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高考化学选择题知识点_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  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 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 S一定大于C 。  2、有单质和化

高考化学选择题知识点_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

 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 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 S一定大于C 。

 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

 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 、NH4+ 。

 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H3 、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 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

 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 溶液显碱性。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3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对于高考理科生来说,不仅物理难学,化学也是。那么高考化学有哪些必考知识点和化学实验体题型呢?跟着我来了解一下高考化学吧!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四.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六.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高考常出现化学题实验题

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1、溶液酸碱性判断依据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2、溶液的pH

(1)pH的定义: pH= -lgc(H+)

(2)pH的适用范围

当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时,其c(H+)的大小范围一般为1×10-14 mol/L<C(H+)pH>0。

当c(H+)或c(OH-)≥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用c(H+)或c(OH-)直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更方便。

(3)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在室温下,中性溶液:c(H+)= c(OH-) =1.0×10-7 mol· L-1, pH =7

酸性溶液:c(H+)>c(OH-) ,c(H+)>1.0×10-7 mol·L-1, pH <7

碱性溶液:c(H+)<C(OH-),C(H+)<1.0×10-7 pH mol·L-1,>7

二.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化学实验题型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

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

②银镜反应.

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

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

④转移固体;⑤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0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

NaA10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0、Na202;

文章标签: # 溶液 # 反应 # 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