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数学知识点文科_高考数学知识点文科生能学吗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数学知识点20232.2022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范围3.高考文科数学公式4.高考数学文科范围5.天津高考文科数学都考哪些知识点阿?6.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有哪些?7.高考文科数学的基础分有哪些考点?8.高考时文科的数学主要都考哪些内容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
1.高考数学知识点2023
2.2022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范围
3.高考文科数学公式
4.高考数学文科范围
5.天津高考文科数学都考哪些知识点阿?
6.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7.高考文科数学的基础分有哪些考点?
8.高考时文科的数学主要都考哪些内容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定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作者:尘世的Angel 2008-11-22 22:48 回复此发言
--------------------------------------------------------------------------------
2 高中数学公式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作者:尘世的Angel 2008-11-22 22:48 回复此发言
--------------------------------------------------------------------------------
3 高中数学公式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 ?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高考数学知识点2023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定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 ?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2022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范围
高考数学是一门比较占分的科目,但数学也比较难,难在它的深度和广度,但如果能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多加练习,学渣变学霸也不是不可能的。高考数学知识点2023有哪些?一起来看看高考数学知识点2023,欢迎查阅!
高中数学各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
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庖缓扔诤竺媪礁S盏脊骄褪呛茫夯蟠蠡。?nbsp;
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 方法 ,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
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
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
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假定,从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 台球 为代表。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
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
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
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平面。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
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平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
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
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
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
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
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
高三数学 复习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1
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奇函数;
2.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3.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4.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f(a-x),则它的图象关于x=a成轴对称。
5.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6.由函数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点2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A则B”为真时,A称为B的充分条件,B称为A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用判断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三、知识扩展
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
(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
(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以不止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不止一个。
高考数学复习重点 总结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2023相关 文章 :
★ 2021年数学高考知识点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
★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
★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 2020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最新整理
★ 2020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
★ 2020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
高考文科数学公式
2022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范围:
①单项选择考试范围
集合的基本运算、复数的基本运算、统计与概率-排列组合、立体几何、概率事件、指数与对数函数、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函数的与导数。
②多项选择考试范围
解析几何(双曲线)、三角函数、不等式应用、对数运算及不等式基本性质。
③填空题考试范围
解析几何(抛物线)、数列(等差或等比)、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轨迹计算。
④解答题考试范围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定理)、等比数列及其求和、统计与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
新高考数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函数与导数是新高考数学全国卷的重要考点,分值也是最高的27分,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去进行复习,争取考生们都能考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高考数学文科范围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德摩根公式 .
2.
3.
.
4、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
② 顶点式 ;
③零点式 .
6.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性:
①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②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①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即 轴)对称.
②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③函数 和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9.分数指数幂 ( ,且 ).
( ,且 ).
10、根式的性质(1) .(2)当 为奇数时, ;
当 为偶数时,
1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12、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推论 ( ,且 , ,且 , , ).
13、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1) ;
(2) ;(3) .
14、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1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和公式为
1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
.
17、等差、等比数列公式对比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式
通项公式及推广公式
中项公式
运算性质
前 项和公式
一个性质 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
1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2)斜截式 (b为直线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 ( )).
(4)截距式 (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1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 ① ;② .
(2)若 , ,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 ;② ;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 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 ( ),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λ是参变量.
20、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直线 : ).
21、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 )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上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右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22、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0).
2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 ,则
点 在圆外; 点 在圆上; 点 在圆内.
2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其中 .
25、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 ; ; ; .
26、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
①若已知切点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过圆上的 点的切线方程为
27、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的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5)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两直线平行。
(6)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28、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 2)判定定理:若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3)面面平行的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线面垂直的性质:平面外与已知平面的垂线垂直的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
29、判定两平面平行的方法:(1)依定义采用反证法
(2)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平面平行。
(4)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5)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0、证明线与线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2)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
3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1)线面垂直的定义
(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3)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4)面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2、判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方法: (1)利用定义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3、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4、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
正棱锥的侧面积为S= 圆锥侧面积S=
锥体的体积V= 台体侧面积S=
台体的体积V= 柱体侧面积S= 体积V=sh
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是 ,其表面积是 .
40两直线的.夹角公式 .( , , )
( , , ).
直线 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 .
41.椭圆 的参数方程是 .
42.椭圆 焦半径公式 , .
43.双曲线 的焦半径公式
, .
44.抛物线 上的动点可设为P 或 P ,其中 .
45.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
4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47.(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
(3)排列数公式 = = .( , ∈N*,且 ).
(4)排列恒等式 ① ;② ;③ ;
④ ;⑤ .
(5)组合数公式 = = = ( , ∈N*,且 ).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① = ;② + =
组合恒等式① ;② ;③ ;
④ = ;⑤ .
(7)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是: .
(8)二项式定理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
48.(1)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
(2)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1+A2+…+An)=P(A1)+P(A2)+…+P(An).
(3)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
(4)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1? A2?…? An)=P(A1)? P(A2)?…? P(An).
(5)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49.(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 ;(2) .
(2)数学期望
(3)数学期望的性质:① ;②若 ~ ,则 .
(4)方差
(5)标准差 = .
(6)方差的性质① ;② ;
③若 ~ ,则 .
50.(1)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式中的实数μ, ( >0)是参数,分别表示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2)标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
(3)对于 ,取值小于x的概率 .
.
51.(1)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
(2)相关系数 .
|r|≤1,且|r|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r|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
52.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a,b〉= (a= ,b= ).
53.直线 与平面所成角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54.二面角 的平面角 或 ( , 为平面 , 的法向量).
55.设AC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与AB所成的角为 ,AB与AC所成的角为 ,AO与AC所成的角为 .则 .
56.若夹在平面角为 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 , ,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57.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B ,则
= .
58.点 到直线 距离 (点 在直线 上,直线 的方向向量a= ,向量b= ).
59.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 , 分别是 上任一点, 为 间的距离).
60.点 到平面 的距离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是经过面 的一条斜线, ).
61.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 的长度为h.在直线a、b上分别取两点E、F, , , ).
62.
(长度为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 ,夹角分别为 )(立几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63. 面积射影定理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 、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 ).
64、算法的概念: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65、程序框图及结构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66、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67、基本语句:
输入语句: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
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
68、几个常用的函数:绝对值abs( );算术平方根sqrt ( );取商a\b;取余a mod b
69、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次多项式,只要作n次乘法和n次加法即可。
表达式如下:
70、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两种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 抽取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中个体数较少
分层
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进行抽取 各层抽样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总体有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系统抽样 将总体平均分成几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分别在各部分抽取 在起始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体较多
71、样本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直方图、数字特征
, , 。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平均数:
方差: =
标准差: ( )
72、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必然事件是每次试验都一定出现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任何一次试验都不可能出现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2)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结果或随机现象的每一种表现称作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3)基本事件:一个事件如果不能再被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称作基本事件。
73、在n次重复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m/n,当n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值附近摆动,随
着n的增加出现摆动幅度较大的情形越少,此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 )
74、互斥事件概念:在一次随机事件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B是互斥事件,则P(A+B)=P(A)+P(B)
75、对立事件: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性质:P(A)+P( )=1或P(A)=1-P( )
76、古典概型是最简单的随机试验模型,古典概型有两个特征:
(1)基本事件个数是有限的;
(2)各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即它们发生的概率相同.
77、设一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而事件A恰包含其中的m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的概率P(A)定义为
=
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互斥,再由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分别求它们的概率,然后计算。 在计算某些事件的概率较复杂时,可转而先示对立事件的概率。
78、几何概型的概率:
79、终边相同角构成的集合:
80、弧度计算公式:
81、扇形面积、弧长公式: , ( 为弧度制)
82、三角函数的定义:
是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是 的终边上除原点外的任一点。
83、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第一象限:Sinα、cosα、tanα全正
第二象限:Sinα为正、cosα、tanα为负
第三象限:tanα为正、Sinα、cosα为负
第四象限:cosα为正、Sinα、tanα为负
8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sin
0
1
0 -1
cos
1
0 -
-
-
-1 0
0
1
不存在 -
-1 -
0 不存在
85、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86、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87、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88、辅助角公式: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主要在求周期、单调性、最值时用。 如
89、二倍角公式 .
.
.
半角公式(降幂公式): ,
9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y=Asin(ωx+j),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
91、(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对应角正弦的比相等。
(R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两倍。
推论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9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b= ,则a+b= .
(2)设a= ,b= ,则a-b= .
(3)设A ,B ,则 .
(4)设a= ,则 a= .
95、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 ,b= ).
96、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 ,B ).
97、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b= ,且b 0,则
A||b b=λa . a b(a 0) a?b=0 .
9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和性质
93、(1)向量的模长公式:a=(x,y),|a|=
(2)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设a= ,b= ,则a?b= .
(3)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98、解不等式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小于取中间]
或 .[大于取两边]
(2)、一元二次不等式
判别式
二次函数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相异实根 相等实根 没有实根
的根
解集 R
解集
注: 解集为R,( 对 恒成立)
(3)高次不等式——序轴标根法(奇穿偶不穿,大于取上小于取下)
(4)分式不等式——先化简右边为0(移项通分),再化为整式不等式。如:。
99、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 ,则 是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 ,则 是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且 ,则 是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00、(1)逻辑联结词。“p或q”记作:p∨q; “p且q”记作:p∧q; 非p记作:┐p
(2)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101、圆锥曲线及性质
(1)椭圆
①定义:若F1,F2是两定点,P为动点,且 ( 为常数)则P点的轨迹是椭圆。
②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 ; 焦点在Y轴: ;
长轴长= ,短轴长=2b 焦距:2c [a2-b2=c2] 离心率:
(2)双曲线
①定义:若F1,F2是两定点, ( 为常数),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
②图形:
③性质
方程:焦点在X轴: 焦点在Y轴:
实轴长= ,虚轴长=2b, 焦距:2c [a2+b2=c2] 离心率: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双曲线方程为
等轴双曲线:特别地当 离心率 两渐近线互相垂直,分别为y= ,此时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可设为 ;
(3)、抛物线
①定义:到定点F与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即: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1)。
②图形:
方程
焦点: F F F F
准线方程:
③性质:方程: ;
焦点:F ,通径 ;
准线:;过焦点弦长
注意:几何特征:焦点到顶点的距离=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通径长=
102、 在 处的导数(或变化率或微商)
.
103、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是曲线 在 处的切线的斜率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
10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C为常数). (2) .
(3) . (4) .
(5) ; . (6) ; .
10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2) . (3) .
106、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的方法(用导数)
若 在某个区间A内有导数,则 在A内为增函数;
在A内为减函数。
107、判别 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1)、求导 ;(2)令 =0求极值点
(3)、列表判断符号: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大值;
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小值.
108、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设y=f(x)是定义在区间〔a,b〕上的函数,y=f(x)在(a,b)内有导数,求函数y=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可分两步进行.
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
②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最小值.
109、复数 的性质
(1) 复数的相等 .( )
(2)当a=0,b≠0时,z=bi为纯虚数;
(3)当b=0时,z=a为实数;
(4)复数z的共轭复数是
(5)复数 的模(或绝对值) = = .
(6) =-1, =-i, =1.
110、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
(2) ;
(3) ;
(4) .(分子、分母乘分母共轭复数)
111、常用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基本(均值)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112.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 ).
108.向量的垂直 非零复数 , 对应的向量分别是 , ,则
的实部为零 为纯虚数
(λ为非零实数).
11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它在实数集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
天津高考文科数学都考哪些知识点阿?
文科数学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1 和系列 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
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并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
列 1 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 4 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 2 个专题.
必考内容
(一)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二)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
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5)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第一章 平面向量
基础知识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
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实数与向量的积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向量与实数
8.向量的性质
9.向量的夹角公式及应用
10.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11.线段的定比分点
1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13.平移
14.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向量的线性运算
2.向量的数乘运算
3.向量的位置关系
4.向量的几何运算
5.有向线段与分比
6.比例综合计算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向量平衡性质的应用
2.向量的三角综合运算
第二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基础知识
1.集合
2.子集和真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韦恩图与摩根律
7.四种命题
8.逻辑联结词
9.常见数学逻辑符号
10.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1.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逻辑符号表达
2.集合性质的应用
3.集合定义问题
4.集合相等的判断
5.集合图形法的应用
6.两两相交的多个集合的并集的求法
7.命题与逆否命题
8.充要条件
综合性高考试题
1.集合的比较
2.集合与排列组合
第三章 函数
基础知识
1..映射和一一映射
2.坐标系和象限
3.函数和反函数
4..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5.函数的对称
6.函数的自身对称
7.定义域与值域
8.函数平移和坐标系平移
9.指数和对数
10.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1.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
12.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函数图像的应用
3.函数与反函数的变换
4.函数对称的应用
5.函数平移和坐标系平移的应用
6.分角和倍角的象限
7.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应用
8.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9.复合函数
10.一元二次方程与韦达定理的应用
11.分段函数的单调性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函数对称的延伸
2.函数与定点
3.函数的综合应用
4.信息定义
第四章 不等式
基础知识
1.不等式的基础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几个重要公式
5.不等式的解法
6.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7..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8.二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区域
9.曲线的不等式区域
10.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不等式公式的应用
2.几类不等式的最值求法
3.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
4.不等式区域的应用
5.不等式方程的求解
6.分段函数不等式的求解
7.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
8不等式方程和函数的综合
9.绝对值方程与绝对值不等式的应用
10.不等式应用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几类不等式的证明思想
2.数学归纳法思路
3.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4.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分析
第五章 三角函数
基础知识
1.角的度数和弧度制
2.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3.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4..三角函数
5.三角函数与象限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性质
9.正切函数图像的性质
10.五点法画正、余弦函数
11.反三角函数
12.斜三角形解法
13.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14..三角函数补充公式
15.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三角函数的象限
2.三角函数性质和图像
3.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单调性
4.三角函数的化简求解
5.三角函数与向量
6.三角形与正、余弦定理
7.三角函数的极值求解
8.斜三角形的求解
综合性高考试题
1.绝对值与三角函数
2.三角函数的综合求解
3.构造法与三角函数求解
4.三角函数最值的求法
5.三角形的综合解法
6.斜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 数列
基础知识
1.数列
2.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典型性质
4.等比数列
5.等差数列的典型性质
6.倒数数列
7.几种典型的Sn→an递推关系式
8.几种典型的an+1→an递推关系式
9.几种典型的an→n递推关系式
10.几种典型的数列之和或积的形式
11.几种典型的Sn+1→Sn递推关系式
12.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等差数列的基本应用
2.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
3.等比数列的基本应用
4.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5.倒数数列的求解
6.数列与方程
7.算法与数列
综合性高考试题
1.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2.错位相消法的应用
3.复杂定义的数列分析
4.数列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5.几类复杂的数列递推式
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基础知识
1.点与点的距离
2.斜率和直线方程
3.直线关系和斜率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直线与曲线的关系
6.曲线与方程
7.点与曲线的关系
8.点与面的关系
9.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0.圆的基本性质
11.圆的典型特征
12.圆的典型问题
13.四点共圆的条件
14.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直线方程的应用
2.点线距离的应用
3.直线关系的简单应用
4.圆的性质应用及参数方程
5.直线与圆的关系的应用
6.圆内截弦的性质应用
7.圆和直线相关证明题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圆的综合应用
2.圆过定点问题
3.圆的极值问题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基础知识
1.椭圆的标准方程
2.椭圆的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椭圆的典型特征
5.椭圆的物理性质
6.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7.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8.双曲线的物理性质
9.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0.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11.抛物线的物理性质
12.抛物线的典型特征
高考试题分类垒
1.椭圆的性质应用
2.双曲线的性质应用
3.抛物线的性质应用
4.圆锥曲线与三角形的综合
5.圆锥曲线与圆的综合
6.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
7.三种圆锥曲线的关联问题
综合性高考试题
1.椭圆的综合应用
2.双曲线的综合应用
3.抛物线的综合应用
4.圆锥曲线的极值求解
5.圆锥曲线的综合求解
第九章 直线与平面
基础知识
1.平面的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行直线
4.异面直线
5.直线与平面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线面关系中的反证法应用
9.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10.空间向量
11.空间向量的夹角公式
12.直线的方向向量
13.平面的法向量
14.空间向量的应用
高考试题分类
1.空间上直线与直线的关系
2.直线与平面性质的应用
3.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计算
4.空间上三角形与平面的关系
5.二面角的性质
6.空间向量的性质
综合性高考试题
1.线面夹角的综合应用
2.二面角的综合应用
3.空间向量的综合应用
第十章 简单几何体
基础知识
1.多边形的特征;
2.多面体、凸多面体和正多面体
3.棱柱
4.棱锥
5.球体的性质
6.正四面体与正方体
7.投影与视图
8.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多面体的性质和拆分
2.多面体的截面形状
3.多面体上的共面问题
4.棱锥和棱柱的求解
5.正方体与正四面体
6.球体的基本性质
7.球的内接多面体和外切多面体
8.正三角形与圆、正四面体与球
9.视图与投影的应用
10.多面体的几何证明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多面体上线面夹角的综合应用
第十一章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基础知识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公式
3.组合与组合数公式
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5.二项式定理
6.排列组合的题型和原则
高考试题分类
1.排列组合的基本性质
2.排列组合中的对等问题
3.排列组合中的不对等问题
4.特殊优先原则的应用
5.排列组合反向思维的应用
6.相邻的排列组合问题
7.树图法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
8.二项式展开式的应用
9.幂指数的求解
10.简单几何问题的排列组合
综合性高考试题
1.二项式中的若干等式
2.总和限定的组合方式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基础知识
1.随机事件与概率
2.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4.概率计算中完备性、纯粹性和平等性
5.离散型随机变量
6.抽样
7.方差与标准差
8.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均值和方差的应用
2.总体抽样和分层抽样
3.概率和数学期望的基本应用
4.概率应用的反向思考
5.标准公式Pn(k)=Cn^kP^k(1-P)^(k)的应用
6.统计应用
综合性高考试题
1.概率的综合应用
2.由对立事件发生概率求事件发生概率
3.方案比较
第十三章 导数
基础知识
1.导数的概念
2.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和导数
3.基本导数公式
4.导数的应用
5.导数与极值
高考试题分类
1.导函数、曲线的斜率和切线方程
2.导数与函数单调性
3.导数与极值的应用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导数的综合求解
2.导数法比较函数
3.导数的实际应用
第十四章 复数
基础知识
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
4.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复数的性质
2.复数的基本运算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复数运算技巧
第十五章 高考中智力趣味问题
试题分类
1.比较题
2.进制分析
3.概念剖析
解法归纳
1.折中法
2.特值法
3.系数之和的综合求解
高考试题综合思路
1.反向思维
2.灵活思想
3.规则应用思想
4.观察思想
5.拆分思想
6.对比思想
附录 课改选修内容
1.极坐标系
2.参数方程
3.几何证明
4.线性回归方程
高考文科数学的基础分有哪些考点?
选择:集合、面积体积、三角系列、概率、函数、向量、不等式、圆锥曲线、复数
大题:概率、三角函数、数列、几何、圆锥曲线、极限、导数、直线与圆、不等式。
范围都在必修12345和选修1-1、1-2、4-4.内
考点也就那几个
集合、
复数、
概率、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命题、
等差、
等比、
框图、
三角函数、
解三角、
三视图、
求体积、求面积、
解不等式、
向量、
线性、
树状图、
方差、
解析几何、
求导、
坐标系、
对数、指数、
圆。
高考时文科的数学主要都考哪些内容
第一,函数与导数
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
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
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第七,解析几何
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时文科的数学主要考试内容如下: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是函数图象。
2.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有没有影响到函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如果产生了影响,应考虑分类讨论。
3.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求最值、范围、比较大小等),优选特殊值法;
4.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5.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6.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问题;
7.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
第3/4页
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8.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多观察图形,注意图形中的垂直、中点等隐含条件);个别题目考虑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
9.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10、向量问题两条主线:转化为基底和建系,当题目中有明显的对称、垂直关系时,优先选择建系。
11.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
12.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
12.遇到复杂的式子可以用换元法,使用换元法必须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有勾股定理型的已知(即有平方关系),可使用三角换元来完成;
13.绝对值问题优先选择去绝对值,去绝对值优先选择使用定义;
14.与图象平移有关的,注意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只用于函数
15.关于中心对称问题,只需使用中点坐标公式就可以,关于轴对称问题,注意两个等式的运用:一是垂直,二是中点在对称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