过教师的心理辅导后,他才放松心态,坚持不放弃。

之后,他紧跟着教师的学习节拍,做好错题总结和分类,并经常在课后与教师沟通。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的成果终于有了很大的提升,成果排名到班里前5名。

今年,冯华毅再次参与了高考,果真不负众望,他考得了很优良的成果,其中语文132分、数学147分、外语141分、综合254分、总分674分,超出一本线一百多分。

可是,当他想把这份喜悦通知父亲时,父亲却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

原来,在2021年6月6日,也就是高考前一天,冯华毅52岁的父亲在光山县一处工地上受了重伤。

当时,父亲被塔吊撞击之后,从二楼直接掉了下来,脑袋着地,当场昏迷。

父亲被送到医院后,立刻停止了手术,但是由于脑部肺部受损严重,至今20天过去了,父亲依然在昏迷当中。

关于父亲发作的事情,冯华毅在高考完之后才晓得。

原来,姐姐晓得这一次弟弟复读后参与高考对他很重要,所以不断把父亲摔伤的事坦白下来,不希望弟弟因而而影响到高考。

冯华毅晓得真相后,既打动,又愈加难过。他懊悔本人为什么要选择复读,假如本人不去复读的话,父亲或许不会发作不测……”

往常,冯华毅的父亲躺在武汉市同济医院的病房内,头上仍裹着厚重纱布,昏迷不醒,曾几次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曾经破费了近20万元,但是医生通知他们,父亲后期的脑部修补和康复治疗还需求更多的费用。

据理解,目前他们家曾经得到5261名爱心人士捐款,已筹措到13.7万余元善款,暂时解了十万火急。

但是,父亲的不测对这个本就不富有的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固然大姐今年毕业了,但是仍有一个二姐和冯华毅需求上大学,接下来的路,他们真的是艰难重重。

值得快乐的是,目前北大招生组的教师曾经与冯华毅获得联络,估量他完成理想的愿望曾经不悠远。

我真心希望他可以克制眼前的艰难,坚持上大学,才干发明本人更好的将来;也不要纠缠于当初选择复读,人生本就是努力过了也有十之八九不如意,安然面对,做好当下,继续向前走。

置信他的仁慈和孝心会得到更多好意人的协助!

置信这也是他的父亲所希望看到的。

最后,愿冯华毅的父亲早日康复!

13年了,曾4次高考上榜,3次考上清华北大的四川省状元,现状如何?

2020年高考中,湖南省理科总分第一名叫杜青云,来自岳阳文郡洋沙湖中学,他的高考成绩如下:语文123分,数学146分,英语140分,理综289分,政策加分20分,总分718分。

这位低调的湖南理科状元,选择不接受媒体采访。

两次高考,一次全省第二,一次全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杜青云是一名复读生,而且是一名?出身不凡?的复读生。因为他曾经在2016年的高考中,以704分的成绩排名湖南省理科第2名,并进入北京大学著名的光华管理学院就读。

要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亚太地区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不是达到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就能随随便便就读的学院。

至于杜青云为什么要从让众人仰望的、前途无量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退学复读,他本人并没有透露,而他身边的朋友认为可能有2个原因:

一是杜青云并不喜欢学金融相关专业,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或许他在报志愿时比较盲目,所以盲从地报了一个北大比较?火?的专业,但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欢。

二是杜青云考入北京大学时年仅16岁,他年纪比其他同学小,加上其孤傲的性格,也许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身边全是优秀同学的大学生活中。

从清北退学复读,又重新考回清北的,杜青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杜青云这次考了湖南省理科第一名,他的目标或许是清华大学,而非之前的北京大学。

在杜青云之前,也有好几位学霸考生,从清华北大退学,复读后取得了省状元,而目标院校同样是清华北大。

2019年湖北省理科状元常书杰高考分数712分,成功考入清华大学。他同时也是2015年湖北省理科第8名、钟祥市状元,当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因为沉迷于游戏而不思进取,放弃了学业,在大三时被北大退学,成了人生灰暗的一笔。好在知耻后勇的常书杰没有放弃自己,卷土重来后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仍然优秀。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学霸王宇航,以699分的成绩名列襄阳市理科第二名,同样,他也是一名复读生,他曾经在2018年以697分的好成绩进入清华大学,但由于所学专业并不符合自己未来从事AI(人工智能)方面研究的职业规划,因此勇敢地选择了退学复读。

杜青云不会是第一个从清北退学又考回清北的考生,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名校学生退学复读,给我们哪些启示?

从杜青云等考生的经历来看,我们明白了有的学霸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学霸,真金不怕火炼的那种,只要他想学习、想考试,就一定能成功。我们在佩服他们的同时,又引起了我的思考:

1、名校学生退学复读,是否占用宝贵的教育资源?

以前面提到的几位同学为例,明明已经考进了清华北大等名校,却因为个人原因退学复读,无论是从自身职业规划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个人前途方面着想,他们这种行为都是带有?利己?属性的,他们在又一次考取高分、拿到重新进入名校入场券的同时,也挤占了别的同学进入名校的名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属于教育资源的重复利用。

2、由于报考志愿时的盲目、盲从、导致了入学后的不喜欢、不适应

对于多数考生来说,高考报志愿时是比较盲目的,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目标,通常是高考分数公布之后才开始考虑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而由于对专业实际所学内容的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导致在报志愿的短短几天内难以选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这种报志愿的盲目性和盲从性,很容易导致入学后学习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原来自己所报的专业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样,自己学习起来极其费力,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1)我国的教育中,至少从中学开始,就要逐步进行学生们未来职业规划的渗透和教育,要让学生们知道,各种专业工作的意义、利弊、具体从事的工作以及成长路径,让学生们在应付中考、高考的同时,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有设想,而不是盲目的只会考而不会报。

(2)学生和家长们要提前着手,从多渠道收集志愿报考信息,不要仅从字面上了解专业名称,最好能听从学长学姐们的现身说法,毕竟,高考报志愿实际是一场?信息战?。

3、选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该硬着头皮学下去还是坚定的退学?

相信有很多大学生,由于报志愿时了解不深入或者失误,又或者考分不够出现专业调剂,学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并不了解的专业。那么,这个时候应该硬着头皮学下去,还是选择退学复读呢?

我认为,对于自己有清晰的职业路径规划,并且对自身实力有充分信心和把握的学霸,比如前面的几位,可以选择退学复读,无非是耽误几年时间而已,如果把这几年时间与未来自己能从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如鱼得水的行业相比,这种代价是微不足道的。

而对于其他考生,我认为如果想选择复读的话,一定要谨慎。

(1)复读有风险,你退学后重新高考,在重压之下不一定能考出比之前更好的成绩,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如果复读失败,那就相当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2)学习就像是谈恋爱,刚开始不喜欢,也可能学一段时间就慢慢地有了感觉,通过学习的深入一定会发现该专业的更多优点和兴趣,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一定成就。

(3)大学里可以转专业,大一时一旦发现专业不喜欢,那就要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争取在大一结束时通过靠前的成绩排名获得转专业的机会。

(4)实在不喜欢所学专业,可以在保证考试成绩能够毕业的同时,学习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争取在考研时跨专业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考研是你除了高考之外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

结束语

作为自带学霸体质的清北名校同学们,由于种种原因退学复读,或许是又一次证明自己、并且牢牢掌握自己人生航向的机会,我们只有羡慕和钦佩的份儿,而不敢贸然做选择。

对于高考报志愿的专业选择,真的要在获取充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慎重选择。而退学复读这件事,更要慎之又慎,灵活变通一下,其实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条条大路通罗马。

当初高考668分的状元,上港大30天后辍学再次考上北大,后来怎么样了?

高考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很多家长对于之所以从小就非常严格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为了能够在高考当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然后能够进入到一个好的大学。每年在高考揭示分数的时候,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相信经历过看自己高考分数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时的心情紧张,激动又忐忑。如果考的好的话,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但如果考的不好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就是踏入社会工作,还有一条就是选择复读,再战一年。很多人都不愿意再经历高三那样的时光,所以不再选择复读,但也有一些人不愿意放弃自己上学的希望选择复读。然后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故事主人公他却选择四次复读,并且他每一次考得的成绩都是非常不错的,那他又是为什么要复读四次呢?13年了,曾经四次高考上榜,三次考上清华北大的四川省状元,现如今怎么样了呢?

一、第一次复读

这个人名叫做张非。张非并不是一个人们口中所说的那种好孩子,反而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14岁初中毕业以后,他进入了邮电学校,但是在随后由于自己的顽皮而被学校退学,随后就回到了高中读书。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张非的成绩非常优异,并且在第一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就考到了613分的成绩。当时他被上海复旦大学所录取了,结果张非自己却选择复读,因为他心目中的目标是我们国家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二、复读上北大

在复读之后,张非仍然是成绩非常不错的。所以在第二年高考他更是顺利的考到了北京大学,这让家人非常的开心,也想着张非这下就能够踏踏实实的去上学了。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进入北京大学以后,张非却一门心思扑在了网络游戏上,根本就不学习,最后他的7门课都挂了,最后北大只好把他开除了。而被开除之后的张非仍然不放弃,继续选择复读,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再次考上大学。

三、复读上清华

这次再次复读的张非又一次的取得了一个亮眼的成绩。他获得了703分的高分,并且成为了南充市状元。这次他选择到了清华大学学习,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后,他仍然沉迷于学习,最后还是被清华大学劝退了。而在再次被劝退的他又选择了复读,然后又被清华大学录取了。这一次,在踏入清华之后,张非的年纪比之前也已经有所增长了,他没有在沉迷于游戏了,最终顺利从清华毕业。

四、现如今

而张非在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就要踏入社会工作了,但是在工作中他再次的沉迷游戏,所以工作也没有做好。最终他的父母就带着他到成都定居,在毕业三四年之后,张非才考到了一个事业单位,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结语:不得不说张非确实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人,但是他自身的意志力却显然并不行。一次又一次复读证明了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是让人敬佩的。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沉迷于游戏而没有走上正确的道,却让人非常遗憾。

复读一年能够考上清华、北大吗?

导语:在我们国家,高考常常是每一个学生在上学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无数的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然后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高三的学生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累。很多高考生都会想着,在高考之后就可以彻底的放松下来了,无论考得怎样,都会坦然的接受,不会再选择复读了。因为在经历过高三那种噩梦般的生活,很多学生都不敢再去挑战一次高三。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故事,主人公她却和大多数的人不同。当年高考668分的辽宁女状元上港大30天后辍学,再次高考上北大,她现如今怎么样了呢?

一、辽宁女状元上港大

这个女孩儿名叫做刘丁宁,高中在辽宁本溪市高级中学读书。如果仅是从外表来看的话,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女孩儿太过于平平无奇。然而这个女孩儿小小的身体里却有着大大的能量。在2013年的时候,她参加了高考,并且一举考得了668分的优异成绩,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这样的一个优异成绩,在我们中国任何的大学都可以为她敞开大门。在当时,这个辽宁省的女状元自然是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有很多人都说她可能会上清华,也可能会上北大,但其实都不是。因为在当时香港大学给了刘丁宁72万全额奖学金,所以在后来她听取了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就报了香港大学。

二、30天退学

然而在接下来却让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在刘丁宁到香港大学上学30天之后,她却选择要退学,离开香港大学,回到高中复读。我们也都知道,香港大学也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在全世界的高校排名中也是占到22位的,那么刘丁宁的这个做法就让很多人不解了。其实刘丁宁在去到香港大学读书之后,她还是想要到北京大学学习纯粹的国学。所以这个超级学霸就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香港大学,再次回到高三进行复读。这确实是让很多人非常震惊的,也是让很多人佩服的。

三、复读上北大

而在回到高中复读之后,刘丁宁一时间成为了学校里的红人。学校的学弟学妹们,对于这个学姐自然是抱着12万分的敬意。很多学弟学妹都非常敬佩她的勇气,也非常佩服她的实力。在当时甚至北京大学也听说了这一件事情之后,还发出声明表示欢迎,任何想要到北京大学来读书的学生。尽管外界对于刘丁宁的说法和猜测有很多,但她一心扑在自己的学习上,直到在2014年的高考中,刘丁宁再次以666分的优异成绩获得辽宁省文科状元。而这下,她也成功的进入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北京大学中,刘丁宁同样的事以非常优异的成绩在学校当中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免试研究生资格。在现如今,她正是一名在读研究生。

结语:刘丁宁向我们展示了彪悍的人生是不需要解释的。同时刘丁宁也是一个勇敢追梦的人,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

请问现在清华北大招收复读生吗?普通天赋的学生如果无限复读下去,有希望考上吗

老实说,我觉得是不值得的。一直复读高考,想着考清华北大,但是你得明白,清华北大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不是人人都可以考得上的,而且高考这种事也不是一味靠坚持和执着就可以成功的。

如果一直考不上,那岂不是浪费了最美好的年华?将目标定到清华北大,说明你的成绩可能还是不错的,你完全可以上一个985/211大学,何必在清华北大这里吊死呢?

而且一直复读,如果你不是在三两年内考上的话,往后你考上的几率将会越来越小。因为高考它有可能改革,一旦改革,你就要重新适应,这个反复适应的过程,会使你变得麻木,你到时候可能就会为了高考而高考。

正常的高考年龄是18岁,如果你十年八年考不上,到那时候都三十出头了,你的同龄人都结婚生子了,你还在高考,你想想你的人生是多么的不堪?你的父母是多么的伤心?

清华北大是好,但是他真的不值得你为它付出半生年华,所以醒醒吧,不要把自己困死在这个节骨眼上,往前跨一步,后面的人生更精彩

有没有第一年,高考分还不到本三,复读一年考上北大,清华的例子?

请问现在清华北大招收复读生吗?普通天赋的学生如果无限复读下去,有希望考上吗?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清华北大招生是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录取的,复读生只要达到分数线也是可以报考的。但是清华北大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上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反复复读就可以提高成绩,最终考上清华北大的。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多少考生越考越差。

给你推荐两篇文章:

一,《1977,我参加高考》

(注1977年高考录取率只有5%)

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正在一个农场的土地上挥汗如雨.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一代。上小学正赶上“革文化的命”,中学又赶上“反回潮”,接着又赶上到农村“滚泥巴、炼红心”。不该赶上的都赶上了,该赶上的都没有赶上。“推荐上大学”倒是赶上了,可偏巧又赶上了我的“家庭问题”。上大学,对我来说只能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

1977年10月21日,当我从广播里听到中断了十多年的高等院校恢复招生的消息后,激动得彻夜难眠。第二天,我连忙把这一消息告诉给几位好友,谁知他们早已知道了。我们在一起彻夜长谈,谈未来谈理想,一直谈到天明。人生能有几回搏,改变我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只有高考,大家都决定去搏上一搏。唯有一个非常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但却早早进工厂、结婚成家、高我几届的大龄同学沮丧地说:“我也很想去考,可我走了这个家咋办?孩子才满月,妻子又没工作,我总不能只顾自己前途扔下她们娘俩不管吧!”大家都深深叹了口气,知道他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只能为他惋惜了(前些天又见到他时,他早已下岗了,摆个地摊勉强糊口)。

我们这座位于豫北的小城十分闭塞,突然要高考了,很多人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特别是又得知这次高考将在1977年11月18日至24日报名,12月8日至9日试考,仅剩下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人们更是手忙脚乱。谁也不知这次高考究竟从哪复习、重点是什么,到处都在疯了似的寻找复习资料。当年上学的课本不是被烧就是卖破烂了,幸好我上中学时的一些课本还未丢掉,我连夜步行十多公里跑回家翻箱倒柜找了出来。还借了别人一本两人伙用,我看完后再跑十多公里给他送去。母亲为了我少跑路,便用五天六夜时间把那本三百多页厚的书全部抄了下来。当我从母亲手中接过那厚厚的手抄本时,眼睛立时湿润了。没想到几天后,农场的一个知青竟趁我出工不在屋时把我的那些复习资料全偷走了。我立即扒了辆拉煤车追了七八公里才把他追上,幸亏当场人“赃”俱获,不然他就死不承认。而让我至今仍忘不了的是,另一位知青却主动给我送来了几本复习资料,我一看,正是我所急需的。他说:“反正我也不参加高考,你觉得有用你就拿去用吧!”(可后来听说那次高考他也参加了),前面一个曾是我的好朋友,后面一个我至今还叫不出他的名字。

由于上级有文件,对参加高考的知青规定半天劳动、半天复习。可没过多久,我所在的冷泉农场头头又突然宣布,让我们每天凌晨三点钟起来参加当时鹿楼公社组织的柴厂冈平整千亩土地大会战,并欺骗我们说上面根本没有“半天劳动、半天复习”那样的规定。当时,可真把我急死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就够紧张了,现在连这一点儿可怜的时间又要被剥夺了,让我们如何去应考?此时,我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从此以后,每天凌晨三点钟,天还是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知青宿舍的门便被一个个“咚咚咚”地砸响了,几辆拖拉机便把我们拉到六七里地外的一座山冈上,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座山冈挖平,修建成“大寨式”的梯田。

当时大部分知青才十七八岁,平时营养也不好,每顿饭只能吃两个发了霉的玉米面窝头及无什么油水的盐水煮菜,一个月才有一两斤细粮,大家谁也不敢独自享用,等同学或家人来农场时才敢拿出来,因为总不能让客人吃发霉的黄窝头吧。这次“平整土地大会战”一开始,农场头头为了让我们加快进度,以便在这次“大会战”中夺得前几名,曾改善了一天伙食,即白馍随便吃。平时只能吃个半饱的可怜的知青发疯似的啃着过去只有在过节时才能吃到的白面馍,我亲眼看到一个年龄小点儿的瘦弱知青一顿饭竟吃了九个二两多重的馍,差点儿把他撑死……头头一看,让我们随便吃不行,吃得太多,第二天又恢复起每顿饭只能吃两个霉窝头的日子来了。在这样的营养条件下,干这样重的体力活儿,每天又起得这么早,那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了。当我们抡着铁镐、挥着铁锨、推着平车在山冈上干得精疲力竭的时候,鸡才刚刚开始打鸣……这场面使我想起了一个很有名的动画片《半夜鸡叫》

每天,我们在山冈上挥汗如雨,一直干到夜色降临。晚上,才是我们的复习时间。那时农场经常停电,我与同一住室的两个知青便围坐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复习。由于天气寒冷,刺骨的北风飕飕往屋里钻,屋内好似冰窖,我只好在身上披上一条露着棉絮的旧被子。时间长了,煤油灯的煤油味特大,熏得难受,我又不得不戴上了一只大口罩……我的两个同伴捧着书看着看着都先后栽在了桌上,他们“呼呼”睡着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课本。我怕睡着,一次次用凉水洗脸、浇头,以便能强打起精神。一次为了弄懂一个问题,晚上下工后我步行十几公里去请教一位中学老师,连夜赶回来才刚刚躺下,门又被敲响了。强体力的劳动,每晚又要复习,身心极为疲惫,已经达到了极限,凌晨三点钟的门若不是被带队干部一遍遍地脚踢砖砸,甚至一些门都已经被砸烂了,是很难震醒那些才睡着的知青的。一次,同屋的一个知青见我睡得太晚了,实在不忍心喊醒我,独自悄悄走了。我醒后吓了一跳,不参加“大会战”那可是政治问题,但那天却平安过去了,原来任小组长的他谎称我生病把带队干部蒙了过去。

为了能挤出一点儿可怜的时间,在“会战”工地上,我专挑那些别人不愿干的比较累的推土的活儿,以便趁别人往车上装土的短暂几分钟空隙里,能悄悄看上一眼书,记上一个词,或背上一个公式。我还把一些复习要点抄写在小硬纸片上,插在推土的车上,边推车边背,一次背入迷了,差点儿连人带车摔下深沟。不久,片上开批判大会,停工半天,全体知青一早来到会场。趁着人多杂乱,我与一位同伴悄悄溜了出来,钻进附近一个瓜棚,躺在乱草堆里,难得复习了半天数学。后来,一个小头头发现我干活儿时老是带着本书,没能一心搞“会战”,大为不满,上去夺过我的书就要撕,我立时发疯似的冲上去就要与他拼命,他才不得不把书又还给了我。一天,与我一起干活的两个知青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今后,凡是你的活儿我们两个人都轮着替你干了,你就省下些时间多看会儿书吧!”“不不,你们不是也要去考吗?这可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啊!”谁知他们竟说:“唉,反正我们考上的希望也不大,与其大家都耽误,还不如多帮帮你!”我一听这话,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当时在农场的灯油都是定量的,几个知青见我成天熬夜复习灯油肯定不够用,便先后将自己的灯油悄悄给我送来。这一点儿灯油在现在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却让我泪流满面。

Jbt

那时,一些有门路的人或装病或找其他理由都悄悄离开农场回家复习去了,我真羡慕他们,不用再干重体力活儿了,每天都能有充裕的时间在家全天复习。而我因是“黑五类”子弟,不敢“装病”,也得不到“恩准”,只得小心翼翼。因农场主要领导曾在全场知青大会上宣布过:“谁要是劳动表现不好,只要我一句话,就是考上了大学他也走不成!”在当时那样的政治形势下,“政审”一关何等重要,是现在的人所想象不到的。那时别说是上学,就是在报上发表一首四行小诗,报社也要给单位来公函调查作者是否有政治问题。两个月后发给我们填写的《河南省高招初选考生登记表》中还专门设了这样一栏:“直系亲属与主要社会关系在十一次路线斗争中有无被逮捕、法办、监护审查、隔离审查、点名批判等情况。”8V"dS7d|2?0iG

离高考只有短短几天了,农场头头还不肯放过我们,还让我们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像牲口一样地去干活儿。幸亏上面及时下了通知,让所有参加高考的知青回家准备三天,我才有了三天金子般的复习时间。但三天时间毕竟太短了,想好好复习一下根本无法办到,这时我竟想,若有人能给我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哪怕让我给他当两年长工我都情愿交换。离开农场那天,知青们帮着我们参加高考的人在公路边截了一辆拉煤的大卡车(当时农场到市区十公里车票仅两角钱,可我们知青却坐不起)。我正要爬上煤灰飞扬的卡车,踏上我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高考之路,突然,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出现在我面前:“叔叔,你走了,还会回来吗?”我一看,原来是邻村常来我们农场玩的那个小姑娘,她常常让我给她讲故事。“会回来的!”“那俺可等着你给俺讲故事呢,你的那个故事还没讲完哩!”可是,我这一走三十年了还没有回去。

十年“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报考的人特别多,当时在我们这个很小的城市里就有四千多名考生,最小的十六岁,最大的三十岁。我的准考证号是“3165”,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数字。1977年12月8日,当我踏进鹤壁市第四中学考点,望着那一群群匆匆赶来参加考试的大小悬殊的考生,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上午八时十五分,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校园,一场令当年应试的人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考试开始了。记得那年河南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有两个,一是《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二是《我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作文满七十分,占了语文试卷的一大半。

考试那两天,我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饭也顾不上吃,慈祥的母亲总是把饭热了一遍又一遍,我常常边看书边随便吃上几口。长时期的重体力劳动,使我的身体极度虚弱,考试第二天脚竟肿得无法走路,是父亲用自行车把我推到了考场。当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看到日渐衰老的父亲在寒风中吃力地推着我一步步走向考场时,一股说不出的酸楚涌上心头,我第一次发现父亲头上竟有那么多白发。到了学校门口,自行车不让进校门,可离考场还有一段距离,眼看考试时间就要到了,父亲二话没说,背起我就往考场奔去,一百多斤重的我压得父亲大汗淋漓,至今我还时时能感觉到父亲那吃力的喘气声。

高考过后不久,消息传来,在全市四千多名考生中有一百多人上了录取分数线(当时录取率非常低,只有百分之四),我竟也名列前茅。可我并未兴奋多长时间,直到最后,当得知我彻底与大学无缘而被硬塞入一所中专时,犹如一盆冰水倾头浇下,一个下午都没回过神来,仿佛世界在这一刻倾覆了(后来我才得知,因父亲当时还未平反昭雪,我在政审中受到了牵连……)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天。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常常遭人打骂、侮辱;后来,入团、入伍、招工回城,一次次没有份。如今旧伤未去,新痛又来,我真是欲哭无泪、欲喊无声。我曾气呼呼地坐火车跑到省有关部门想问个明白,可走到大门口却停住了,脚像生根似的怎么也迈不进去。

至今,近三十年过去了,我仍保存着北京大学当时给我的来信:

吕洪军同志:

你这种迫切要求深造为祖国多做贡献.精神,诚属难能可贵,值得赞佩,.奈我校不能直接招收新生,须由各有关省、市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办理,因此,此次新生的录取与否,我校是无能为力的。请谅解……

此致 敬礼

北京大学中文系

二《高燃,追风少年的速度人生》

几年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只有中专学历的打工仔。他用半年的时间考上清华大学,以一年的时间获得风险投资,在10个月之内迅速将视频类网站Mysee.com打造成“中国互联网产业100强”。

他的高速创业令人目炫,其中的人生故事激动人心……

打工仔花半年考上清华

1981年,高燃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普通农家。很小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将来肯定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做大事当然要有大胸襟大志向,然而环顾四周却没有可以效仿的榜样。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一位湖南老乡的身上。这位传奇伟人足以承载高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成为他的精神导师,他就是—毛泽东。对这位从乡间走出、影响中国至今的前辈,高燃有一种亲切感,“他家离我们家很近,又都是农民子弟出身,我们也可以把建设新中国理解为创业。”

上学以后,高燃成绩名列前茅,但在升高中的当口儿,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不得不让他读中专。

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高燃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可他并没放弃自己的理想。在中专学习的三年,高燃勤奋依然。毕业后为了生计他南下广东打工,只有中专文凭的他在工厂里薪水微薄。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高燃开始自学ISO9000认证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久,他便跳槽到一家外企当上了工程师,月薪可以拿到5000元。

在外企工作自然会接触到许多大学生,与他们交往后高燃发现自己并不差,尤其是看到家乡那些上了高中的伙伴陆陆续续考入大学,高燃觉得理想开始飘远。“当时很压抑,因为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理想与现实冲突。我是一个有非常大理想的人,而且我一定会去做这个东西。”在经过一番考虑后,高燃决定辞职回家准备高考。

见到回家准备插班就读参加高考的高燃,父母很是不解,因为5000元的月薪对这个偏僻农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收入,而且上大学的费用家里也难以承担。高燃坚持自己的决定,并且决心报考清华或者北大。在旁人眼里,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没有读过高中,没有人对他抱有信心。“没有一个人相信我,除了我自己。”他说。此时,距离高考只剩下半年时间。

高燃被分到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在学校的第一次月考中,他是该班倒数第二。这丝毫未影响到他,他说:“我觉得我一天高中都没上,就能考倒数第二,说明还有人比我更差,我觉得我还是可以的。”自信的背后,高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一个月后的第二次月考他已经是全班第一,这样的成绩一直保持到学期末。高考如期而至,高燃如愿以偿。他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且是清华大学。在这个十多年都没有出过清华和北大学生的地方,这消息引起了轰动。后来有人为他解决了学费,高燃的大学梦实现了,然而他清楚地知道这只是自己众多梦想中的一个,现在才刚刚起步。

一块钱求职当上记者

1998年8月28日,高燃正式成为清华学子。强烈的求知欲使他显得有些不安分,四年里他先后就读于外语系和中文系,最后从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

在校期间高燃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他组织了很多讲座,请了很多企业家、政府官员、学者,还有一些国外的大企业家、知名人士来学校做演讲。在邀请这些名流之前,高燃都会进行充分准备,读了非常多的书,也做了非常多的功课,比如说了解他们个人的资料。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那些认识的人也无形中成为他后来创业的资本,这其中包括后来鼎立支持他的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很多人认为高燃有深沉的心计,他一直在用心铺设着人脉关系,但是他表示,“我从来没有想过以后要得到什么东西,我知道认识这么多人是有用的,但是具体有什么用我不知道。我就是这么去做,我对他们非常真诚。”

丰富的大学生活使高燃改变了许多。他说:“我发现大学生活对我的改变非常大,让我重新树立了信心。”现在一有机会,他就告诉后来者,你们一定要上大学。

2003年7月1日,高燃大学毕业。他意外地错过了南方报业集团的招聘,于是怀揣着自己的实习作品,花了一块钱坐公车,径直来到经济观察报社,找总编要工作。自信和实力让他得到职位,成为一名记者。当被问起求职花了多少钱时,高燃笑答“一块钱”。凭着对新闻的独特理解与自己的勤奋,他获得当年报社的最佳新记者奖。在报社工作8个月后,他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我不希望我的人生一眼就看到头。”高燃开始寻找新的目标。

两年获得千万投资

2004年的中国IT行业,电子商务风起云涌。雅虎和新浪合作成立易拍网,马云旗下的淘宝网对eBay紧追不舍。当了一段时间经济记者的高燃已对IT行业有所了解,也想在电子商务里发展,便做了一个商业计划。随后,高燃找到结识已久的远东集团总裁蒋锡培。高燃完全沉浸在创业的激情中,这份信心和决心也感染了蒋总。他认为这个行业有机会,更重要的是他看好这个年轻人。相互的信任促成了一个口头协议:蒋总出资1000万元占65%股份,高燃以智力出资占35%股份。这个结果让高燃喜出望外,他随即找来清华自动化系的几个博士,组建起团队。

2004年6月,高燃去江苏参加远东集团的董事会。在会上他讲了自己的计划,但招致大多数董事和监事的反对,只有蒋锡培和一个同是毕业于清华的副总支持他。最终,高燃的商业计划未能通过。会后,蒋总就说了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我们所有的人都认为你这个人没有问题,很好,将来一定会成功,但是这个项目风险太大。”高燃知道可能没戏了,有些沮丧,不过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再次说出自己的请求。高燃的真诚与执著打动了蒋总,最终答应个人出资100万元。蒋总拍着他的肩膀又说了一遍刚才的话:“这个项目有非常大的风险,但你这个人没有风险。”

2004年7月,23岁的高燃成立电子商务公司。董事会的判断没有错,他的电子商务计划没有成功,公司的境况举步维艰。恰巧此时,高燃遇到了邓迪—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也创立了一个公司,同样是运营不佳。他们一个有资源,一个有技术,两人一合计,决定合并公司。2005年2月,高维视讯(Mysee.com)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通过直播连战、宋楚瑜2005年大陆行演讲和神舟6号上天,高维视讯浮出水面,进入公众视野。后来又有几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融入,蒋总也追加了100万元,局面终于打开了。2005年12月,仅仅成立10个月的高维视讯,就获得中国互联网协会颁发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第二名”、“中国互联网产业100强”称号。2006年上半年,公司又被中国互联网协会以及国内外众多风险投资机构联合评为“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2006年10月,高燃退出了高维视讯董事会。对他的离开,传言四起,有人惊呼“高燃被董事会踢出局”,有人说“‘80后’创业者遭遇资本腰斩”,更有人猜测,是高燃的性格导致他最终离开Mysee。对此,高燃解释说:“之所以离开Mysee,是自己已经对这个行业没有兴趣了。”除了解释,他还留下了一句斩钉截铁的话:“下次创业,我一定要做老大。”

果然,2007年新年伊始,高燃创立海川传媒的消息传来,融资达1000万元。他说:“对毕业于新闻系的我来说,这个行业我更熟悉。”

对这新一轮的创业,高燃却又表示他只会做大约两三年,但并不是离开这家公司,而是不会在台前做了。那么,几年之后,他要做什么呢?他轻描淡写地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比如去创立个基金,比如去出国游学。”他强调,他只是说“比如”,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很肯定,“我觉得人的视野一定要开阔,我现在的视野就比同龄人要开阔。”

有人在网上这样评论高燃:“这个让人炫目的年轻人,已经把自己对速度的追求带入了下一单。现在的高燃,似乎拥有了比以前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似乎比以前更加自信。我不知道这算是屡败屡战的坚持,还是‘80后’率性自我的体现,但我看到,高燃在享受这种速度的晕眩感,享受这种创业的刺激。”

而对他的速度人生,高燃则说:“我知道,故事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我深信,一个激动人心的人生故事会继续上演。”

文章标签: # 高考 # 复读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