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总结_高考辨词方法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文言文实词推断法2.高一语文:成语熟语巧辨析3.做一些词语辨析题应该怎么做,词语不知道意思的情况下,高中的4.词语释义八大方法5.辨别词语意义的方法主要有哪些6.高中语文字词句识记的窍门伟大:是褒义词,形容赞美的事物。广大:中性词,只表示物体,有开阔之意。壮大:动词,增强自己的力量。起义:褒义词。造反:贬义词。两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感情色彩不一样。激动:来自自己的内心的感觉。感动:受外界的刺
1.文言文实词推断法
2.高一语文:成语熟语巧辨析
3.做一些词语辨析题应该怎么做,词语不知道意思的情况下,高中的
4.词语释义八大方法
5.辨别词语意义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6.高中语文字词句识记的窍门
伟大:是褒义词,形容赞美的事物。
广大:中性词,只表示物体,有开阔之意。
壮大:动词,增强自己的力量。
起义:褒义词。
造反:贬义词。两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感情色彩不一样。
激动:来自自己的内心的感觉。
感动:受外界的刺激而有的情感表达。
结果:中性词,可以用于好的事物, 也可以用于坏的事物。
成果:褒义词。
后果:贬义词。
巨大:中性词。
宏大:褒义词,有雄伟、壮阔之意。
庞大:贬义词,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之意。
指摘:表示指出缺点错误,进行批评,语意较轻。
指责:强调责备, 语意较重。
指斥:强调斥责,多用于性质严重的事情,语气很严厉。
文言文实词推断法
同义词的辨析(一)
同义词多是为了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精密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者为了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而不断创造出来的。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要结合语言的实际,掌握充分的材料,做到“求同”、“辨异”,即找出同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辨异的思路可取“意义、用法、色彩”三方面,共有七法。
一辨词义轻重。比如“希望—盼望—渴望”,词义由轻到重。“希望”只是一般的态度,“盼望”就加强了主观的意愿,“渴望”则更进一步表示了主观意愿的强烈程度。
二辨范围大小。比如“事件—事变—事故”,范围由大到小。这一组词都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活动;“事件”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引人注意的特殊事情,范围大;而“事变”是指突然发生的政治性事件,范围小;“事故”又是带有意外的不幸因素的一种事情,它的范围更小。
三辨感情色彩。比如“成果—结果—后果”,“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是褒义词;“后果”指不好的结局,是贬义词;“结果”则没有什么褒贬的意义,是中性词。
四辨语体色彩。比如:“母亲—妈妈”,前者适用于庄重的场合,经常在书面上使用,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经常在口语中使用。
五辨具体概括。比如:“河流—河”“书籍—书”,前者表示集体的、概括的事物,后者表示个别的、具体的事物。
六辨侧重方面。比如:“抵挡—抵抗—抵御”,都有用力阻挡、制止敌对力量的意思。但“抵挡”着重于阻挡、挡住,是比较被动的行动;“抵抗”着重于反抗、抗拒,是主动、积极的行动;“抵御”着重于防御、阻止住,常是用相当多或相当强的人力、物力抵挡。
七辨搭配对象。比如“交流—交换”,但“交流”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如“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交换”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如“礼物”“意见”“资料”“产品”等。
八辨词性和语法功能。比如“发达—发展”,”发达”是形容词,不可带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很发达”;可以修饰名词,“(他有着)发达的头脑”;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如“该地区经济很发达”“发达的经济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发展”是动词,可以带宾语,如“发展生产”;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努力发展”;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又如“突然—猛然”,“突然”是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非常突然”;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如“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他来得太突然了”。“猛然”是副词,只能作状语,“他猛然一个急刹车,大家都摔倒了”。
-----------------------------------------------------------------------------------------------------------------------
同义词的辨析 (二)
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是语言高度发达的表现;但也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善于辨析, 从而准确地加以运用。 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1.意义方面的差别
(1)表现重点不同。例如“安定”和“稳定”都有平静正常、没有变动的意思,都可以用于形势、生活和人的 情绪,但“安定”含有平安、安好之意,如“我们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稳定”更强调平稳、无大 变化,如“这位病人现在病情比较稳定”。
再如:“假冒”和“伪劣”都有所售商品以次充好的意思。“假冒”侧重 指商品冒充名牌,如“请认清商标,谨防假冒”。“伪劣”侧重指质量低劣,如“怪不得老出毛病,原来是伪劣 产品”。
(2)范围大小不同。例如“心情”、“心境”和“心绪”都指内心的思想感情。“心情”泛指思想感情所处的状态, 意义范围较广,书面、口头都常常使用。如“心情激动”、“愉快的心情”。“心境”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境况,意 义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如“小张家乡闹水灾,近来心境不好”。“心绪”主要指萦回不断的思绪,或复杂的 内心感情,意义范围较窄,也多用于书面。如“他担心高考落榜,一直心绪不宁”。
再如:“生命”和“性命” 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意义范围较广,而且引申用于政治、艺术、体育运动以及其他有活 力的事物,如“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同样值得学习”。“性命”多指人,也指动物,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 口头,如“亏得躲闪快,要不我这条性命就没了”。
(3)语意轻重不同。例如“违背”、“违反”、“违犯”和“违抗”都有不遵从的意思。“违背”指背离、不遵守、不 实行,语意较轻,常用于协议、诺言、良心等,如“他这个人说话算数,从不违背自己的承诺”。“违反”指不 符合,向反面去做。它有的地方可以和“违背”互换,但总的说来,语意较重,常用于理论、原则、规章、 制度等,如“他违反校规,受到了记过处分”。“违犯”不是一般的违背、违反,且有触犯、抵触之意,性质严 重得多,常用于政策、法令、法规、纪律等,如“党纪国法不容违犯”。“违抗”强调对抗、抗拒,是蓄意的行 为,性质恶劣,如“胆敢违抗政府法令的人,定将受到严惩”。
再如:“指摘”、“指责”和“指斥”都有指出错误 批评否定之意。“指摘”表示指出缺点错误,进行批评,语意较轻,如“他说话随随便便,伤了一些人,受到 了大家的指摘”。 “指责”强调责备, 语意较重, 如“对酒后驾车违反交通 交通规则的人,应该加以指责、 处罚”。 “指 斥”强调斥责,多用于性质严重的事情,语气很严厉,如“这种荒谬论调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所指斥”。
2.色彩方面的差别
(1)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同义词它们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反映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态度却不相 同,也就是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带有赞许的意味,叫褒义词;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叫贬义词;有的不带 褒贬意味,叫中性词。例如:“结果”、“成果”和“后果”,都指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其中,“结果”中性词,可 以用于好的事物, 也可以用于坏的事物。 如“他们商谈的结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结果”用于好的事物; “我 们商谈的结果崩了”,“结果”用于坏的事物。“成果”,褒义词,意思是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是一种好的结 果,如“祝贺你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后果”,贬义词,意思是后来的结果、结局,多用于 坏的方面,如“滥伐森林的行为再不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再例如:“巨大”、“宏大”和“庞大”,都有很大的 意思,其中,“巨大”中性词,如“对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工程,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巨大”用于好 的事物;“要防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巨大”用于坏的事物。“宏大”,褒义词,有雄伟、壮阔之意,如“这 是一个宏大的规划,真鼓舞人心”。“庞大”,贬义词,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之意,如“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 状况应该改变”。
(2)语体色彩不同。这里主要指书面语和口语的色彩不同。书面语一般经过文学加工,有的受古代文学的 影响还比较大,所以跟平时口头说的话有些不同。书面语和口语各有自己的色彩特点,适用的语境、场合 也不相同。例如:“儿童”和“小孩儿”都是指比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但前者比较庄重,后者比较亲切。在“儿 童是祖国的花朵”里,如换用“小孩儿”就不协调;而在“瞧,这位老爷爷在逗小孩儿呢”里,如换用“儿童”, 也会失去原有情味。再如“恐吓”和“吓唬”,“吝啬”和“小气”,均为同义词,前者多用于书面,后者多用于口 头。
3.语法功能方面的差别
有的同义词虽然意义、色彩方面相同,但语法功能方面存在差别。例如:“刚才”和“刚”、“刚刚”,都有不久 之前的意思,但“刚才”是时间词,可以做主语(刚才下了一阵雨,现在停了) 、定语(刚才的电话是找小王 的) 、状语(你刚才上哪儿去了) ;“刚”和“刚刚”则是副词,只能作状语(他刚下课、小张刚刚还在这儿) 。
又如:“愿望”和“希望”都有想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但“愿望”是名词,可以做主语(愿望是好的,做法不可 取) 、宾语(他终于实现了当一名医生的愿望) ;而“希望”是名词,又是动词,作为名词,可以做主语(希 望寄托在年青一代) 、宾语(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的希望) ;作为动词,可以做述语(希望大家事业有成) 。
前面曾经讲到双音同义词中,构成成分有的有相同的部分,这就是说,一个语素相同,一个语素不同。它 们之所以是同义词,就因为有相同的语素;之所以存在某些差别,就因为有不同的语素。我们辨析同义词, 特别是意义上的细微不同时,可以利用这一构造特点,注意其中的不同语素。例如:“欢畅”“欢快”“欢乐”“欢 喜”“欢欣”是一组同义词,都有高兴、愉悦的意思,其中:“欢畅”含畅快、舒畅之意,如“久别相逢,心情十 分欢畅”。“欢快”含愉快、轻快之意,如“欢快的乐曲”。“欢乐”含快快乐乐之意,如“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成了 欢乐的海洋”。“欢喜”含高兴、喜爱之意,如“她看到孩子上进心这样强,满心欢喜”。“欢欣”含欣欣然之意, 如“欢欣鼓舞”。
再如:“辩论”“辩解”“辩白”“辩护”“辩驳”是一组同义词,都有运用言辞分辨是非曲直、正误 真伪的意思,其中:“辩论”含论述、理论之意,如“通过这次辩论,谁对谁错很清楚了”。“辩解”含解释、消 解之意,如“事情明摆着,辩解也没用”。“辩白”含弄清楚、使明白之意,如“对人家的辩白要耐心听,不能 冤枉人”。“辩白”亦作“辨白”。“辩护”含保护、维护之意,如“对别人的指控你可以为自己辩护”。“辩驳”含反 驳、驳斥之意,如“你的辩驳很有说服力,对方无话可说了”。
高一语文:成语熟语巧辨析
1.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以形推义,联系语境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苦时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能否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对“怠”字的掌握程度。据造字法我们可知,“怠”是个形声字,从心台声。
其形旁“心”,本义为心脏。从“心”的字的含义大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
知道了这些。再联系“手指不可屈伸”一语和“弗”等词语,可推断出这里“怠”的含义是由本义“怠慢、轻慢”引申出来“懈怠”的意思。
二、联系上下文,作语法分析 即审察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三,联系上下句,作结构推断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四,联想教材 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如果平时熟读课文,并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实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2. 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几种方法一、词性分析法许多虚词兼有几种词性,在不同的句中具有不同的词性,词性不同其意义、用法也往往不同.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①中的“则”是副词,在句中表示断判、确认,可译为“就是”.②中的“则”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二、语境推断法1.依据相关文句的含意辨析虚词.“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崤之战》)晋襄公放走秦囚后,遭到原轸怒斥,幡然悔悟,派人追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秦国三位将军却已经上船离开了.可见,此处“则”是连词,连接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可译为“已经”“倒已经”.2.依据在句中的位置辨析虚词.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字用于动词和宾语之间,表示对宾语的复指,是个代词,译为“这”.三、比较推断法1.比较意义虚实,推断虚词意义与用法.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以”,应该是动词(实词),意思是“认为”;②中的“以”,则是介词(虚词),意思是“用”“拿”.2.比较用法异同,推断意义与用法.同一个虚词,具有不同的用法,这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②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魏公子列传》)①中的“故”是连词,表因果关系,②中的“故”是副词,有“特意”“故意”的意思.3.比较语法关系,推断意义与用法.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粗看两个分句句式相同,两个“于”字用法意义当然也该相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两个句子的语法关系并不一样.“祸患”与“积”是主动关系,而“智勇”与“困”是被动关系,所以两个“于”字意义也不一样,前一个意思是“从”,而后一个意思是“被”.四、句中求意法1.将虚词义项代入句中,确认正确义项.识记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中去,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要求辨析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有把握的句子中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反之,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这种方法对解答高考虚词题尤其重要,因为高考题一般都要给出一个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例子,只要我们对这个句子中虚词的理解是正确的,就很有希望答对这个题目.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这两句,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庖丁替文惠君宰牛”,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五、标志确认法(1)特殊文言句式中的虚词.如表示判断的“者”“也”“乃”等,表示被动的“见”“为”“为……所”等.(2)固定句式中的虚词.如“无乃……乎”“何……为”等等.(3)部分兼词.如“诸”(之于、之乎)“焉”(于此)“盍”(何不)“叵”(不可)等.。
做一些词语辨析题应该怎么做,词语不知道意思的情况下,高中的
高一语文:成语熟语巧辨析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为大家整理了成语(熟语)辨析的知识点。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题型出现,主要考察学生的日常积累,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经常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或散文知识相结合出题,所以请家长一定要将本周知识总结传达给孩子,让孩子牢牢掌握住哦!
知识点名称
成语(熟语)辨析
1.考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中相关成语内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今年考试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成语考查点主要是:近义词辨析、词义辨析、感情色彩辨析、语法搭配辨析、敬谦辨析等几个方面。
2.辨析方法
把握关键词句,不可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就是只按照字面意思的叠加来理解成语意思。很多成语的意思不是语素义的叠加。比如“登高自卑”不是自卑的意思,而是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关注词义轻重,不可头重脚轻。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比如:“他不是旷课就是迟到,犯下的错误擢发难数。”“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语境只是说迟到旷课,这里用这个成语显得词义太重。
比照句子意思,不能造成重复。使用成语时要将成语的意思与句子的意思进行比较。特别要注意不能使成语的隐含义和句子的意思造成重复。比如:他们津津乐道地说着语文的好处。这里的“津津乐道”中的.“道”与句子中的“说着”意思重复。
关注情感色彩,不可混淆褒贬。除非句子需要构成一种讽刺或幽默,否则句子中的成语一定不可褒贬混用。比如:这个聪明的孩子可谓无所不为,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做好。“无所不为”是贬义褒用,它的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干。
注意适用对象,不可张冠李戴。比如:这里的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在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方寸之地”用来指人的内心,语境是说“地域狭窄”“物资匮乏”,用错对象。
用语讲究得体,敬词和谦词不可错位。比如:小王说:“李校长的话算是抛砖引玉,我现在说几句算是狗尾续貂。”“抛砖引玉”是谦词,只能用来说自己,不能用来说别人。
关注语法功能,防止搭配不当。使用成语时还要其语法功能,有的接宾语,有的是形容词,只能做修饰语或者谓语。比如:张大嫂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做好每一件事。“不胜其烦”的意思是受不了的烦琐,与语境不符,搭配不当。
辨别语素差异,不可混淆词义。有些成语语素有很多是重复的,这样容易造成成语词义的混淆。比如:“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两个成语只有一个语素不同,在辨别时一定要注意这个不同语素的意思,这样才能把两个成语区别开来。“不以为然”的‘然’意思是正确,对,这样。“不以为然”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巩固知识,下面让我们做道练习题吧~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等量齐观罢了。
C.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D.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答案:B
解析
A.“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试题的语境是常听但不常见,所以应为“耳熟能详”。
B.“等量齐观”: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C.“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不能形容热情。
D.“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恐惧”这一词语。
经过梳理后,想必孩子们会对成语(熟语)辨析的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如果还存在问题,一定要让孩子及时请教老师哦!希望孩子们每天进步多一点!
词语释义八大方法
呵呵,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一般反应就是猜吧,不过也有些小技巧的。
1、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用词习惯来选择,特别注意与介词的搭配;例如,be interested + in ,be surprisde + at ,be in + danger, 等等。
2、将词汇拆分,用词根构词法来找出词语本意,如 ob-against 反对,ject-throw 投,射 ,所以 object是” 投回去“,即反对的意思。另外, ject-throw 投,射 eject=e(x)-out + ject,喷射 inject=in-into + ject 注射 project=pro-向前 + ject 投影
再举多两个例子吧,ad-to 向 eg:adapt 适应于…… soci-社会,社交 eg:associate交往
tact-touch 接触 eg:contact 接触 vive-live eg:revive复苏,survive生还
所以多积累一些词根有好处的哦。
3、实在不行就用排除法吧,增加成功率,把读的不顺词语先排除了,余下的多读两遍来比较比较看哪个更顺口咯~
最后,如果在日常中多背单词,多积累词汇,还有有空没空就读读英语句子和文章,就算是在心里默读几遍随手拿到和随时看到的英语句子也好啊。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会有语感,甚至在多读两遍就能选出来的,努力吧楼楼~
嗯嗯,突然分析语文的也有词语辨析哦。
如果是语文的话,除了多多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以外,很难一下子就提高哦。不过用反复多读的方法其实也可以辨别出来的,先用排除法,再在余下的进行反复试读和比较咯,语感很重要,而且很多时候第一反应也很重要滴~
辨别词语意义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词语释义八大方法如下:
一、定义法。揭示词语概念内涵的解词方法。
二、举例归类法。通过列举相同的事物,从而概括归类和理解词义的方法。
三、组词合并法。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四、近义词替换法。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
五、反义词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六、抓关键词法。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
七、分析综合法。把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八、描绘法。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
释义分类
1、辨析词性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2、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从词的使用上辨析(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从词的情感色彩上辨析。
高中语文字词句识记的窍门
1,历史出处法,如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大将 赵括,不注重实际,只是依照一些兵书, 去作战,结果大败。
2,词素分解法,如 史无前例 史 ,历史。无,没有。前,以前,例,例子。所以总词语的 意思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3,句中移位法,如 就是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方,词义不同。如,打酱油的“打”和打 你的”打“
#高三# 导语在语文的学习中,字音和句子都是要学习的,也是最基础的知识点,下面是 无 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高中语文字词句识记的窍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如“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hàng”,而一般情况下读“xiàng”,如“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等。
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如“迫”字有两个读音“pò”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许多多音多义字,主要是因为词性不同和词义不同而产生了异读。所以,考生准备一个本子,把平常遇到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
二:形声字记忆绝招
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都读“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词语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ò、diào”。对待形声字,一方面我们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中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相同。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要反复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三:快速掌握形似字的技巧
区别形似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注意词语书写上的细微差别,千万不可“一瞥而过”,另外要结合注音的字所在的具体词语的语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比如“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这五个词语中的“缜、滇、嗔、填、慎”,从词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但是读音差别不小,分别读作“zhěn、diān、chēn、tián、shèn”。在复习课本相关知识或解读高考试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形似字进行联想积累,〖JP+2〗举一反三,可以采用整体比较的记忆方法,也可以自己结合一些具体的语境进行辩证记忆。
四:音同异义字形题的解题技巧
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如“一筹莫展”中的“筹”意思为“计策、办法”,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若不知其义,就很容易将“筹”写成“愁”。
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如“惩前毖后”的“毖”,它是“必”字旁,表示“谨慎、小心”,就不能写成以“死”字为形旁的“毙”。
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五:探源法巧解字形题
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六: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
1.正确掌握词义。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4.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
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
6.运用排除的方法。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七: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
辨析虚词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固定搭配。比如,关联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如果……那么”、“既然……就”、“既……又”等。2.语法特征。词性决定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其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如介词要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等,副词要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3.词语意思。分析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
介词、副词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两种虚词,判断这两种词使用是否恰当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从介词的语法特性看,介词可以修饰限制名词,如果不能判定一个词语是否是介词,可以在这个词语的后面加名词。如“把”、“给”,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一个名词,如“人”,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是介词。〖JP3〗同样,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副词,可以在它的后面加动词或形容词,如“已经”“甚至”,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动词“笑”,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都是副词。
八:修改病句的口诀
病句修改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基本成分先找到,主谓宾语是否少。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搭配恰当读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词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勿颠倒。对症下药仔细改,切莫信手胡乱搞。
九:扩展语句的解题技巧
1.看清要求,弄清语体。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需要扩写的语段是什么语体,弄清其究竟是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
2.辨明情境。准确识别题目中提供的具体情境及其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题目规定的情境。
3.明确重点。准确把握题目中要求扩写的重点,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4.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扩写的灵魂。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5.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扩写的时候,除了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不但能使语段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
十:压缩语段的关键
1.弄清语段的说明对象。
2.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如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3.弄明白语段共说明了几个问题,并作简要概括。
4.弄清语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便更好地归纳概括。
5.注意答案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压缩语段时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
十一: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类析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5.对偶:给人以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
6.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7.反复: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重语气,加强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十二: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
1.恰当选用词语。(1)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选用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词语用活。(2)选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的色彩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与常用句式、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交错使用,注意语句的整散、语气、倒装等方面的问题。
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还能增强语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