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修武一中高考光荣榜_修武一中高考光荣榜2018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修武一中高考上线人数从95年的66人,上升到2004年的1149人,八年八大步,年年上台阶,万人上线率、应届生万人上线率八次荣登焦作市第一名,两次摘取市高考文理科状元的桂冠,5人考入清华、北大,连续八次受到县政府的通令嘉奖和焦作市教委的表彰奖励。2004年,修武一中上大专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其中600分以上94人,重点线以上124人,本科线以上 590人。2007年,学校上线率达69.04%,
修武一中高考上线人数从95年的66人,上升到2004年的1149人,八年八大步,年年上台阶,万人上线率、应届生万人上线率八次荣登焦作市第一名,两次摘取市高考文理科状元的桂冠,5人考入清华、北大,连续八次受到县政府的通令嘉奖和焦作市教委的表彰奖励。
2004年,修武一中上大专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其中600分以上94人,重点线以上124人,本科线以上 590人。
2007年,学校上线率达69.04%,文科本科上线率达52%。2006-2007学年,有6名学生在物理奥赛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
2009年,修武一中获得了焦作市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团体第一名,并连续获得中国中学生数学奥赛、物理奥赛大奖。
2010年,修武一中普通类本科上线693人,比2009年净增107人,本科上线率56.4%。其中一本上线94人,二本上线366人。 2010年12月,修武一中在中国高中化学竞赛中,学生苏亮亮、董晓涛、付世杰荣获赛区一等奖,朱旭东、徐志敏荣获河南赛区二等奖,教师付秋丽、宣乐文、辛晓、王守平均荣获优秀辅导奖。
2011年高考修武一中在考生总人数减少135人的情况下,一本上线比2010年增加18人,达112人。本科上线779人,高考上线率达95.61%。
2012年,修武一中一本、二本、普通类本科分别上线119人、432人、906人,较2011年分别增加7人、83人、206人,本科上线率达到76.6%,体育艺术类考生专业课和文化课本科双上线102人。
2013年,修武一中一本上线240人,比2012年增加121人,增长率达101.68%。二本上线608人,比2012年增加176人,二本上线率达51.97%。普通类本科上线971人,比2012年增加65人,本科上线率达83.88%。另体育艺术类考生专业课和文化课本科双上线120人。
涟源市第六中学现有教职工129人,其中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57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余人,校园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办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严密,诚为办学育人之胜地。涟源六中自创办以来,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近4000名,其中考取北大、清华等全国一流重点大学的学生近500人。涟源六中办学近50年来,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迷雾,阅尽艰辛,已成为世人瞩目的“娄底市重点中学”。学校先后获省“文明卫生单位”,省“贯彻实施《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娄底市“文明单位”,娄底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娄底市“十强校”,娄底市“教育教学常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校近50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梅塘完小带办初中班到梅塘公社中学(1956~1978年)
这一阶段,经历了带办、创建、下放、改制四个时期。
1956年下期,梅塘完小带办的初中班是涟源六中的雏形,当年招收3个教学班,学生110人,在编教职8人,吴丹书任校长,1957年9月起,郭光钧任校长。
1958年9月,梅塘初中班更名为“涟源县第六初级中学”,郭光钧继任校长。当时条件艰苦,百业待兴,创建期间,学校新建教室二栋,共计12间,教师宿舍16间,勉强解决师生的教学、住宿问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学校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69年,涟源县革委会作出决定,县办的14所中学,除一、二、四中外,其余的11所中学分散到25个公社办。学校分出一部分教师去古塘公社办班,其余的师资设备下放到四古公社办学,命名为四古公社中学。下放期间,学校每年有教学班10个,教职员工30人。为改善教学条件,学校又新建教室一栋计6间,教师宿舍10间,砌石方1672方,修建了一条长330米、宽1米、高2米的围墙;学校领导组织全校师生勤工俭学,开垦了学校背后27亩荒地,整成梯土,建成农场,每年农场收入近3000元。学校因此多次被评为区、县、地省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省内外多家单位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1970年春,四古公社中学开始招收高中班学生。
1971年上半年,四古公社分为四古公社和梅塘公社,学校因位于梅塘公社境内,改名为梅塘公社中学,初、高中生并招,以初中生为主,教学年限实行四年制(初中二年、高中二年),教学班每年10个。改制期间,学校新建男生宿舍一栋,三层计36间。
十年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革命大批判开路,停课闹革命,鼓励学生造教师的反,学生文化素质下降,并造成一批教师的冤假错案。
梅塘公社中学,到1978年止,共办初中班51个,毕业学生约2800人,高中班10个,毕业学生约400人,这些学生遍布祖国各地,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发展。63届毕业生刘新权,现任空军研究所政委,63届毕业生吴辅成,现任湖南师大国土资源学院教授,65届毕业生熊江平考入北京大学,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78届毕业生周立群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7年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理学博士毕业,现为美国三级科学家,其名字编入《娄底市海内外各界人士名录》。
二、从四古区中学到搬迁前的涟源六中(1979年~1993年)
1979年,全县开始整顿中等教育,确定区办高中,社办初中的原则,另择校址,新建梅塘中学办初中,是年11月,梅塘公社中学改名为四古区中学,只招收高中生,成为了一所普通高级中学。1979年10月,涟源县委任命刘徐卿为校长兼支书,刘功成为副支书兼副校长,刘建科为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学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当年吴小杨参加涟源县语、数竞赛荣获全县第三名;85人参加高考,上大中专人数达38人。
1981年1月,副校长刘建科调县教育局,后任涟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1982年10月,四古区中学改名为涟源县第六中学。梁松涛、毛耀湘出席涟源县教育战线先代会。
1984年8月,吴升初从涟源四中调入,任校长兼支书,邓振林任副校长。当年,学校修建了新校门和传达室。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区委书记毛湘华代表四古区委到校祝贺,并赠送“为人师表,无尚光荣”高级牌匾一块。此事对全校师生鼓舞很大,当年高考上线人数53人,评为县高考先进单位。
1986年1月,学校培兰文学社成立。职代会通过《涟源六中暂行管理条例》,此条例对学校的教学、后勤管理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1987年4月,撤县改市,11月学校随之更名为“涟源市第六中学”,是年3月,学校颁布《教师考核细则》,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函授提高学历,加强业务学习。教师吴建平参加全省自学考试,《**文学》单科获娄底市第一名,地区教委予以通报表彰。当年高考上线23人,学校被评为市高考先进单位。
1988年,学校改善师生用水条件,与地质矿产局418队签订打井协议,在校园内修水井一口。又把原10间教师宿舍加一层改为女生宿舍,修建男女生浴室各一栋,大大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当年高考,吴亮耕、毛耀湘、戴润和三位教师荣立市人民政府三等功。
1989年,拆除原培兰书院和老食堂,开始新建礼堂和学生食堂后勤办公楼。吴建国、吴亮耕、廖绍毅荣立市人民政府三等功。
1990年,大礼堂和学生食堂竣工,大大改变了学生生活条件。教研教改结硕果,刘卫梅老师的论文《试论中学化学中的美学教育》在中南地区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上获奖,吴国平老师获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园丁奖”。毛耀湘当先为市人大代表。吴国平、邓秋元、吴建平荣立市人民政府三等功。
1991年,毛耀湘任校长,吴建国、谢国光任副校长。毛耀湘任校长后,率学校领导班子决心改变山区办学条件差、学生来源差、教学质量上不去的局面,出举措,上台阶,大胆启用年轻教师,培养年轻教师。当年,吴国平教师获娄底地区物理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邱望前、吴勇前、刘卫梅获市政府嘉奖。
1992年,学校响应上级号召,在全校教职工内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8月,谢国光调涟源一中,吴建平调任市团委副书记,吴建国调任涟源市总工会任副主席。9月,邱望前任副校长。吴理仁获市人民政府嘉奖。此年适逢湘中机械厂开始搬迁去娄底,学校向涟源市人民政府打报告,申请要求将学校搬迁至湘中机械厂子校区,以改变学校交通、水源、住宿条件差的局面。此时,校园面积仅有28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1993年,邓秋元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在参加市人大会议期间,向大会提交六中搬迁议案,获得与会代表支持,并顺利通过人大常委表决,六中搬迁进入实施阶段。是年高考上线21人,学校评为市会考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高考先进单位,吴理仁受人民政府嘉奖。
三、校址迁移后的涟源六中(1994年~现在)
1994年,涟源六中高考上线30人,上线人数超过除涟源一中外,其它市属中学上线人数的总和,高考升学率居娄底地区第一,获市高考“特优奖”,六中在涟源乃至娄底扬名,《娄底晚报》以“青山中崛起的神话”为题,报道了该校高考所取得的特大胜利。吴理仁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授予的“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并受人民政府嘉奖。
是年,涟源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张百鸣任总指挥的涟源六中搬迁指挥部,负责涟源六中整体搬迁。10月13日(农历重阳节)搬迁正式开始,经过周密组织,全校师生日夜奋斗,仅用两天时间就圆满完成搬迁工作。学校的整体搬迁为涟源六中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此,涟源六中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校园面积宽广,占地103亩,交通方便,位于安平镇城区,生活用水方便,全校师生用上了自来水。1994年,是涟源六中发展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
1995年2月,毛耀湘校长调任涟源市教研室主任,邱望前接任校长,段绍跳任支书,邓秋元任副校长。学校实行“五表五查五落实”管理制度,在学生中进行心理研究试验。该年暑假,在教学区修厕所一栋,下学期,改造装修实验楼,10月,省地实验检查团考察该校,我校成为全市第一个仪器实验、电教达省标先进单位。学校组织铜管乐队,校篮球队,经常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11月,教工男子篮球队获市首届园丁杯亚军。该年高考,我校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二,被评为市高考、会考、常规管理先进单位,不少兄弟学校来校学习取经。
1996年暑假,修建西村围墙800多米,新修西村校门及门卫室,至此西村全部进行封闭式管理。11月8日,动工修建具有现代气势的学校主校门及配套用房一栋,建筑面积总计461平方米,造价19.8万元,由李孟良、吴初升具体设计施工,全国著名书法家吴凤之题写校名,1997年6月16日,学校举行校门竣工暨挂牌典礼。1996年下期,涟源市高中政治优质课竞赛在我校举行。学校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二,获市高考先进单位。会考合格率100%,学校被评为“娄底地区普高会考优秀考点”,涟源市会考先进单位,9月,吴理仁任副校长。
1997年,经市政府批准,无偿将划归水利局的二栋房地产划归涟源六中修建田径场用,校园面积又有所扩大,学校田径场建设进入规划阶段。学校评为涟源市“花园式”单位。教研教改异常活跃,语文组的“双快”作文教学实验,数学组的自学辅导法,化学组的程序双练,讲教学法犹为突出。工会组织“创建双文明家庭活动”,年底评出十户文明家庭。9月10日,举行教师节座谈会,涟源市委副书记殷另姣、副市长刘国涛及一些乡镇书记、镇长到会祝贺。该年高考上线76人,上线人数在全市遥遥领先。刘江升等同学考入复旦大学、西安交大等全国一流重点大学。
1998年,改善西村男生住宿条件,修建内围墙厕所、浴室。段绍跳支书内退,邱望前兼任支书。邓秋元当选市人大代表,后调往涟源四中任校长兼支书。全校开展向英雄李友田同志学习。邱望前校长评为省优秀教师。陈修武参加地区语文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当年毕业会考综合评估进入娄底地区前8名,获娄底地区“十强校”称号,高考上线人数继续名列全市第二。78班学生段小红获省物理奥赛二等奖。学校和四中承办娄底地区语文科年会。
1999年6月7日,田径场破土动工,该工程地形复杂,难度罕见。经过近一年苦战,劈开半座山,修建44座桥,盖住一条河,修成一个标准田径场,内含1个足球场、3个篮球场和6条350米环形跑道。为迎接澳门回归,全校师生在新田径场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晚会盛况被湖南卫视播放。该年毕业会考综合评估进入娄底市前5名,获娄底市“十强校”称号,高考上线突破100人大关,总上线111人,重点本科46人。涟源市物理优质课竞赛在我校举行。校男子篮球队获涟源市举办的“杨市城建杯”篮球赛亚军。
2000年10月,教学大楼破土动工。该年高考上线92人,其中600分以上4人,重点本科41人,毕业会考综合评估进入前10名,获娄底市“十强校”称号。8月,娄底市委书记张建功来校考察。
2001年2月,邱望前校长调任涟源一中副校长,吴理仁接任校长,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班主任聘任制、结构工资制,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2001年8月21日,教学大楼胜利竣工。5月,办公大楼兴建,11月竣工。此举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扩大招生,高一新生招生12个班,新生1000余人,学生总数达到2300余人。该年高考上线81人,其中600分以上12人,重点本科37人,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二,毕业会考综合评估进入娄底市“十强校”。102班学生严玉珍中篇小说《风铃草》在《现代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校男子排球队获市教职工排球联赛第一名。学校开始申报娄底市重点中学。2001年7月16日,市教育局、安平镇政府来六中协商,市政府批准将己划归安平镇的原湘中机械厂前方车间三栋厂房无偿划归六中办学用。2001年9月20日,市政府组织工商局、教育局、安平镇政府来市六中现场办公,将教学楼前属工商所的棚屋拆除,场地无偿划归六中办学用,校园面积进一步扩大。
2002年上期,将原子校教学楼改造成女生公寓。6月8日,安平镇群贤捐资修建的“腾飞”雕塑落成。8月,由原湘中厂前方车间改造而成的可容纳2500人就餐的现代化学生食堂交付使用。综合楼改造装修完毕。10月,拆除旧学生食堂,动工兴建两栋教师宿舍。校园多媒体教室、双向教学系统、宽带网,监控系统投入使用。2002年4月,我校选送大型现代舞《毕业歌》参加团委组织的“庆共青团成立八十周年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由谢惠林作词、刘合庄作曲的校歌《可爱的六中, 成才的摇篮》诞生。2月,吴庆芬、李孟良、田泽农任学校副校长,同年10月,学生代表队参加娄底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吴张雄获省化学奥赛二等奖,王海林获省生物奥赛三等奖。该年高考上线人数89人,600分以上6人,其中重点本科38人,名列涟源市第二名。学校荣获涟源市“教育系统两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娄底市“文明单位”。2002年4月,娄底市外语教学年会在该校召开。
2003年1月,吴勤俭从渡头塘学区调入六中,任副支书兼副校长。2月,学校配备了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仪器实验室。8月19日,两栋48套教师住房交付使用。10月,娄底市教育局长刘宏业来校检查工作,对我校申报娄底市重点中学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校顺利通过娄底市重点中学专家评估团的验收。培兰文学社被《中学生阅读》、《花季·雨季》、《小溪流》评为“优秀校报”、“全国核心文学社”、“全国十佳百优文学社团”。10月,市委、市政府来六中,将教学楼前四古工商所的棚子拆除,修建围墙,建立校园绿化区和文化长廊,学校申报“娄底市园林式单位”。
我校2001届学生陈野平(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因抢救落水少年英勇牺牲。《光明日报》来校采访,其优秀事迹经《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传诵,在全国大中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陈野平被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当代优秀大学生”称号。12月,吴理仁校长出席全国学雷锋先进表彰会。10月,78届校友、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博士周立群来校讲学。阳海灵、吴成杰获省物理奥赛二等奖,吴尧林获娄底市化学奥赛一等奖。该年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三,学校评为“高考先进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
2004年涟源籍省人大代表团来校考察,对该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吴理仁校长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高中校长征文大奖赛”颁奖大会,他的论文《与时俱进求发展,突出特色创一流》获创新奖。2003级学生刘雯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才艺展示。
涟源六中1994年搬迁新址后,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校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短短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突飞猛进,10年来,共为高校输送人才近2000人,他们中有刘琦、刘江升、吴赛成、龙技、刘琼、吴张雄、王海林、吴尧林等100多人升入北大、清华等一流重点大学深造,有3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
涟源六中办学近50年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团结、守纪、勤奋、创新”为校训,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造就一流的人才”为宗旨,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历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实干,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中学建设成一所校风纯正,教风严谨,学风优良的湘中名校。正如《中国教育报》关于我校的报道所说:“成果辉煌,前景广阔”。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校师生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六中的明天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