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江苏高考议论文-高考议论文优秀范文江苏
tamoadmin 2024-10-07 人已围观
简介1.求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谢了!2.如何评价王云飞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3.别样的作文研讨:看看高考作文怎么给分4.2014江苏高考我作文写的主旨是 把握青春 不要虚度年华的议论文。。有没有走题?求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谢了!《拒绝平庸》 “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中国人历来善于宏大叙事,连做鬼也不忘要做“鬼雄”,鞠躬尽瘁,而不已,“旌旗十万斩阎罗”。孔曰杀身成仁,孟曰舍生
1.求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谢了!
2.如何评价王云飞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
3.别样的作文研讨:看看高考作文怎么给分
4.2014江苏高考我作文写的主旨是 把握青春 不要虚度年华的议论文。。有没有走题?
求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谢了!
《拒绝平庸》
“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中国人历来善于宏大叙事,连做鬼也不忘要做“鬼雄”,鞠躬尽瘁,而不已,“旌旗十万斩阎罗”。
孔曰杀身成仁,孟曰舍生取义,华丽丽的英雄主义情结,对中国人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矣。
夫子累累若丧家之犬,依然奔走在六国之间,弦歌而不绝,所以然者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北宋张载说得更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鼓捣之下,中国人历来崇尚的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猛士,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豪杰,挽狂澜于未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转瞬间,就能转动小小寰球,哪管几只苍蝇碰壁。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总之,拼着老命也要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是谓“拒绝平庸”。
平庸是什么?
清代周亮工有云:“平庸之子,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
这是“平庸”的第一次粉墨登场,其意极为明显。普通之人,没有什么才华让自己显露出来,没有什么声誉震动世俗之人。寻常而不高明,普通而无作为。这该是平庸的所有“罪状”了吧。
但是,“普通”有什么不好呢?“没有才华”又有什么过错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大展才华,震动世人”,“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呢?
拒绝平庸,在当今的社会里,是不是也有一种寂寞难耐在作祟?
甚嚣尘上的功利主义,使得不少人拒绝平庸,渴望飞黄腾达,急吼吼地追腥逐臭,抢占有利地形,然后,光自家的宗,耀自家的祖,赚个杯盘钵满,名利双收。
吴非先生在《拒绝浮躁》中,也曾批评了教育界的一些乱象,其中不乏拒绝平庸的浮躁。
何必总想着要在课上“出新招”?创新不是为了出风头、抢风头。现在教育界一些人追求“轰动效应”,一切为着出名。有些人成天想弄出点动静来,让全省知道,让教育部知道,或是让所有的同行知道。这就必然背离教师的职责。
不要刚刚有个想法就急于向别人介绍(有人把这叫作“抢注”)。和同行比,你只需考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而不要和谁去抢“发明权”。那么多汉字,有哪一个是你造的?除了有些病句是你的独创,你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发明权。
当然,能够大显身手,大有作为,还是值得称颂的,至少代表了一种向上的价值取向。但千万不要忘记了,很多拒绝平庸的社会精英,一旦高高在上,霸占了社会话语权,并没有多少人成为时代的良心,民众的守护神;相反,不少人却摇唇鼓舌,蛊惑人心,成为祸国殃民的蛀虫和败类。清华某美女博士,拒绝平庸,走出国门之后,马上就把孜孜不倦计算出的北斗卫星定位数据,卖给了美国国防部。使得我们的国家安全遭受重大挑战。
金马在《情感智慧论》里说:“一流的情感、一流的智慧,一旦合流,常可导致光辉的人生;而一流的智慧、二流的情感,一旦合流,常可导致三流的道德,四流的奉献,末流的人生。”
这样的不平庸之辈,与百姓何干,与社会何益?这些人甚至越不平庸,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其实,平淡人生,庸常人生,只要清清白白,自得其乐,不也是一种人生选择?特别是,我追求了,我努力了,尽管结果平庸,但我依然淡泊快乐,不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得好,最低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再次是归属与爱的需求,再次是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拒绝平庸,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对自我需求层次的提升,这是人之为人的一种修炼,毕竟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而绝不是对外界的抢注和争夺。丑小鸭不是为了拒绝平庸,而是对自我天鹅本质的发现,才让它向往蓝天;灰姑娘也不是为了拒绝平庸,而是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才让她执迷不悔。还有,那个山崖上的百合花,它开在山崖上,根本不是为了和百花争艳,只是因为我是百合,我必须要开花。我要开花,只是对自我的实现。这是拒绝平庸的最有力的理由。
一个登上珠峰的运动员说得好:“登上珠峰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什么也没有征服,征服的只有我自己。”鲁迅先生也说:“我每看一场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那些看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是未来中国真正的脊梁。”为什么那么害怕自己平庸呢?为什么老想着征服他人呢?为什么老想着比别人高出一头呢?
在我看来,一个社会,何时能够容忍平凡的甚或平庸的人生,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进步。
罗素说:“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你有追求卓越的权利,我有守护平庸的自由。更何况,卓越和平庸,只是一种事实,而不是一种价值。大江东去,美在雄浑,小桥流水,美在婉约。这两种极端的状态,不都是人生?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很难有一成不变的人生追求。既然有人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就必然有人踏踏实实的稳固在金字塔的底下。没有绿叶的衬托,何来红花的娇艳。没有平庸之人作为根基,卓越之人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拿破仑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大。假如没有背后那些普通的平凡的士兵。这句话只能理解为疯话。
从这个层面来说,平庸之人有时候还需要一种伟大的担当。但是,我们的社会遵守丛林法则,从来就是强者的天堂,弱者的深渊。所谓——成者为王,败者贼。
平凡,尚且让人不屑;平庸,就更让人不耻。也难怪人们要拒绝平庸了。
于是,平庸如我者,也要拒绝平庸,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但是,遗憾的是,要命的是,我们尽管一直在“拒绝”,但我们却始终在“平庸”。在有限的历史循环中,相信我们还会一代代的集体平庸下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历史原因。
将门出虎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的反面,就是“龙配龙,凤配风,麻雀只配草堆洞。”
因为社会分配的不公,有限资源的被掠夺,又没有了乱世出英雄的机遇,我们这些小人物只能在既有规则之下,不管你拒绝不拒绝,你都将一直平庸下去。
除了已经被限制的超级女声的自娱自乐,我们何尝有过黑人式平民造星的壮举?
其次是社会挤压。
很多拒绝平庸的人,不断的挣扎,不断的流血,不断的牺牲,终于学会了聪明。为了苟延残喘,只好夹起尾巴做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不仅是历史的教训,更是现实的警醒。这是一个不需要平民英雄,也哪以出现平民英雄的时代。
最后是集体无意识。
一方面要我们甘于平庸,做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拧到哪里去。在一个硕大的机器上,发挥我们小民的价值。我们都是工具,何尝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难怪我们都在自我麻醉的唱《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草民”都在唱同一首歌。
一方面又愚弄我们说,要拒绝平庸。让我们感觉到当家作主的愉快,感觉到有说“不”的自由,还有“拒绝”的权利,甚至还有拒绝平庸之后敞亮的未来。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似乎又是光明的。一旦“平庸”被拒绝了,我们仿佛就能“陡贵”起来。过河的小卒赛大车,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要迷恋拒绝平庸,拒绝平庸只是一个传说。
还记得一首特别流行的歌吗?知道它特别流行的原因吗?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小鸟
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也许有一天我攀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
那一刻,包括我在内,所有的平庸者都心酸不已,泪流满面……
拒绝平庸就是否定平庸,但社会群体是由极大多数的平庸之辈组成的,他们在社会的发展中并不是没有作为,只不过是作为小而已,作为教育界更多的是要劝勉而不是否定。
人与人争“为”,多是损他人而利己之“为”;官与官争“为”,多是劳民伤财之“为”;将与将争“为”,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之“为”,国与国争“为”,多是行霸权之“为”。
诸葛亮匡扶汉室而六出岐山,执着北伐,但造成蜀国国贫民乏,每一战血流成河,战者皆为人子人夫,诸葛亮之“为”与豺狼何异?人类自己制造的核武器可以将地球毁灭掉几次,人类之“为”对一花一草,一蚁一菌作何交代?中国同美国之大,以宇宙观之,各安于蜗牛的两个触角之上而已。
英国人刚踏上澳洲土地,带养了几只兔子,但澳洲原生链中没有兔子天敌,几十年时间便急剧繁衍到几亿只,植被被破坏,水土遭流失,此乃戕害自然之“为”。天地万物,一物一则,何必以“人为”改造“天为”,日照大地,水润万物皆为“天为”,“天为”在“人为”的价值观之上,没有喜好是非、没有消极激进……。所以强称呼为“为”。人若以“人为”害“天为”,就如同鱼坏水。
以上各“妄为”者占人中二成,其中多数的富贾权贵、上层集团挥霍着八成的物质资源,但世间法则是有得必有失,“朝四暮三”和“朝三暮四”在整体上并没有增减,何必要像猴子去争取眼前的既得利益呢?
世间有“大为”者仅占人中一成,大禹治水,聚众人之力,疏洪水人海,大禹德才时皆备。吴仁宝带领村民集体致富“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言行合一;穿着素衣布鞋,以鸡蛋面为餐饭,笑容亲切像孩子,吴仁宝德才时皆备。行“大为”者必有“大德”,言行能使众人效仿,决定能让众人听从,合众人之力再为众人服务。
还有一成人在“有为”中沉浮,颜回一生并无建树,虽有德才但不得其时,孟子也曰:“禹稷颜回,易地则皆然。”岳飞出师伐金,壮志难酬,却于“莫须有”罪名。魏晋时天下动荡,一句“名士少有全者”让后人光读来就胆颤心惊。唐代徐有功以:“陛下以法官用臣,臣守正行法,必然因此得罪”为由拒绝武则天的任命。的确若不能与执权者“和光同尘”,不能在划定的圈子里“有为”,处境就同鹿在山林跑,生在厨子的命运一样。
余下六成皆平庸之人,之“为”在点点滴滴,可称为“小为”,平庸人如燕雀,无搏击长空之能,无图南海之志,每日欢愉的跳跃于桑树榆树之间,但燕雀顺乎天性,秉持本能,安于本分,精彩亦在其中。若能不为名利所羁,不为财富担忧,不欲其身,不惑其心,上床即闻鼾声,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若能家庭和睦,听父母唠叨,听子女嬉闹,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拒绝平庸是平庸人倡导的玩笑而已
语文试卷拿到手了,习惯性地先看看作文题《拒绝平庸》,顿时感触良多,这正是我从小到大的理想和愿望吗?这么多年的学习,包括今后的不断努力工作,不就为了今生能够不平庸吗?
相信每个人都不想平庸一生,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真的个个都能当将军吗?那样的话,说来当士兵,总有人来做士兵吧?不正是有了那么多普通士兵的努力使战斗胜利,才显示出将军的不平庸吗?但谁能说那些无名的士兵是平庸的。保尔说“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他是不平庸的,但谁能说和他一起在战争中牺牲的,甚至连名字都没能留下的无数战友是平庸的吗?
古往今来,不论官场还是职场,到处都充满了勾心斗角,阿谀奉承,尔虞我诈,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人人都不想平庸,都想高人一等,都想出人头地,真正能够不平庸的能有多少。个人觉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能够做到淡定低调,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住内心的那份本真,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能做到“神马都是浮云”的人,才是真正的不平庸。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他自己自身的价值,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总会被人发现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当然不是也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优秀,优秀的人不必处处过于张扬,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浪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不是那么优秀的人也不必自卑,一件小事,一件寻常的事,一件对他人有益的事,做好了做久了,你也一样不平庸,像时传祥,雷锋,以及那些许许多多坚守在贫困地区任教的老师们。
每个人各方面的经历都不会一样,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不平庸,此生能够不平庸当然最好,做不到也不必遗憾,做人做事,开开心心,平平谈谈,自己觉得幸福快乐,问心无愧就好。正所谓“浮生到头皆是梦,男儿何必尽成功”,虽然没提到女人,但我觉得对女人同样适用。 最后写首打油诗与大家共勉“违事定要拒,做人莫要绝,心中有天平,和谐即中庸。”
如何评价王云飞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
今年高考,江苏的一位考生,因为写了一篇通篇是奇文僻字的“骈体作文”而名声大噪,号称“古文奇才”。各种媒体连篇累牍的采访,阅卷的教师和专家也不吝用 上各种最高级的形容词。至于作文的原文,终于在万千读者的好奇和期待中,千呼万唤始出来。自一发布,就被广泛转载到各大网络站点,作者王同学,甚至被人戏 称是自古代“穿越”来的。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争议,譬如说高考是否应该写文言文,写作文言文是否有实用价值云云。然而事实上,作 为这一切基础的,却是一篇并不合格的掺水伪劣“古文”。文章极为生硬艰涩,虽不能说是平庸无奇,但仍然可谓丑怪狞恶。正如面黄肤黑的常态固然并非美貌,而 青面獠牙这种异象,只能更为丑陋。但是由于大多数读者的第一感觉都是“看不懂”,无法形成直观的美丑印象,要说明其中的问题并不容易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古代汉语工作的大学教师,在此不得不感到有澄清一些问题的必要。以免对读者和考生造成误导。文章的水准到底如何, 第一句说喝牛奶而不认识牛的形状。可是“犍”的意思是被阉割的公牛,和牛奶有什么关系呢?这句话的意思就好像是“我小时候喝女人的奶,但是从来没见过太监”,完全搭配错误第二句也有硬伤:“佌佌之豚”,“佌佌”是细小的意思,但是是形容器物而非动物的(《尔雅注》曰:“材器细陋也。”),又引申出简陋微贱的意思,和猪这 个东西相差就更远了。再说,就算是形容小猪吧,为什么我们吃的就是小猪呢?虽然是想要和前面的“呱呱小儿”相对,但这个对偶是很牵强的。
别样的作文研讨:看看高考作文怎么给分
一次别样的作文研讨
看看高考作文怎么给分
园区高三作文教学研讨中,我重点组织老师们围绕六篇典型文章作了交流。高三语文老师之前已对这些文章打了分数并进行了点评。这次活动对提升作文诊断能力还是蛮有意义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14届苏州期中)
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记叙文1(《手边的阳光》):
赋分情况:
最高分58分,最低分42分。6位老师打分在50分至52分之间。6位老师打分在42至45分之间。建议赋分:42—45分。
简评选粹:
这篇记叙文,对于材料主旨的解读不够到位,注意到结果的“幸福”,没能展现追求过程的幸福。且故事平淡,对话太多冲淡了人物形象。写人叙事能力一般。(高妙霞)
①主旨不明确,描写重点不突出。如果是结尾句“寻求幸福莫不如珍惜幸福”,那么行文的重点应该在“如何珍惜幸福”上。②行文乱,文笔也较贫乏,过多无谓的对话描写削弱文章表现力。(姚铁意)
主题应该是珍惜手边的幸福,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文章强调了开店阿姨对叔叔的情感,又一再叙说阿姨对开店的执着,那么两者又有怎样的关联呢?什么是幸福,又如何珍惜的呢?没有表达清晰。文章细节处理很不成熟,生硬。倒数第四节妈妈的话不符合人物身份与对话场景。阿姨接话太突然,既然是戳戳妈妈,那就应该是悄声说的,阿姨怎么就接上话了?详略不当。文章开头的叙述有相当的文字可以略去。这是一篇不成熟的记叙文,构思意图太明显,缺少动人的细节。(范红梅、王峰)
专家点评:
这种字我实在看不清,文章也无法流畅地读下去,几次想读完,但都因无法识别这种字而作罢。但从这种不连贯的碎片中,似乎感觉到,文章已经偏离了材料的主旨。好像主题集中在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上。这样判断下来,已经与题意有严重偏离。从文章功夫来说,因为无法流畅阅读,我也无法断定。只觉得,说了很多,似乎都无法向材料提供的立意方向聚焦过去。(蔡明)
小结:
此文立意为最后一句,“珍惜手边的幸福”。没有着眼于材料整体,最多算“基本符合题意”。再从文中事件与立意的角度分析,前文叙述拖沓冗长,重心不突出,缺乏结构安排意识。(徐飞)
记叙文2(《身边的爱》):
赋分情况:
最高分60分,最低分41分。8位老师打分在50分至56分之间。11位老师打分在41至45分之间。建议赋分:42分上下。
简评选粹:
本文审题立意:从与材料的相似性来看,抓住追求过程。作者要写的是追求过程背后的“无奈(悲?)”可以说是世俗的人生写照,有生活气息。但作者围绕这点的写作意识不足,剪裁欠当。有以“亲情”包打作文,而形成的套作倾向。2013年江苏高考记叙文的阅卷,有点作踊,因此2014年高考作文,将会小流行套作问题。要引起我们早一点的关注。(邵统亮)
这一篇可能是套写的有关亲情的文章,因为有些内容,曾经见过,比如父亲超市睡着那一情节。主旨是“奋斗向前时,不要忘了身后的爱”,与面对得与未得的态度无关,应视为偏题。结构上有一定的匠心。视为偏题中最高分。(胡溢芙)
专家点评:
从立意上来看,有什么理由否定别人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呢?因为“心爱的东西”永远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身后的爱”这种表达,还能属于“得到的心爱的东西”么?再从故事本身来说,也太平常了!最后一点是,虽然本文不断地议论,但文章的发力点依然在“情”而不在“理”。(蔡明)
小结:
此文立意为“为自己没得到的心爱之物奋斗之时,不要忘了已得到的爱”,这是从周国平的话引申出来的观点,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再从文章本身而言,情节多有不合理处。如果责怪写父亲为事业打拼而忽视亲情,但文中体现的却是对父亲的理解。“我”发现父亲的疲惫应该是全文的转折,但上下文并没有转折的意味。前文“我”已跟父亲聊过回老家看奶奶,所以末句“这周我一定回来看您,带上爸爸!”就显得苍白而矫情。(徐飞)
议论文1(《悲喜全在一念间》):
赋分情况:
最高分57分,最低分40分。4位老师打分在51分至53分之间。11位老师打分在42至46分之间。建议赋分:不超过46。
简评选粹:
此文站在两则材料之外来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材料的角度。切入分略高,一是题目比较明确鲜亮,二是结尾两段文字扣题分析较为精彩。但开头引用原材料较长,登月材料叙例与议例也欠简明。(邵统亮)
通篇都是引述别人的话,加上一点自己的点滴感悟,整篇文章没有结构上的思考。(王呈伟)
文章有论述,有分析,但题目是“悲喜全在一念间”,后面又说换个角度,前后不统一,观点转换较僵硬。如果立意换位“悲喜全在一念间,关键是看待问题的角度 ”就可以增色不少。(张富玉)
开头叙述材料过长,说明没有理清文章思路就开始写了,主体部分的素材经过用心收集,但缺乏有效的逻辑整合,缺乏有效论证。(宋建州、白坤峰)
专家点评:
题目亮眼,但成败也系“一念间”。“一念”能有多大的承载空间,“一念”能有多少可以深掘的意蕴。掮得起来,是一篇佳作;擎不起,那就落入庸常。文章能从佛家参禅的维度去思考,这应该是可取的。可惜重点偏了,不在“一念间”而在“悲与喜”,在进与退,在得与失,这就偏离了材料主旨。材料是在讨论“得到和没有得到”而不是“得与失”;加上开头几乎原封不动抄材料,又是多么犯忌的事儿。不只是可惜,实在是这样的文章一般学生很能hlod得住。(蔡明)
小结:
能从整体考虑,是很可贵的品质。但本文作者思维粗疏,把重心落在“一念间”,又落进了片面立论的怪圈中。如果能结合“得与未得”来辩证地阐述,就较为切题。(徐飞)
议论文2(《找寻生命的无限》):
赋分情况:
最高分68分,最低分55分。1位老师打分57,其余均在60分及其以上。建议赋分:64。
简评选粹:
此文具有浓郁的哲学思辨色彩,无论援引的事例还是名言或是说理都体现大家风范。不陷在材料之中拔不出,劈头从生命的无限写起,其实扣合周国平的材料。说理一层深入一层,论述段落之间承转逻辑严密。语言还稍嫌稚嫩。(邵统亮)
立意准确,且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最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能把读书所得化为材料,且分析很到位,结构也很清晰,前后段落逻辑联系也很紧密,但在层次向纵深发展方面略显不足。(罗宽海)
这篇文章的立意看来颇为宏大高远,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其论点的表达和论述并不明确清晰,原因有二:论据和其首段确立的论点并不完全一致;末段里的“弱者”“强者”用语曲解了两段作文材料的内涵。书写很好,读书较多,语言畅达。(郭居祥)
本文认识深刻,非一般同学可比,自不赘述。个人认为,本文还是有缺陷的。首先,论述平面化,未向纵深发展。第二,开篇立意立足于“未得的悲伤被巧妙地转化为追寻的快乐”,是切题的,而且很巧妙。但后文的论述重点则在于探讨追求无限的意义,因“未得”而突破有限,并指出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而“快乐”一词,在后文论述不够充分,特别是“培根”段。篇末点题亦未点“快乐”。结尾是不是可以这样点:“弱者安于所得,而强者乐于未得,从而找寻生命的无限,让卑微的生命铸成永恒的雕像”?(胡溢芙)
议论文3(《命若琴弦》):
赋分情况:
最高分55分,最低分40分。4位老师打分在50分至53分之间。9位老师打分在41至45分之间。建议赋分:45分上下。
简评选粹:
本文以史铁生一篇小说为由头,立意也准确,构思也较严密,分析上有长处。但在由头的叙述、议论方面,叙述冗余,分析不足。开头与下面的段落之间存在脱节情况,同时对“命若琴弦”这一词语的含义也没有认真辨析。暴露的问题就是由头式作文应该如何写的问题。(罗宽海)
文章开头较为新颖,以《命若琴弦》老瞎子的故事作为开头,彰显了小作者的阅读积淀,但后来我们再次回顾了《命若琴弦》文本,老瞎子早已得知那只是个美好的希望而已,用那种方式激励自己的徒弟,让他在追求光明过程中满怀快乐,小作者引述情节有误,是个硬伤;文章论点为“在希望中,在追求终于一路向前”,但下面的仕途失意者“杜甫”的论述不甚切题。(邹艳红)
本文关于“命若琴弦”的情节引述有误。那张药方是老瞎子关爱小瞎子的独特方式。据老瞎子的这种生存大智慧,文章同样可以立意为:人生的乐趣在于追求希望的过程。后面的论述中,小作者未能完全扣住论点,比如“杜甫”段,成功者、失意者与被铭记与否,与中心无关。(胡溢芙)
专家点评:
除一个故事,其余文字基本不着调。如果就以故事为抓手,分析出多种可能性来,扣上主旨,或许会别开生面。(蔡明)
小结:
第四段写所谓的成功者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却很快被后人遗忘,而所谓的失败者,如杜甫,虽然穷困潦倒,却名垂千古。这一段有些莫名其妙,首先段落内部逻辑混乱,成功者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与失败者的穷困潦倒并不能构成对比关系,谁说失败者在穷困潦倒中就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心爱的东西?再者,即便忽视这一缺陷,承认这一对比成立,而对比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难道说得到了就不幸,没有得到反而是一种幸运?这显然将“得到”与“得不到”的对人生的影响无限放大。
再看下一段。论述人生的快乐与悲剧,不在于是否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在于以何种态度去看待他。这跟上段明显脱节。作者其实想表达的是,人生并不由结果所决定,而取决于过程中的态度。
此外,这篇文章的题目也明显不妥,缺乏议论性文章题目的特征。但是,这篇文章的实际得分55!
原因何在?
这里面存在着扫读与细读的区别。即便是高考阅卷现场,一份作文试卷也就是匆匆几十秒时间,有的甚至还不到三十秒。题目与开头的首因效应不容忽视,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开头不俗,让阅卷老师在一大堆平庸无奇的作文中亮起了眼眸,兴奋之下,给出了超过实际得分的分数。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作文不再平庸乏味?
但是,这篇文章的分数毕竟来得侥幸。如果我们能以《命若琴弦》为由头,精心构思一篇“由头式”议论文,倒完全可以获得高分。
修改意见如下——
拉紧生命的琴弦
《命若琴弦》中,在老瞎子的琴槽里,他的师父为他封着一张药方,在弹断一千根琴弦之时,就可以取出药方,抓药治病,眼睛复明。然而,当老瞎子终于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后,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居然只是一张无字白纸。但老瞎子没有把真相告诉小瞎子,他郑重地把那张无字白纸封进了小瞎子的琴槽,对他说:“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老瞎子经过五十年的修炼,天眼洞开,或许他早已发现,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虚无。肖伯纳也是人生的智者,他同样看出了人生的虚无与荒诞。无论得还是未得,前方永远是迷茫。
有一些人因为看清人生的悲剧实质,而让自己的生命过早地从这世上消逝。生命的真正消亡,从精神支住的倒塌开始。(举例)
而真正的英雄,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老瞎子早已知晓药方的虚幻,但依然快乐地活在琴声的世界里,并用这药方去鼓舞年轻的生命。(扣周国平句)
命若琴弦是一场宿命,也是宣言:“只能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只管按自己的信念去活,活出充实的过程,而不必在乎最终的“得”抑或“未得”。
(徐飞)
议论文4(《怀揣着热忱之心》)
赋分:44分左右。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思想偏颇缺少深刻。面对“真理玩笑两相宜”的肖伯纳的深刻表达,怎么能如此简单地认为是“悲观”的态度呢?提供一个故事就会明白肖伯纳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眼光了。一位朋友来到肖伯纳的工作室,环顾了一番房内的陈设,慨叹道:“我一向以为你是爱花的,没想到你房间里只摆着几只作为装饰品的花瓶,连一朵花儿也找不到。”肖伯纳稍一思索,解释道:“我也喜欢儿童,但是,我总不能把他们的头割下来供养在瓶子里呀!”朋友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儿童和花毕竟有别,但肖伯纳通过这一超乎常情的类比所说明的道理却是深刻的。“爱”和“得到”并不是一回事,爱一个人或爱一种事物就更要尊重他(它)的独立性,珍惜他(它)的“生命”,因“爱”之反“伤”之,那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自私了。这种得到了心爱的东西的结果,也就是更大的悲剧了。这和芸芸众生的悲观人生态度能同日而语吗?(蔡明)
我的看法:
本文立意“怀揣着热忱之心,爱我所爱”,属基本符合题意。文中第一段简单思维,片面立论,肖伯纳仅仅是揭示了人生悲剧实质,但并不说明他是悲剧人生观。因此,全文立论的基石不稳。而且全文有多处绝对化的论述,实属写作议论文的硬伤。(徐飞)
蔡明老师指出本次作文题有较大难度。也挑出当前高三作文的突出问题:
(1)读题能力太差。题吃不准,写起来就左右摇摆。一不小心就“溜车”
(2)学生面对一道题目,即使能读懂材料,也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发力点在哪里?
记叙文1
手边的阳光
骑着车在碎石路上颠簸绝不是什么美好的经历。我低头看着那些故意做成棱角分明的碎石想,也许在周日的阳光下,一路听着路边拟石音响传来的评弹,倒也不错。
周日早上,一拉开窗帘就洒进了大片阳光。我妈一边给我递牛奶一边说着,今天要去看她的高中同学,于是我就只能一边腹诽这条古典的小路,一遍又猜着。这不是去她家的路啊。
老妈的同学我最熟悉的就是她。她家里人前几年得了癌症,老妈一直去帮忙,送东西或是陪陪她,顺带捎上我。
正想着,老妈把车停在一家小店的檐下,抬头往里头笑:
“店面正经不错啊。”
我就见那老式的雕花木门一开,她探头出来,也是笑:
“快进来,茶在泡!”
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她拉进了门。桌上一盘茶具,一壶热水。她招呼我们坐下。把门窗开足,屋子里瞬时亮堂了起来,她坐下沏起了茶。
“被你如愿了歪。没想到而她还真成了。”
老妈还在打量四周,眼里尽是笑。拎起大壶热水淋在茶具盘里的小个儿紫砂壶上,白雾腾在她脸上,慢慢弥漫,到一边的吊兰丛边。
“那时候在厂里就想着什么时候能有家自己的小店,我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呢,嘿”她自己说着说着也不住的笑。她手边的一道阳光下,细小的尘埃不断浮起落下,一派安详。那手上尽是老茧,手背上一道淡淡的浅色疤在阳光下特别清晰。
对于大人们的谈话,我完全不懂其因果,坐在那儿捧着茶听着。她起身去后面再烧些水,我戳戳老妈,让她给解释解释。
“那个叔叔的病暂时是没事了,”老妈看着一旁架子上的手织衫:“我年轻时候跟她一个厂,那时候她就想开家小店,一直找店面,托人,进货什么的,一直到她老公查出来病了,她全部时间都用来照顾他。现在她老公差不多已经好了,她就盘下了这间老房子的店面,我还当她不念着了。”
“哪里不想?”她端着杯子过来,“只不过后来就觉得,我要的就是这样好好的日子么,这次只是机会到了,赶巧了遂了愿。”
我接过添满了的茶杯,看见撒了满室的明媚阳光,觉得无比温暖。
说是要寻找幸福。莫不如,好好珍惜手边的幸福。
记叙文2
身后的爱
“什么时候回家来看看,好久没回来了。”电话那头的奶奶静静的等着我的答复。多年前父亲为了他的事业来到苏州打拼,已是多年不曾去看望那个老人。我也忙碌于学习生活中,周末总有那样这样上不完的补习课。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没得到的心爱之物奋斗之时,却忘了身后已得到的爱。
记得多年前,父亲的事业并不理想,满是失落丧气的他带着一家三口回到了老家。整日陪伴着我们的奶奶似乎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为我们做这做那。虽是满布皱纹的脸上总洋溢着化不去的笑容。如今想来,那笑容竟像甜食一般留在了我的心间。可是,这样惬意的日子并未过多久,父亲便在接了一通电话后带我们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城市。临走之时,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缓缓说:“去吧,你们走了后便又只剩下我这个老婆子了。”年少的我并不理解奶奶眼中转瞬即逝的伤感。直到上次与母亲谈起我想考北方的大学时,在母亲眼中再次看到那样的神情,我才懂得,母亲与奶奶一样都渴望着亲情却要放开我们的手让我们飞翔。
在我们身后有着这样深厚的爱,我们却极容易忽视,我想这也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吧。
上个星期,忙于事业的父亲难得来学校接我。回家的路上,我们聊着何时回老家看看那位年迈的老人。父亲的眼中满是疲惫,想来是没有回去看望她的打算了。我一时语塞,望向窗外,看着川流不息的人们奔赴下一个目的地。为了缓解车内的尴尬,父亲领着我去购物。结账时,我发现少拿了一件东西,就让父亲坐在一旁等我。回来之时,你便已经睡着,微侧着头,轻声打着鼾。我来回拿东西的时间不过三分钟,您便已经睡着,可想而知您有多么的疲惫。此时此刻,我轻轻的走到您的身边,注视着您,不愿打搅。十八年来,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看您。原本英俊的面容被沧桑代替。父亲,我的成长建立在您的衰老之上,是您让我茁壮成长,为我遮风挡雨。我又有什么权利责怪你的无奈呢?与你相比,我仿佛更是不孝。你虽是早出晚归,我们却也有相处的时间,而我却从不曾向您表达出我的爱。
大千世界,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事业,奔波于下一个目的地,却忘了身后唾手可得的爱。转过身去,拥抱你身后的爱吧。
奶奶,这周我一定回来看你,带上爸爸!
议论文2
找寻生命的无限
帕斯卡尔对人有这样一种认识:人既伟大又悲惨。人认识到了自己所能取得的有限,不会诸事顺遂己愿,却仍渴望着无限,因生命中未得的残缺而不断追求。
正因如此,未得的悲伤被巧妙地转化为追寻的快乐,这一份对无限的渴望使人清醒地定位自己,付出无悔的努力。遥想当年《法国大革命史》这部巨著的形成过程,是著者卡莱尔在失去原稿,不复可得的悲惨遭遇中,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完成,并更为精益求精的第二部成书。这部书是卡莱尔的梦想,是在一直渴望取得的顶峰。倘若就因一次失去的悲惨,认定此生无法企及,那卡莱尔何尝能在找寻未得,找寻无限的过程中重拾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欣慰和喜悦呢?
所以,对生命无限的渴望,对未知的那种期盼,恰是人们创作的不竭源泉。纪伯伦曾指出:“一个人不在于他成就了什么,而在于他企求成就的东西。”在找寻生命的无限中,人们练就了坚持不懈的品格,他们品尝了人世的悲欢,终于在找寻无限,追求未得中暂且放下了不圆满的缺憾,努力形成别具一格的伟大。
的确,就算人在知、情、意方面总会有个限度,可这也提供了一个未得的契机,使自己突破已往的极限。正如当年的培根,为了润色自己的随笔与人生箴言,时刻将笔记本放在身边,不断修改。或许在旁人眼中,那已经是足够完善的作品了,但培根认为他的文字还远未达到满意的标准。这也就激发他去不断超越自我,近于完美。
而今,当人们读着《培根随笔》时,是否品味出了那因“未得”而更上一层的语言?又是否体会到找寻未得,渴望无限所给予的活力和热忱?它确实融进了人的生命,让他们的议论文章都有了热度,让他们的智慧汇聚为文明的长河。
从中,我们可以知悉人的伟大和悲惨了。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是有可悲之处,那是人终将走往的限度。可当我们知晓了无限,进而追求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方显出生命的本色,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实,生命的意义也便是这样。从二律背反中清醒过来的人们,在得和未得间感慨不已,弱者安于所得,但强者找寻生命的无限,让卑微的生命铸成一座永恒的雕像。
议论文3
命若琴弦
高三(2) 谢丽芳
想起史铁生的一篇小说《命若琴弦》,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老瞎子与小瞎子奔波在一个又一个山头,以为拉二胡维持生计,老瞎子一直卖力地拉着二胡,因为他的师傅告诉他,只要拉断了一千根弦,他就能重新获得光明。但是,当年老的老瞎子终于拉断了一千根琴弦而找人去看师傅所留下的秘方时,才得知那仅仅只是一张白纸。在期待与追求中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得知真相后,老瞎子的希望全都破灭。最终,在告知小瞎子原来要拉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治好眼睛后,老瞎子在无尽的绝望中走了。
人生,永远在追求中一路向前走着。我们总是怀抱期望,去追求我们心爱的东西,有些人得到了,但他们却并不快乐,因为在得到后,他们便失去了人生的追求,一个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残缺的,甚至是痛苦的。因为你将不知道除了无所事事,你什么也做不了,这种轻松,是生命所难以承受的。
正如一些所谓的成功者,回首历史,每个朝代的榜眼探花无数。的确,在当时,他们可能的确获得了他们所心爱的东西——名和利,也达到了所谓的成功,但是能被后人所记得名垂千古的又是几个?但是那些仕途失意,都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才情洋溢的“失败者”却深深的留在了世人的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亦足”的杜甫,即使穷困潦倒,仍然为学子们着想,这是那些早已得到权位的高官们远远不及的。
人生的快乐与悲剧,其实并不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得到了我们所想要的东西,而在于我们以何种态度去看待它。
在老瞎子没有拉断一千根琴弦而去看那张秘方之前,他是快乐的,他虽没有得到秘方,但他还是怀抱着希望并不断追求。但当他得到了,悲剧也随之而来。同样仍旧是失明,但是心境却早已截然不同。
倒不如抱着乐观的心态,快乐的追求。追求而最终无所得?那又何妨。它本就不属于我们,而我们在追求它的过程中又不曾失去了什么,反而在追求中获得了努力之后的快乐,那我们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不如简简单单,当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一蓑烟雨任平生。
史铁生似乎在告诫我们,人的命运如琴弦,人们应看重拉琴的过程,追求过程中的快乐,而不是所谓的结果。因为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等待人们都是悲剧,不可逃避的悲剧。
超脱悲剧人生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对于萧伯纳而言,得到心爱之物却发现并非为当初自己所想,爱慕之心被打碎,何其悲剧;没有得到自己心爱的东西,心中那份渴望不断骚动却最终被扼杀,亦是何其悲剧!然而扪心自问,生命不就是在得到与失去之中度过的吗?如果二者皆是悲剧,那整个人生岂不就是一出悲剧?这样的人生,难道不痛苦而煎熬吗?
周国平的另一种解读也正映衬了他自己的人生。幼女出生不到一个月即被诊断出恶性眼底肿瘤,治疗也无法挽回这条注定逝去的生命。周国平在悲痛之中书写了“一个父亲的札记”。他说:“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若是如萧伯纳所言,好不容易得到的心爱之人却又最终失去,岂不是人间至悲至悲剧!然而周国平用自己的态度化解了悲伤,将妞妞的认为是天使回到了天堂,并在不久之后重又拥有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孩儿。悲喜之间,人生终于还是向快乐走去。
这也许便解释了面对同一件事,有些人肝肠寸断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坦然面对开始崭新人生。归根到底的缘由便是心态的不同和承受力的不同。
卢浮宫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人画作来自一个身高仅五英尺的女人——弗里达。六岁她便因小儿麻痹症失掉一条腿,十八岁又因一场车祸全身植入上百根钉子用于固定。一个花季少女,失去了自由行动的权力,若是常人,早已沉郁崩溃。但弗里达的坚强异于常人。还被裹在厚厚石膏中时她便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在包裹自己的石膏上画满了蝴蝶。她想飞!但她不能。她甚至连靠自己的力量坐起来都做不到。于是她开始画画,在画布上放飞自己的灵魂。
人生的悲剧不在于失去心爱的东西,好像弗里达失掉她的腿。悲剧的是失掉那颗追求,创造,渴望的心!悲剧的是你因为过于悲痛而忘记了去品味和体验自己仍旧拥有的心爱之物!
正如女权主义作家伍尔芙所言:“生命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应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的意义不在保留,而是追求!”仅仅改变自己对于不可控事实的态度不足以支撑你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反而会让你成为阿Q的“战友”。若想真正摆脱生命悲剧的枷锁,超脱悲剧人生,必要坚持生命的意义是追求,是创造,是不言弃!像莫泊桑所说的那样,“咬着牙走路”,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2014江苏高考我作文写的主旨是 把握青春 不要虚度年华的议论文。。有没有走题?
你好。
2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江苏卷作文题是:
关于不朽
适用地区:江苏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朽的本来意思道家哲学思想,即永不磨灭。是指的抽象事物。因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抽象的,比如不朽的精神。
所以,不朽就只能各见其意了。材料上有人说,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但是事实呢,青春最容易过去了,青春肯定不是不朽的。那么,为什么说青春是不朽的呢?材料就启发我们青年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是利用我们青春的大好时光,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一番事业,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较大的贡献。等到老去时,我们就不为我们虚度年华而遗憾。那时候,我们自己就认为:青春是不朽的。
其实,这样的材料给我们写作,最好不过。因为,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学生特点,那就是想象力。这样的出题很有质量。
那么怎么样写作呢。可以根据各人写作特长来写。如果写议论文,可以把不朽作为论点,用古今中外的人物作为论据,论证论点。有话可写。 比如雷锋的精神是不朽的,可以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发扬钉子精神,发扬乐于帮助别人精神,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
写记叙文也可以,可以用一个人物的青春时代事例,记叙其故事和实际证明青春是不朽的。
总之,材料给你,是要求 你自己发挥想象力,谈谈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激励我们青年人更加珍惜青春,利用青春做出自己的贡献。
根据以上分析,你的作文肯定没有偏题,而且是篇不错的作文。
预祝你高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