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_高考语文模拟考试教师出题感想
tamoadmin 2024-07-08 人已围观
简介1.2008年上海黄浦区的语文二模试卷和答案2.某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四次语文模拟考试,第一次得90 分以上的学生 为70%,第二次是75%,第三次是85%,第3.2015年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语文作文怎么命题4.模拟考试语文选择题,不用涂黑我涂黑了,是电脑阅卷有关系吗?山东省潍坊市2009年高考语文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
1.2008年上海黄浦区的语文二模试卷和答案
2.某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四次语文模拟考试,第一次得90 分以上的学生 为70%,第二次是75%,第三次是85%,第
3.2015年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语文作文怎么命题
4.模拟考试语文选择题,不用涂黑我涂黑了,是电脑阅卷有关系吗?
山东省潍坊市2009年高考语文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莞尔 出其不意 鲜(xiān)见 浩浩汤(shāng)汤.
B宣泄 知情达礼 起哄(hòng) 其臭(xiù)如兰.
C诙谐 寥若晨星 机杼(zhù) 擢(zhuó)发难数.
D发轫 渡过难关 折(shé)耗 椎(zhuī)心泣血.
2.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无论从关怀公众健康、维护党和国家机关形象还是维护法律尊严角度考虑,撤销①中南海②卷烟商标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多住专家学者依据《商标法》第10条③“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有关规定呼吁④撤销该卷烟商标⑤4月14日人民网⑥.
①
②
③
④
⑥
⑥
A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本届全运会冰上项目比赛中,黑龙江队如日中天,吉林队日渐式微,山东队首夺金牌:中国水上项目的新 正在形成。.
②博鳌亚洲论坛为亚洲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中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 海南一个展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风采的平台。.
③ 诗人的创作和个人经历息息相关,那么追寻李清照的生活轨迹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李词的幽深意境和深沉情感了。.
A局面 给以 既然 B.格局 给予 既然 .
C局面 给予 如果 D.格局 给以 如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夜幕低垂,星光点点,风儿平息,鸟儿沉沉入睡,各种声音都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滴答答”的钟声和母亲轻微的呼吸声。.
B. 1949年4月23日,在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村落里,新中国海军诞生了;它的第一任司令员就是文韬武略的张爱萍将军。.
C.演员朱莉亚·罗伯茨在《麻雀变凤凰》中从演到淑女,她的演技让观众赞叹不绝,但她演技的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D.许多菜肴具有养肝护肝的独特疗效,其中“红枣炒银耳”,红白相阃,晶莹剔透,不仅秀色可餐,更是护肝佳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说,每一个美国人均应享有“全面而富有竞争力”的教育,因为教育已经不仅仅是通向成功的道路,更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B.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走在爱与恨、欢乐与痛苦、骄傲与自卑、微笑与泪水的不甘寂寞的边缘人。.
C.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瘾症,关键在于这些青少年对虚拟成就感的诱惑缺乏自我控制力是一个重要原因。.
D.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作了答复:一定认真调查,还原事情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从业环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推进医药卫生体改的务实之举.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的第二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于4月7日正式对外发布。“实施方案”提出我国未来三年在医疗改革领域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图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套众看到了国家为解决“看病责、看病难”问题所确立的工作方向和解决途径。在新医改方案正式推出后,五项具体化制度措施随即出台,让广大公众更加感受到了我国推进医改过程的明确目标和务实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医药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在不完善的医疗体制下。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也为各种潜规则留下“作弊空间”,其中就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处方”问题。其特点为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机制相同的药物;病情不需要时,超疗程、超剂量用药;使用与疾病治疗无关的药物等。“大处方”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群众对此极为不满。.
造成“大处方”大量滋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也没有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医院和医生从医疗服务中得不到合理收入,只能通过门诊药房补偿;加之药企药品提成的诱惑,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大处方”的蔓延。对此,“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国家将逐步将会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井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这些具体措施不再只是单独“切断利益链条”的治标之举,而是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立,实现“堵”与“疏”的密切配合,将对解决“大处方”问题起到根本作用。.
改革必须立足国情,循序推进,像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医保转移接续等改革思路,就需要在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实现。同时,在“实施方案”落实以后,如何实现药价下降、如何避免公共卫生服务“走过场”等现实问题也将会逐渐显露,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摸索规律并一一化解。.
“实施方案”提出的五项务实措施具体而明确,将为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它是国家实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的强劲信号,我们将以更加明确和务实的态度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选自2009年4月8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6.对“大处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医疗方面的“潜规则”,是当前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备受诟病的突出问题之一。B.使用与疾病治疗无关的药物,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这都属于“大处方”问题。.
C.“大处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对患者不合理用药,其结果是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D.造成大处方的原因是多方而的,其中之一是药企对医院和医生在药品提成方面的诱惑。7.下列各项中对“实施方案”做出的评曲,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方案”出台时间之快,体现了我国推进医改过程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务实的措施。.
B.它有效解决了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改的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它不是单独“切断利益链条”,而是“堵”“疏”配合,将对解决“大处方”起到根本作用。.
D.它是推进医改的务实之举,显示了我国实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的坚定信心。.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家将逐步将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两个渠道,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这一渠道。.
B.国家将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所有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由于取消药品加成而导致的医院收入减少和亏损问题。.
C.“实施方案”发布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尚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不均等。.
D.医疗改革的许多思路,需要在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实现;“实施方案”落实后,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因此改革必须循序渐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
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 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修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节选自《魏书》).
注:①桑门,即“沙门”,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②衅故:罪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 折:改变.
B.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辟:征召.
C.显大不悦,以此衔固 衔:贬谪官职.
D.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明:表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军还,言之高祖 ②邪曲之害公也.
B.①因以讽谏 ②相如因持壁却立.
C.①以为举得其人 ②吾其还也.
D.①既无事役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的一组是.
①固启谏,并面陈事宜。②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③以明幽微通塞之事。④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⑤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⑥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勤奋好学。.
B. 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C. 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气,直言相劝。.
D. 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遇之恩,他不顾安危,“尽哀恸哭”,令人敬佩。.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粟无敢言者。(3分).
(2)又有人问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3分).
(3)虽栾布、王倚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元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苹,暮云凝碧。.
注:1169年隆冬在去金国进贡时,作者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突出手法,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青山遮不住一(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赤以明死生之大一(张溥《五人墓碑记》)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亦余心之所善兮一。(屈原《离骚》)
(4)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王勃《腾王阁序》)
五、(12分)
1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人语段前面的横线上。(只填序号)(3分)在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
这是多么美妙的组合,又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
①为了不影响花草的蓬勃
②昂扬着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
③它们见缝插针,支起在空中
④不拥挤绿树的生长
⑤甚至可以从木制的墙缝中、窗口处,把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 ⑥任草儿、花儿、树枝几,任性地生长
17.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3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
18.参照示例,阐释“悦读”书社名称并为其拟写广告语。(6分)示例:
“漫雪”诗社
社名阐释:漫,挥洒豪迈;雪,象征高洁。品读,抒写,我们以蓬勃的生命引爆激情;感悟,做人,我们用深刻的思想打造精神。
社团广告语:漫天飞雪扮江山,一腔诗情歌神州。
“悦读”书社
社名阐释:——(不一定与示例句式相同,但要有文采,不超过60字)(3分)
社团广告语:——(使用对偶,不超过20字)(3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小山村
申 弓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虽然远离城市,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他们却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有一个卫生室,卫生室的主人是个中年汉子,叫什么来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手绝技,那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了他,已是第四代传人了。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家人始终住着那座低矮小瓦房。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是住这种小瓦房的。
医生也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一来,小小的卫生室就门庭若市了。
不管怎么,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竞也独特,每人一块瓦片,或方形或长形或矩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瓦片作笔,瓦片作纸,写出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顺序,不乱不弃。来的都是本村本乡,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往前插队。
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次序规则,换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瓦片,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拗,没有矛盾,小村人一团和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些丝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套路。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转来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人。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来人自然没有瓦片。坐在最外迎的黎三盯那小车看了一眼。是来看病吗?
是啊。不来看病跑这来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来这干什么,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黎三随手递给他一块瓦片。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得”地打着火机伸过,不由你不抽。一口喷出来的白烟,使得整屋都香了起来。医生说,是啥烟,这么香?
香吗?那就留你慢慢抽。邢人将那包烟放到了桌上,告诉你,大中华,3元5角一根。
啊?那可不敢要你的哟。
那算什么,我们来路远,先帮个忙,让我们看吧。医生稍作为难地看了看外边手持瓦片的村人。村人见来人也不多,就一个,也就默许了。
大概一刻钟,看好了,那人将一张大票留在桌上,说够了吗?要不了这么多,我找你。
不用找了。说着便扶起男人往外走。外人走了,瓦片又恢复了正常。
过了几天,那车那人又来了。照样是不用瓦片,照样留下一包好烟,照样先看,照样是给了一张大钱。只是在走时,问医生要了这里的电话。
以后的日子,好几天没见那人那车来了。这天有人跑来叫医生到大队部去接电话。医生停下了正在看的病人,出了去。好一会回来,跟村人说,真对不起,我有点事得到城里一趟明天回来。说着收拾东西,匆匆出门。村人便只好将手里的瓦片放下,反正也没啥大病.明天就明天吧。
到了第二天.医生真的回来了,还是那辆贼黑贼黑的小车送回来的。于是瓦片又派上了用场了。大概又过了十来天,那辆贼黑贼黑的车又来了,是那个开车的单独来的。医生看看手拿瓦片的村人.虽然眼里掠过了一丝的内疚,还是上了那车一潜烟地走了。从此,医生十天半月也没回来一次,回来也是匆匆地小住一夜,第二天又走了。村人也再不用瓦片了。
半年之后,小山村里出现了一幢小洋楼,那是医生家的。
小洋楼面对小瓦房,鹤立鸡群,自成风景,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
(文章有删节)
19.小说中“瓦片”有何作用?(4分)
20本篇小说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2分)
(2)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得”地打着火机伸过,不由你不抽。(2分)
21对比手法是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试举两例加以分析。(4分)
22文章结尾说:“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你对村人斜视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18分)
李泽厚访谈录
①新京报:李老师,国内现在关于《论语》的争论很大,但是现在我想暂时抛开这场争论,和您单纯地探讨一下《论语》。
李泽厚:争论是抛不开的,今天要谈《论语》,自然就会牵扯到这争论。我们如何来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是不是凭考证就能读通,都跟现在的争论有关。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读《论语》背后的复杂因素。一些人正在大搞复古主义。结合各种民间迷信,花大量钱财建庙宇,立巨像,搞祭拜。大倡立孔教,办国学;主三纲,穿汉服;贬五四,骂鲁迅。要用七夕代替情人节,用孟母节代替母亲节,用孔子纪年代替公元纪年。形形,热闹得很。我说干脆星期六星期天也不要过了,那也是基督教的嘛。所以,我以为这场争论要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大环境中来看,它不只是如何读《论语》的问题。
②新京报: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现在的《论语》热,我觉得,不是因为于丹出现了,《论语》热了;也不是因为李零出现了,《论语》才热了。而是有一种内在的规律让《论语》热了起来。这也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这两种热潮虽然不相干,但是热度很相近。《论语》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热了?不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李泽厚:“《论语》热”当然不是因为于丹或者李零,恰恰相反,大家想回归传统,
他们才被推了出来。“《论语》热”说起来原因也简单,在革命时代过去之后,人们想追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去年我在《罄问录》中说到“现在是‘四星高照’,声色犬马”。声就是music;色就是sex;犬就是dog,宠物;马是什么呢?汽车,car。这就是现代生活,无可厚非,但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家又都很迷茫,怎么样安身立命?怎么样为人处事?中国没有《圣经》,大家就都到《论语》中去找了。但我以为今天中国最需要的,还是“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③新京报:长期以来,我读论语,有一个疑惑,是关于《论语》的界限讨论的。我觉得《论语》作为一个修身的文本,是一套非常完美的体系,一旦它跨越了这个界限,进入了“治国平天下”这个层面,是非常要不得的东西。但这似乎是个悖论,后世人谈《论语》,津津乐道的恰恰是它“治国平天下”的功能。您怎么看?
李泽厚:《论语》奉来就是两派,曾子一派主张修身,子张一派主张治国。现在流传下来的《论语》主要讲修身,它怎么能用来治国呢?但宗教性道德会对社会性道德有范导作用。值得好好研究。
④新京报:这也是我正想说的,恰恰在过去,《论语》所表现出来的.是对于过去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李泽厚:过去两德是一个东西,不可分开。从孔子到荀子,再到董仲舒,《论语》对社会制度有建构(不只是范导)作用。儒家吸取包客了很多法家、道家、阴阳家的东西,这正是真正的儒家的特色所在,有转换性的创造,不盲目排外。
⑤新京报:您在《论语令读》中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那就是解读《论语》,第一步的工作是解构,但是只有解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工作是重建。
李泽厚:这是很大的问题。与其现在言之凿凿地说如何重建,不如大家一起努力,尝试去做。重建的难度,在于孔子不是神,假如孔子是神,就不难了。但《论语令读》说《论语》有“半宗教性”,就是想为重建做些工作。
(文章有删改)
19.在第①节访谈中,李泽厚列举了许多人“大搞复古主义”的现象,其用意是什么?(4分)
20.请你结合第②节访谈内容,简要分析“《论语》热”出现的原因。(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应是记者向李泽厚提出的两个问题。请你联系上下文,将它们补上。(4分)
22.文章说《论语》是一个修身文本,但对“治国平天下”有“范导”作用。请你结合你所知道的《论语》内容,分别举一例简要分析说明《论语》对“修身”的作用和对“治国平天下”的“范导”作用。(6分)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弟子总是抱怨自己生活得太痛苦。大师吩咐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味道如何?”大师问。“苦。”弟子吐了口唾沫。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抓一把盐放进湖里,说:“再尝尝湖水。”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你尝到成味了吗?”大师问。“没有。”年轻人答道。大师问道:“什么味道?”弟子答道:“很鲜。”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8年上海黄浦区的语文二模试卷和答案
2010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25分 )
1、按要求默写( 7分 )
(1) 鸟向檐上飞,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3)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给月亮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请你写出一句有关“月亮”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jí妒( ) (2)shàn笑( ) (3)bǔ育( ) (4)duó步( )
3、填入空缺处的动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_____住了。
A、拉 撒 支 牵 系 罩 B、系 罩 牵 拉 支 罩
C、支 撒 牵 拉 支 罩 D、支 撒 系 牵 拉 罩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5、对下列句子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还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②没有新中国,乡村里便没有电灯,农民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④工具书,内容可靠,叙述扼要,而且按照某种特殊编排方式,把知识排列起来,以便人们能随时准确地查到。
A.叙述 议论 描写 说明
B.叙述 议论 抒情 说明
C.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D.叙述 抒情 抒情 叙述
6、仿写。(2分)
“父爱如山,让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请你仿照此句,用比喻的方式写出你对父爱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口语表达。( 2分 )
小华因为期中考试成绩欠佳,受父母打骂后,决定出走,临行前打电话告诉你,作为好友的你,该如何规劝他?
8、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信息告诉你的同学或家人。请将表述的内容写在横线上。(4分)
各国网络使用量占全球使用量的比例
美国 中国 日本 英国 加拿大 德国
42.65% 6.63% 5.24% 3.94% 3.93% 3.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45分)
(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回答文后问题(8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证——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急起来,大声喊道:
“你说什么?老高。”
“大**,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最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到:
我已不再是小孩了。
9、文中为什么说“好像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 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最后一课》节选(14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1)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2)“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2、语段从____ 、____、____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________的精神。(4分)
13、(1)处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2)处的标点符号为_________。(2分)
14、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号声”暗示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那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描写。(2分)
(三)《孙权劝学》(11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7、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2)
18、翻译下列文言句。(4)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原文回答:孙权是怎么劝学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学了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高贵的施舍》(12分)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 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①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②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2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地点,文中的主要人物。( 2分 )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特征性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下文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分 )
23、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母亲为什么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画线句子②,那位“很体面的人”说他从一个可怜的“乞丐”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原因是“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这句话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4.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600字左右。
某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四次语文模拟考试,第一次得90 分以上的学生 为70%,第二次是75%,第三次是85%,第
黄浦区2008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08年4月16日
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9分)
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
最近三四年来,我观看了数百部美国的、欧洲的以及在美国影响下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地的科幻**。在这数百部科幻**中,我注意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那就是———所有这些**中所幻想的未来世,清一色都是暗淡而悲惨的。
早期的科幻小说,比如儒勒?凡尔纳在19世纪后期创作的那些作品,其中对于未来似乎还抱有信心;不过,被奉为科幻小说鼻祖的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年)中,就没有什么光明的未来。就是凡尔纳晚年的作品,也开始变得悲观起来,被认为“写作内容开始趋向阴暗”。而且,凡尔纳这种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心,很快就被另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所取代,人类的未来不再是美好的了。
在近几十年大量幻想未来世界的西方**里,未来世界根本没有光明,总是蛮荒、黑暗、荒诞、虚幻、核灾难、大瘟疫……在这些小说和**中,未来世界常见的主题不外是资源耗竭、惊天浩劫、科学狂人、专制社会等等。这些作品中的科学技术,也几乎清一色都不是绝对美好的———不是被科学狂人或坏人利用,就是其自身给人类带来灾祸。
而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我们以前创作的作品都是乐观想象未来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社会如何美好、我们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幻作品的任务似乎就是为读者或观众描绘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度丰富的美妙未来世界。
前两年有人对法国的青少年作了一种问卷调查,这个调查后来也被移植到中国来,中法青少年在有些问题上的答案大相径庭,很值得玩味。比如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如果你可以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你愿意选择去哪个时代旅行?”中国和法国青少年的答案统计如下:
法国 中国
男 % 女 % 男 % 女 %
我们这个时代 42 50 6 2
公元2300年 26 9 41 34
法老时代 13 19 13 22
中世纪 13 9 6 7
路易十四时 6 13
大唐盛世 34 35
……
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
对未来乐观的第一个原因是,在我们以前习惯的概念中,一直将科学想象成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从来不愿意考虑它的负面价值或负面影响,也不愿意考虑它被滥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事实上,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是不可能被滥用的———无论怎样使用它都只会带来更多更美好的后果。 由此产生的一个实际上未经仔细推敲的推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是越快越好。
我们又将科幻视为科普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让“小朋友们”喜闻乐见,所以使用了幻想的形式。科幻既然是科普的一部分,它当然必须为我们描绘一个因科学技术发达而带来的美好的未来世界。
另一个原因,则是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的强大影响。唯科学主义相信世间一切问题迟早都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这就必然引导到一个对人类前途的乐观主义信念。在这个信念支配下,人类社会只能越发展越光明。这种朴素的乐观主义信念,和早年空想社会主义颇有关系。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辉煌胜利,使许多人相信自然科学法则可以应用于人类社会,比如法国的圣西门、孔德等人就是如此。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事实上深刻影响了此后两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对未来的悲观与后现代思潮
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味给科学技术歌功颂德只能流于浅薄庸俗,而悲观的态度和立场更有助于产生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虽然这确实是事实,但仅仅这样来解释西方科幻作品中普遍的悲观是不够的。
要深入理解这种现象,必须和西方近几十年流行的某些后现代思潮联系起来思考。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物质生活,确实是依靠科学技术获得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加速度的———它正在发展得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就像一列特快列车,风驰电掣,而我们就乘坐在上面。刚开始,我们确实快活得如同**《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但随后我们逐渐发现,对于这列列车的车速和行驶方向,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发言权了。我们既不知列车将驶向何方,也不知列车实际上是谁在操控,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列车正在越开越快。
此时,作为车上的一员,你想问:我们正在驶向何处?我们能不能慢一点啊?开得太快会不会出危险啊?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如果你被斥道:不要多问!你懂什么?反正是驶向幸福的天国!反正再快也是绝对安全的!到了这时,你的心情还能如同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吗?到了这时,你和被劫持还有什么两样呢?
科学越发达,有这种感受的人就会越多。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编剧、导演,这么多的小说作家,不约而同地要来写悲观作品的深层原因吧
1.第二段“写作内容开始趋向阴暗”中的“阴暗”在文中指的是 。(2分)
2.“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文章认为有二:(2分)
(1)、 ;(2)、 。
3.下列对“后现代思潮”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在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前迷失了方向
B、人类对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产生了厌恶情绪
C、人类不能左右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而普遍产生悲观情绪
D、人类好像被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劫持产生了慌乱的心理
4、倒数第三段中说“我们确实快活地如同**《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此句的表达作用是 。(3分)
5、根据文意,补出文中所列表格后面的一段说明文字。(5分)(要求:要有数据反映的特征和结论两个方面的内容,语意连贯,100字左右)
6、第四段中说“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对此,你是“忧”还是“喜”呢?请简要论述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永远的普希金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是无法形容的,一如俄罗斯皑皑的白雪;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又是活生生的,一如他们用以维持生命的黑面包和红菜汤。
《皇村的早晨》中生动地描写了童年的普希金。一个坚强而敏感的孩子被选中去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去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当与他同宿舍的孩子还处在迷迷瞪瞪之中的时候,他就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普希金在皇村的树林中做了一个梦,树们、草们、花们,都在跟他谈话,用一种比现有的俄语优美千百倍的语言。从此以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感。他再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时候,无论是在客厅里、在游艺所、在朋友圈中,还是在酒宴上、在牌桌前,普希金都会表露出这样的特性:他会突然神离周围的人们,陷入仿佛人迹不至、无声无息、忧郁的思想深渊之中。这个现象是从皇村的那个早晨开始的。那时候他还是个满头鬈发的少年,他已经知道他的使命,他为何来此人间。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的俄罗斯和文化的俄罗斯的分水岭。之前俄罗斯文学是粗鄙的、零散的、模仿的;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中有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天空中出现了满天星辰,交相辉映。普希金是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象征。在面对冷酷而阴险的亚历山大一世的时候,普希金体现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光芒四射的高贵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亚历山大一世是世俗世界的帝王,他残暴的统治是暂时的;普希金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走路。
普希金以后,俄罗斯知识分子都是畅饮着他的琼浆长大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她的回忆中不断地写到普希金。她的父亲是普希金博物馆的奠基人。小女孩三岁就为普希金的死而忧伤,母亲的卧室里挂着油画《决斗》,难怪她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是跟着普希金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 茨维塔耶娃记得曾经在家里看见了普希金的儿子,跟画像上的普希金一模一样。她偷偷地读哥哥学校里的《文选》课本,上面有普希金的诗歌《致奶娘》。哥哥不爱读书,妹妹却很爱读书。她不能完全读懂诗里所表达的哀伤、预感、压迫等概念,但是她读到“布满皱纹的双手”和“被遗忘的大门”时,她记住了,并且终身不忘。 她躲在巨大的书柜里阅读“禁果”,淡紫透蓝斜烫着金字的大厚书《普希金全集》。她差不多是在黑暗中读的,鼻子几乎触到书本和柜子的隔板上,书的重量压得她透不过气来。“我是用胸和脑来阅读普希金的。
最有趣的是,茨维塔耶娃一家人经常到普希金纪念像附近散步。普希金纪念像既是散步的起点也是终点:从普希金纪念像到普希金纪念像。小女孩仰望着黑色的普希金像,意识到自己面临的也将是“黑思想、黑命运、黑生活”。 普希金纪念像还是她与妹妹赛跑的终点:看谁最早跑到普希金纪念像跟前。妹妹的保姆有时简单化地把它说成:“咱们到普希金那里坐一会儿。”小茨维塔耶娃总要学着老学究似的纠正她:“不是到普希金那儿,是到普希金纪念像那儿。”茨维塔耶娃是那样地喜爱普希金笔下的女子达吉雅娜,她赞叹:“哪一个民族有如此这般谈情说爱的女主人公:勇敢而自重,钟情而百折不回,有先见之明而又一往情深。”她自己的悲剧性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茨维塔耶娃只是普希金的千千万万个孩子当中的一个。普希金生前早就料到了自己会拥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普希金生命最黯淡的时刻,他依然坚信这一点:自己比拥有全部俄罗斯人的生杀予夺权力的沙皇要高尚千百倍。普希金在《纪念碑》一诗中写道: 我将永远被“人民所喜爱, 因为我用诗的竖琴唤起了那善良的感情, 因为我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过自由,
并给那些倒下的人召唤过恩幸。”
7、第三段中说,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的天空中出现了满天的星辰,交相辉映”,请写出其中两颗明亮的“星”。(2分)
(1)、 (2)、
8、文章第三段认为普希金对于俄罗斯的贡献在于 和 两个方面。(2分)
9、第(5)段中说“普希金纪念像既是散步的起点也是终点:从普希金纪念像到普希金纪念像。”从写茨维塔耶娃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
10、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茨维塔耶娃?(3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或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6分)
A、童年和少年的普希金有着极丰富的想象力和崇高的责任感
B、茨维塔耶娃悲剧性一生因为她喜爱普希金笔下的女主人公
C、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突出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D、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普希金和茨维塔耶娃他们的内心渴求
E、普希金和茨维塔耶娃的童年生活充满趣味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F、作者用申请的笔调抒写对普希金的赞美并表达了对他的崇敬
12、文章首尾呼应很有特色,请做简要赏析。(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平分]
13、(1)、嘈嘈切切错杂弹, 。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2)、疏影横斜水清浅, 。 (林逋《山园小梅》)
(3)、晓镜但愁云鬓改, 。 (李商隐《无题》)
(4)、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5)、 ,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
(6)、一张一弛, 。 (《礼记 杂记下》)
(7)、奇文共欣赏, 。 (陶渊明《移居》)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田家雨望 洪升
惆怅立荒蹊,山寒云渐低。草风疏飒飒,竹雨冷凄凄。
鸡鹜争余粒,鸬鹚睨浅溪。催科当岁歉,忍更迫穷黎。
14、洪升的著名传奇《 》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1分)
15、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独自伫立与“荒蹊”,惆怅的是秋天的景色暗淡而萧条
B、描写疏风“飒飒”,冷雨“凄凄”,以烘托凄凉的荒年景象
C、“争”和“睨”字,描写鸡鸭、鱼鹰觅食,实写荒年之惨状
D、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全诗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格
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姚平仲小传 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禽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之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 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平仲功冠军( ) (2)、平仲适在京师( )
(3)、顾以为浅,奔蜀( ) (4)、度采药者莫能至( )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
(2)、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禽虏帅以献
19、下列侧面写姚平仲用武的句子是( )(2分)
A、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 B、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
C、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 D、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
20、姚平仲隐于山间的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
21、陆游为什么要为姚平仲作传?(联系陆游生平经理回答)(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伍子胥庙记 王安石
予观子胥出死亡逋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雪,名震天下,岂不壮哉!及其危疑之际,能自慷慨不顾万死,毕谏于所事,此其志与夫自恕以偷一时之利者异也。孔子论古之士大夫,若管夷吾、臧武仲之属,苟志于善而有补于当世者,咸不废也。然则子胥之义又曷可少耶?康定二年,予过所谓胥山者,周行庙庭,叹吴亡千有余年。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岂独神之事吴之所兴,盖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也。后九年,乐安蒋公为杭使,其州人力而新之,余与为铭也。
22、王安石认为“子胥之义”的“义”表现为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3、引用孔子之“论”的作用一是 ;二是 (2分)
2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伍子胥用吴国兵力打败了楚国而报仇雪恨
B、伍子胥使吴国兴盛因此所建祠庙香火不衰
C、王安石曾经到过建于胥山上的伍子胥庙
D、王安石为新修的伍子胥庙写了一篇铭文
25、上文可以分为两层,第二层的起句是: 。(2分)
26、“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对于这一现象,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二、写作 (70分)
27、作文:以“有朋自远方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年黄浦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模拟卷答案
一
1、 (2分)凡尔纳晚年的科幻小说作品对于未来变得悲观(或:被另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所取代)
2、 (2分)
(1)将科学想象成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是越快越好)
(2)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相信世间一切问题迟早都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
3、(3分)C
4、(3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下人类享受物质生活的兴奋情绪
5、(5分)数据所反映的特征+结论
大多数的法国青少年愿意选择今天,而不是未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极少的中国青少年愿意选择今天,而大多数选择未来。这就和上文所说的情形一致了:西方人普遍对未来充满忧虑,而中国人普遍对未来抱着朴素的乐观。
6、(4分)针对“中国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乐观想象”(1分)可以谈忧,也可以谈喜.辨证论述(1分),论述具有说服力(2分)
7、(2分)托尔斯泰 契诃夫 屠格涅夫
8、(2分)文学(领域) 精神(领域)
9、(2分)茨维塔耶娃在普希金的文学作品滋润(影响)下成长,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成为诗人)
10、(3分)详写茨维塔耶娃其实是在写普希金,茨维塔耶娃像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以及千千万万个孩子一样是在“畅饮”普希金的“琼浆”(文学作品)中成长的,从而紧扣了题目中“永远”
11、(6分)B E
12、(4分)开头,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普希金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重要——影响(俄罗斯人民不能没有普希金),
结尾,用普希金诗句点出了他为什么有如此重要地位——影响(为什么被俄罗斯人民喜爱)——因为他用诗“唤起了善良的感情”,“歌颂过自由”,“并给那些倒下的人召唤过恩幸”
13、(5分)
(1)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2)暗香浮动月黄昏
(3)夜吟应觉月光寒
(4)长使英雄泪满襟
(5)穷则独善其身
(6)文武之道
(7)疑义相与析
14、(1分)长生殿
15、(3分)A
16、(4分)对官吏“催科”的憎恨(2分);对百姓“岁歉”的同情(2分)
五、
17、(4分)
(1)功劳在全军最大 (2)正、恰好
(3)但是 (4)估计、推敲
18、(6分)
(1)姚平仲倚恃(依仗、凭借)意气,不肯稍微屈就一下(一点也不屈从),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赏赐(负、少屈、抑、各一分)
(2)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士兵袭击敌人的军官,捉拿敌人的统帅献给(宋钦宗)(死士、斫、意思连续各1分)
19、(2分)B
20、(2分)没有立奇功,无颜见皇上
担心童贯嫉恨乘机加害
21、(3分)陆游为怀才不遇的姚平仲立传,以抒发自己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悲愤之情
六、
22、(2分)危疑之际,慷慨不顾万死,毕谏于所事
23、(2分)赞扬伍子胥之“义”,(强调伍子胥之“义”会流传)(1分),这下文伍子胥祠之“盛”作伏笔(1分)
24、(3分)B
25、(2分)康定二年
26、(3分)伍子胥“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因而祠庙“不徙不绝”;反之,只能是遭遇“废革”。(“认识”只要是评价伍子胥,不结合文意语句,意思相同也可给3分)
2015年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语文作文怎么命题
20%吧
假设100人
每次考不到90分的人数:30,25,15,10
四次都考到90分的人尽量少,那么不到90分的人就尽量多,
每次不及格的人是不同的,则上述不及格发生在每个人呢身上,共80人,
所以 四次都及格的人,至少是 20%
模拟考试语文选择题,不用涂黑我涂黑了,是电脑阅卷有关系吗?
的想象,我一直坚持认为,好的学生,比如我自己高考作文的分数很高了,就是一篇满文,因为我写的是记叙文,我坚信好学生不用复习的,但凡那些差一些的同学,考前想拿一定分数的同学,我建议下面做一些准备,就跟英文作文一样,一般都是要准备的,比如说看到一篇文章前面都要写一些套路的,语文作文如果你准备不充分的话,希望同学们,或者觉得你的文笔确实不太好可以在下面准备一些材料,这种材料可以不多,但各种各样的都可以写,比如说司马迁都可以写,他的《史记》就是创新,他写了别人没有写过的,他本身的奋斗史又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我们可以写一个人克服困难,他早年壮游,读了很多很多书,然后又来到全国的各个地方去为了写《史记》做准备,这是他早年的辛苦。其实我觉得很多咱们高校的,包括咱们中学的老师,给孩子们押题或者给孩子们讲作文材料,大家要写,写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觉得欠妥,因为去年我教的所有学生都告诉他千万别写、千万别写中国十大感动人物,因为我发现几乎所有老师都给孩子们讲这些,你想十篇里面会有九个孩子都写,你不会想到判卷老师的感受。不是文学是政治,感动中国很感动,但受到底不是一个文学性的东西,司马迁很俗很烂,但是文学,而且我们仅仅知道的司马迁可能就是他受到了宫刑。我非常高兴看到今天北京市判卷不再以中学老师为主了,很多都是大学,30%是高中主力老师,70%是大学老师。这些老师不会再欣赏孩子们上来就感动中国,不会欣赏上来就,他们可能更愿意看到孩子们笔下的是苏东坡,哪怕是大江东去浪潮尽。我教孩子们很简单,同学们我们就写苏东坡,为什么他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潮尽,陶渊明是归隐,归隐就是躲避,苏东坡一方面受到儒家传统的影响,要去做官,要为老百姓服务,另一方面又是文人,文人本质就有归隐的心态,当官的时候不可以与别人同流合污,同时在官场上也有自己的,一方面在观察,又一方面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性,这是他之所以能够写出大江东去浪潮进的原因。孩子们如果关注这些东西,写司马迁不丢人,写苏东坡不丢人,反而在大家一片的时候你出现了这样的东西,你的分数是高的,如果你的语言不够好,没关系,可以设计语言。语文考试如果你的基础不好,可以准备。这是作文这一块。
其实阅读也是有这样的规律的,很不该说,如果是北京卷的考生,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请你把2010年海淀区一模考试和二模考试,以及西城区一模考试的题好好看一看,因为这些地方的水平极其高,西城区第二次模拟考试半个月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叫徐未的人,西城区第二次模拟考试最后一道题是问文章当中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连续三年每一年都出现画线句子的问题,我不相信今年有太大的变化,这不是押题,这是题目的正常预测。我自己看过的卷子五六百套,都有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题目,都几乎有一个词句理解的题,这样复习绝对每年问题。关键是知道考到这个了,你能不能答对这是问题。大家答题的可能经常漏点,2分今年就答两点,3分就答3点,点是为了保证你答的题目多,分数能够多,就是2分2点,3分3
模拟考试语文选择题,不用涂黑我涂黑了,是电脑阅卷有关系吗?
这个没有关系,没要求的涂黑你涂了是没关系的,但是让涂的你没涂就完了! 采纳一下,谢谢!
自考中英语选择题是试卷式答题卡选择题让用碳素笔涂黑我打勾会给分吗?没有分的
答题卡选择题对的涂黑吗?是的,要把正确的答案涂黑。
音符涂黑了和没涂黑有什么关系?五线谱中,涂黑不带尾巴是四分音符,带一个是八分音符,两个十六分音符,以此类推。空心无杆的是全音符,有杆是全音符的一半即二分音符
钢琴的黑键?
钢琴是按C调,白键就是C调的do re mi fa so la si,五个黑键上的音是半音,一共十二个音组成八度音程。
高考语文卷大题选做题没用2B涂黑,而是用碳素笔涂黑,将对改卷有什么想这种情况啊:有两种可能,第一要是电脑阅卷就一定没有大碍,肯定可以读出分数来;第二要是人工阅卷,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大多数是高中教师,他们都是想孩子考好,都是人性化的),所以不要担心。
自考英语二 选择题用铅笔涂黑可以吗
可以的
不是都是用2B铅笔涂黑
不要太淡或涂出去了
2009年四校联考第二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选择你这语文是不可能学好了,从语序看,你这表达能力就够呛!数学肯定也不怎么地!你连你是哪个地方都没说,说明你的思维十分混乱,并且做事没有逻辑!
2014英语四级考试12月答题卡选择题是涂黑还是划线涂黑,虽然卷子上是写的划线。。。。但是必须得涂黑才能作数
电脑阅卷涂选择题时超出卷子上选择题会怎样?没事的,一般不可能全擦干净的,只要把正确答案填涂规范而且颜色深就可以了。最好下次涂卡不确定的话要先轻涂。
中考前的模拟考试也是机阅卷吗只能说是更公平,你说的“严”是公平吗。机器阅卷的意思是拍照你的试卷到电脑萤幕,每个老师有自己特定的批阅的题,一般一道题有三四个老师,你的分数就是不同老师给的分数的平均分,所以你不用担心你做对了老师看错了扣你分的问题。不过你的试卷字很关键,如果你的字写的不好不清楚 老师看不清楚直接零分。不过只要认真写就好了。采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