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题化学题型分布,高考题化学题
tamoadmin 2024-06-11 人已围观
简介1.一道高考化学题2.求高考化学题3.高考化学6、(上海市高考题)在三个密闭容器内分别装有:4.高考化学易错题易错点有哪些?5.高考化学推断题常见物质及关系6.2010浙江的一道高考化学题不明白,求详解!(不要在网站复制的答案,谢谢)这个是四川的高考题啊,应该是最近几年里面无机推断最有看头的(个人觉得)解析如下:自己打的,有可能有遗漏,见谅啦首先看D,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还是沉淀,说明是氢氧化
1.一道高考化学题
2.求高考化学题
3.高考化学6、(上海市高考题)在三个密闭容器内分别装有:
4.高考化学易错题易错点有哪些?
5.高考化学推断题常见物质及关系
6.2010浙江的一道高考化学题不明白,求详解!(不要在网站复制的答案,谢谢)
这个是四川的高考题啊,应该是最近几年里面无机推断最有看头的(个人觉得)
解析如下:自己打的,有可能有遗漏,见谅啦
首先看D,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还是沉淀,说明是氢氧化铝
然后是G,有刺激性气味,还能导致酸雨,说明是二氧化硫
E为气体,还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肯定是硫化氢,溶于水,就是氢硫酸,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F硫化钠
那么再看C,既可以生成氢氧化铝,又有硫化氢,还是和水反应,说明C既有硫元素,又有铝元素,那么应该就是硫化铝的双水解反应,所以可以知道A是硫,B是铝
最后看H,结构和化学性质与过氧化钠相似,还含有硫元素,说明是过硫化钠
这样的话,A到H就全部推完了
再看题的话,应该问题就不大了,主要就是一个方程式的书写,这又是另外的一个板块的问题了,大概的解析就是这样,还有什么不懂的追问就是了,望采纳
一道高考化学题
1、2NH3+3NO=催化剂=3N2+H2O解释:NO的N是+2价NH3的N是-3价,N2的N是0价,+2x3-3x2=0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2、氧化产物是还原剂变过来的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后的产物简称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是氧化剂变过来的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后的产物简称还原产物)
因为在这个反应氧化剂是NH3,而还原剂是NO,里面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N2,2.8/28g/mol=0.1molN2,即0.2molN,而反应中2molNH3和3molNO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mol的N,所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只有NO=0.6mol,NH3=0.4mol,因为他们两之和为2mol。
总共有两种情况1、NH3=1.4mol,NO=0.6mol,2、NH3=0.4mol,NO=1.6mol
求高考化学题
HC≡CH中的氢原子有较高的活性,加在乙醛的羰基氧上,剩余部分加在羰基碳上,第一步是加成反应。
第一步的产物在加氢得到1,4-丁二醇(A)。
脱氢氧化得到4-羟基丁醛(B),再氧化得到4-(GHB),再酯化得到内酯。
而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分子内脱水,变成1,3-丁二烯(CH2=CH-CH=CH2),这就是D。
D(C4H6)再和丙烯酸(C3H4O2)反应得到E(C7H10O2),可知没有副产物,是双烯合成。得到环状的3-环己烯羧酸,也叫3-环己烯-1-甲酸。
答: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加成反应;反应②:酯化(取代)反应。
(2)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HOCH2CH2CH2CHO。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HOCH2CH2CH2COOH → O-CH2-CH2-CH2-C=O + H2O(浓硫酸,加热)
|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CH=CH2 /COOH CH-CH2-CH-COOH
| + || → || |
CH=CH2 CH-CH2-CH2
(5)反应④中除生成E外,还可能存在一种副产物(含对称?结构),(你没打上含什么结构,所以只能猜)它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OOH
| |
HOOC-CH - CH2。
(6)与化合物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为d(填写字母)。
a、醇 b、醛 c、羧酸 d、酚
因为只有3个不饱和度,要形成苯环必须4个不饱和度。
高考化学6、(上海市高考题)在三个密闭容器内分别装有:
例1、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H4+——NH3 B、C——CO2 C、SO2——S D、Cl2——Cl-
误答原因:(1)误答A选项。原因是不会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2)误答B选项。原因是思维混乱(或将关系记反了)。
(3)误答D选项。没有考虑到Cl2+H2O=HCl+HClO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正确分析:A选项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选项中碳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被氧化了,需加入氧化剂。
C选项中硫元素从正四价降到零价,被还原了,需加入还原剂。
D选项中氯元素从零价降到负一价,被还原了,但是Cl2+H2O=HCl+HClO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加入的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正确选项:C
例2、 在PH=1的含有Mg2+、Fe2+、Al3+3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存在阴离子是:
(1)Cl- (2)NO3- (3)SO42- (4)S2-
A、(1)(2)(3) B、(2)(3) C、 (3)(4) D、(1)(3)
误答原因:误答A选项。原因是忽略题干信息PH=1,或者忽略酸性溶液中NO3-的氧化性
正确分析:PH=1的溶液,即强酸性溶液,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所以不能存在NO3-,因为H+、Fe2+、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和H+发生复分解反应也不能存在。
评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应从两方面分析:(1)同组的离子是否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2)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溶液的颜色,酸碱性等。
答案:D
例3、 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 C(s)+H2O(g)=CO(g)+H2O(g);△H=+131.45KJ/mol
(2) 1/2H2(g)+1/2Cl2=HCl(g); △H=-92.3KJ/mol
(3) H2(g)+1/2O2=H2O(g); △H=-241.9KJ/mol
则上述三个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1)>(2)>(3) B.(3)>(2)>(1) C.(3)>(1)>(2) D.(1) >(3)>(2)
误答原因:误答A选项。原因是把反应热的“+”或“-”与反应热的数值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比较,而忽视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这一说法。
正确分析:反应热的“+”或“-”只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与数值大小无关。
答案:C
例4、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H2O分子的质量为18/NA。
B、 1molD2O所含质子数为12NA
C、 0.5mol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D、 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NA/22.4.
误答原因:误答A选项。原因是粗心大意,没有留心单位。
误答B选项。错选原因是混淆质子与中子。
误答D选项。原因是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领会不深或误认为水为气体。
正确分析:1molH2O的质量为18g,而1molH2O含有NA个水分子,所以1个水分子的质量应为18g/NA。
D2O与H2O的质子数是相同的,都是10,1molD2O所含质子数为10NA。
铝与盐酸反应为:2Al+6H+=2Al3++3H2↑。0.5molAl在反应中转移电子为0.5×3 NA=1.5 NA
在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的,它的体积不符合气体摩尔体积的规定。
答案:C
举一反三:标准状况下,可能会误认为气体的物质有:Br2、SO3、六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等等。
例5、将标准状况下336LHCl气体溶解在1L水中,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误答原因:错解:C=336L/22.4L.mol-1÷1L=15mol/L
错因:把溶液的体积当成1L。
正确分析:溶液的体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求算。
C盐酸=336L/22.4L. mol-1÷〔(336L/22.4L. mol-1×36.5g/mol+1000ml×1g/cm3) ÷(1.17g/cm3×1000ml/L)〕=11.6mol.L-1
例6、将1%的氨水与9%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氨水的浓度__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误答原因:错解:氨水浓度(%)=(Vd11%+Vd29%)÷(Vd1+Vd2)×100%=(d11%+d29%)÷2
∵d1<d2 ∴大于5%。
不考虑密度的差别,或者认为浓度大的密度大,分别得出等于5%或大于5%的错误结论。
正确分析: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时,1%的氨水的质量大,而溶液质量大的所含溶质的质量少,因此,正确答案应小于5%。
设1%的密度为1%ρ1V+9%ρ2V=x%(Vρ1+Vρ2)
ρ1(1%-x%)=ρ2(x%-9%)
∵ ρ1>ρ2(氨水浓度小的密度大), 1%-x%<0,1%-x%<0
∴1%-x%>x%-9%
(1%+9%)>2x%
5%>x%即x%<5%
启示: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符合以下规律:
浓度大的密度大,混合后的浓度大于两溶液浓度和的1/2;浓度的的密度小,混合后的浓度小于两溶液和的1/2。
密度不随浓度改变的,则混合后的浓度等于两溶液浓度的1/2。
注意:氨水、酒精等浓度大的密度小。
例7、8.7g的MnO2与含14.6gHCl的浓盐酸共热可生成Cl2的质量为:
A、等于14.2g
B、等于7.1g
C、7.1g----14.2g之间
D、小于7.1g
误答原因:错选A、C原因是算式列错或计算错误。
错选B。认为8.7gMnO2恰好与14.6gHCl反应,生成7.1gCl2,没有考虑到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逐渐变为稀盐酸,稀盐酸难与MnO2反应。
正确分析:稀盐酸难跟MnO2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会变为稀盐酸,使反应停止。再加上盐酸还要挥发等,14.6gHCl不可能完全反应。因而制得的Cl2小于7.1g.
举一反三:铜与浓硫酸、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酸逐渐变稀,反应也会停止或产物发生变化。
例8、(1)下列物质跟水反应时,水为还原剂的是
A.F2 B.Na C.Na2O2 D.CaO
分析:A在F2与水的反应:2F2+2H2O=4HF+O2中,氟元素从0价降到-1价,F2是氧化剂,H2O中的氧元素,从-2价升高到O2中的0价,水是还原剂。
B在Na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中,H2O中的氢元素,从+1价降低到H2中的0价,水是氧化剂。
C在Na2O2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CaO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2)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 B、生成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
误答原因:对Na2O2、Fe(OH)2及Fe(OH)3的一些特殊性质掌握不住,从而导致错选。
正确分析: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FeCl2+2NaOH=Fe(OH)2↓(白色)+2NaCL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Fe(OH)2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答案:B、C
(3)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F2(g)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某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A、H2 B、HF C、OF2 D、O2
误答原因:本题极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错选D:2F2+4NaOH=4NaF+2H2O+O2,但是此时n(F2):n(NaOH)=2:4=1:2,不符合题意。
正确分析:根据题给条件,依据质量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2+2NaOH=2NaF+H2O+OF2
由此确定另一种气体为OF2
答案:C
例9、有一未知浓度的盐酸25ml,在加入0.5mol/LAgNO3溶液25ml后还有剩余盐酸,再改加NaOH溶液,结果用去1.0mol/LNaOH溶液25ml,恰好完全中和。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误答:HCl先与AgNO3反应,后与NaOH反应,相互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是1:1,则HCl的物质的量等于AgNO3和NaOH物质的量之和。设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
0.025C=0.5mol/L×0.025L+1.0mol/L×0.025L
C=1.5mol/L
误答原因:未考虑HCl同AgNO3反应未消耗H+
正确分析: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CL-+Ag+=AgCl↓,(2)H++OH-=H2O
可以看出:
Ag NO3同HCl反应并未消耗盐酸中的H+,盐酸中的H+全部与NaOH溶液中OH-中和。所以计算盐酸的浓度根本不需考虑AgNO3的多少(在AgNO3不过量的前提下),AgNO3只是一个干扰因素。应直接根据消耗NaOH的量来计算盐酸浓度。
HCl同NaOH恰好完全中和时,n(HCl)=n(NaOH),又知V(HCl)=V(NaOH)则C(HCl)=C(NaOH)=1.0mol/l。
例10、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B、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约为(m+n):12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n的原子可能是R原子的同位素。
误答原因:(1)漏答(A)项或错答(B)项。原因是混淆了原子的质量数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2)漏答(D)。同位素的概念不清。
答案:A、D
字数受限的,其他的题目,高考比较难的,集中在推断题和实验题之类的大题,这种题目都是附的,我这边无法给你的,我建议你可以去百度文库里搜索推断题和实验题之类的,会有的。
另外,分数太少了吧。。。
望采纳。谢谢!
高考化学易错题易错点有哪些?
(一)大多数的碳酸氢盐都是对热不稳定的,受热分解成对应的碳酸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盐对热较稳定,不易受热分解。
如碳酸氢钠在50℃开始分解,270℃分解完全。
所以,可认为以下三种碳酸氢盐在300℃下全都分解完全。
碳酸氢铵较特殊,因为没有金属离子,受热分解得到的碳酸铵也不稳定,会进一步受热分解得到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Na2O2即和H2O反应,也和CO2反应,如果CO2和H2O同时存在的话,则存在竞争反应,则Na2O2优先和CO2反应,因为如果Na2O2先和H2O反应,生成的NaOH还会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H2O 相当于H2O没有参加反应。
以后遇到这类竞争反应都可以这样去考虑:先假设可以发生该反应,然后看这个反应的产物会不会和其他反应物反应又变回来,如果是,则该反应就不能优先发生。
现在看题目:
A 容器 ①NaHCO3受热分解: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2 1 1 1
1mol 0.5mol 0.5mol 0.5mol
1molNaHCO3得到0.5mol Na2CO3 ,0.5mol的CO2和0.5mol的H2O
②Na2O2先和0.5molCO2反应,消耗0.5molNa2O2,则剩余的0.5molNa2O2刚好再和0.5mol的H2O反应完全,反应如下:
Na2O2 + CO2 = Na2CO3 + 1/2 O2
0.5mol 0.5mol 0.5mol
Na2O2 + H2O = 2NaOH + 1/2O2
0.5mol 0.5mol 1mol
所以,A中Na2O2全都反应完,产生的O2全部逸出。
剩余的固体物质有1mol Na2CO3 和 1mol NaOH
B 容器 同上
①NH4HCO3受热分解:
NH4HCO3 =△= NH3↑ + CO2↑ + H2O↑
1mol 1mol 1mol 1mol
②1molNa2O2刚好先和1molCO2反应完全,没有剩余的Na2O2和H2O反应。
Na2O2 + CO2 = Na2CO3 + 1/2 O2
1mol 1mol 1mol
所以,B中Na2O2全都反应完,产生的NH3;H2O全都逸出。
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有 1molNa2CO3
(3)C 容器
①碳酸氢钙分解:
Ca(HCO3)2 =△= CaCO3 + CO2↑ + H2O↑
1mol 1mol 1mol 1mol
②1molNa2O2刚好先和1molCO2反应完全,没有剩余的Na2O2和H2O反应。
Na2O2 + CO2 = Na2CO3 + 1/2 O2
1mol 1mol 1mol
所以,C容器中Na2O2全都反应完,产生的H2O全都逸出。
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有 1mol CaCO3 和 1mol Na2CO3
如果说简便方法,可分成 碳酸氢铵 ;一价金属离子的碳酸氢盐 ;二价金属离子的碳酸氢盐 三类考虑。
(1)一价金属离子的碳酸氢盐(用MHCO3表示)热分解与产生的M2CO3,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 :1 :1
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MHCO3分解后的产物CO2和H2O结合,刚好都反应完全。得到等物质量的NaOH,和一半物质的量的Na2CO3,加上热分解得到的一半M2CO3,
则最后固体物质是 与Na2O2相同物质的量的MOH 和 一半物质的量的NaCO3 与一半物质的量的M2CO3
(2)二价金属离子的碳酸氢盐(用M(HCO3)2表示)热分解与产生的M2CO3,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1 :1
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MHCO3分解后的产物CO2结合,刚好都反应完全。得到等物质量的Na2CO3;加上热分解得到的等物质的量的MCO3
则最后固体物质是 与Na2O2相同物质的量的 MCO3 和 Na2CO3
(二)相同物质的量的CO3^2- 和 OH- 分别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
则,A可看作是 3/2 mol 的CO3^2- ;
B可看作是 1 mol 的CO3^2-;
C可看作是 2 mol 的CO3^2- 。
所以,分别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 3/2 :1 :2
C>A>B
具体计算如下:
A中,1 mol Na2CO3和1 mol NaOH 消耗H+的物质的量为 : 2mol + 1mol =3mol
B中,1 mol Na2CO3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为 2mol
C中,1 mol Na2CO3和1 mol CaCO3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为 2mol + 2mol =4mol
所以,A :B :C = 3 :2 :4
C>A>B
高考化学推断题常见物质及关系
高中化学易错点
一、阿伏伽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在近五年的高考中每年都会出现,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典型例题1.[2014?全国卷]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L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试题考查内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答案:D
易错情况分析运用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计算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计算微粒数目和电子转移数目时要仔细审题,务必准确。晶胞计算时要注意阿伏伽德罗常数在换算时的关系,尤其是晶胞边长的单位的换算。
二、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近几年高考中离子方程式出现频率较高,考察知识点也比较灵活多变。离子共存问题近期虽然没有出现,但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重视。
典型例题2.[2014?全国卷]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a2++2OH-+2H++SO42-
BaSO4?+2H2O
B。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H2O2:2MnO4-+5H2O2+6H+2Mn2+
+5O2?+8H2O
C。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
Mg2++2OH-Mg(OH)2?
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
+SO42-
试题考查内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答案:C
易错情况分析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得是否合理,电荷是否守恒;与量有关的反应中反应原理是否正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原理是否正确、产物是否合理;离子共存问题中是否有隐含条件等。
三、化学反应与热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应用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也是考察的重点。
典型例题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2>?H3B.?H1<?H3
C.?H1+?H3=?H2
D.?H1+?H2>?H3
试题考查内容:盖斯定律的应用
答案:B
易错情况分析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H的符号和单位、化学计量数与?H数值的对应关系、物质的聚集状态、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要求。2.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时,一定要先根据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位置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处理,然后在草纸上列式计算,避免失误。
2010浙江的一道高考化学题不明白,求详解!(不要在网站复制的答案,谢谢)
1号元素 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6号元素 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7号元素 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8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9号元素 氟: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2.常见的框图结构探讨注:本资料的方程式中省去了部分的反应条件省略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框图结构(1)三角关系型“三角转化关系”是推断题中经常提到的一种重要的转化关系,一般的“三角关系”是三者之间均可相互转化的形式,如课本上提到过的“铁三角”。而推断题中常出现的是上图中的简化型的“三角关系”。这种转化模式中,B相当于由A到C的一个中间物质,其性质应是较为多样的。下面给出几组非常重要的“三角关系”。①铁三角 “铁三角”的转化是无机推断题中永恒的热点,考察的变化很多,但基本的原则是始终如一的。单质Fe和Fe2+离子都是还原剂,而Fe3+是氧化剂,Fe2+/Fe和Fe3+/Fe2+构成两组氧化还原电对。在相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下,即可实现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型与还原型的相互转化。而Fe单质直接转化为Fe3+,需要通过O2、Cl2、硝酸等强氧化剂的作用,将Fe3+转化为Fe单质,则应用还原剂还原Fe的+3价氧化物。当然,在三角转化关系之外,我们还应注意这三者同时出现的反应Fe+2Fe3+==3Fe2+。下面是一组填入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的情况:A. Fe B. FeCl2 C. FeCl3Fe+2HCl==FeCl2+H2↑ 2FeCl2+Cl2==2FeCl3 2Fe+3Cl2 2FeCl3与Fe元素有关的另一组重要的情况A. Fe3+(FeCl3、Fe2(SO4)3等) B. Fe(OH)2 C. Fe(OH)3Fe3++3OH-== Fe(OH)3↓ Fe2++2OH-== Fe(OH)2↓ 4Fe(OH)2+O2+2H2O==4Fe(OH)3特别要注意的是B→C的反应现象为“沉淀先变成灰绿色,后变成红褐色”。②铝三角 “铁三角”是“氧化还原三角”,而“铝三角”则是“离子反应三角”,二者正好代表了高中阶段重点接触的两种基本反应。铝三角的成因是Al(OH)3的两性,即Al(OH)3在溶液体系中存在两种电离方式H++AlO2-+H2O Al(OH)3 Al3++3OH-,Al(OH)3在酸中溶解变成Al3+,在碱中溶解变成AlO2-,基于上面的两个可逆反应,便形成了三角转化关系。同样,我们也应注意这三者同时出现的反应Al3++3AlO2-+6H2O==4Al(OH)3↓下面是一组填入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的情况:A. Al3+ B. Al(OH)3 C. AlO2-Al3++3OH-== Al(OH)3↓ Al(OH)3+ OH-== AlO2--+2H2O Al3++4OH-== AlO2--+2H2O当然,任意调换三者的位置,我们都可以得到一组合理的能填入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的情况。若考虑Al单质,还可以得到下面的填法:A. Al B. Al3+ C. AlO2-2Al+6H+==2Al3++3H2↑ Al3++4OH-== AlO2--+2H2O 2Al+2OH-+2H2O==2AlO2-+3H2↑或可填成 A. Al B. AlO2- C. Al3+2Al+2OH-+2H2O==2AlO2-+3H2↑ AlO2-+4H+ ==Al3++2H2O 2Al+6H+==2Al3++3H2↑③“碱—正盐—酸式盐”三角 “碱—正盐—酸式盐”三角关系是我们从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到的经典转化关系,和“铝三角“一样,它也是一个基于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反应原理的转化关系。这一三角关系的关键环节是酸式盐离子HCO3-,在溶液中,其存在着电离和水解的双重平衡;在固体状态下,酸式盐能分解成正盐。而利用沉淀反应的方法可以实现CO32-→OH-,HCO3-→OH-的转化。同样,我们也应该注意三者同时出现的反应 OH-+HCO3-==CO32-+H2O下面是一组填入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的情况:A. Na2CO3 B. NaOH C. NaHCO3CO2+H2O+Na2CO3==2NaH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CO2+NaOH==NaHCO3(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实际的题目中,命题人常常会将Na单质和其氧化物加入到上面的“NaOH—Na2CO3—NaHCO3”关系中,构成复合反应关系,如下面得这个简单的框图,它实际上是由两个前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复合而成的,若A为Na单质,有下面的填法: A . Na B. Na2O C. Na2O2 D. NaOH E. Na2CO3 F. NaHCO34Na+O2==2Na2O 2Na+O2==Na2O2 2Na2O+O2==2Na2O2 2Na2O2+2H2O==4NaOH+O2↑ CO2+2NaOH==Na2CO3+H2O CO2+H2O+Na2CO3==2NaHCO3 CO2+NaOH==NaHCO3藉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当D为Na2CO3时同样能填出右边的三个空。 除了上面三个典型的三角关系外,若充分挖掘高中化学中的反应方程式,我们还可以以“N、S、Cl、Mg、C、Si、P”等各种常见元素为中心写出很多个三角关系图(不一定要完全能相互转化),并据此填出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这项工作交由读者们自己来完成。同学们列关系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所列的是“氧化还原关系图(如”铁三角“)”还是“离子反应关系图(如“碱—正盐—酸式盐”三角)”,这是充分掌握这些反应关系的前提。 (2)直线型 直线转化是框图中常见的结构,而命题人最青睐的莫过于上面的“连续氧化型”的线型框图。连续氧化型框图中B、C是一种元素的两种不同价态的化合物,而A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连续氧化型框图中“A+O2→B”、“B+O2→C”是“主干部分”,而有些框图通常还会在最后加上“C+H2O→D”一步,或在前面加上“D+H2O→A”。在直线型的框图中,A、B、C、D中一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下面是以某种元素为主线的符合连续氧化条件的几组常见物质:①主线元素:CA. C(CH4、C2H4、C2H2、C2H6等烃类)B. CO C. CO2 D.H2CO3A→B为碳或烃类的不完全燃烧,B→C为CO的燃烧,如2C+O2==2CO(CH4+3O2==2CO+4H2O等) 2CO+O2==2CO2 CO2+H2O==H2CO3②主线元素:SA. S(H2S、FeS2等) B. SO2 C. SO3 DH2SO4A→B为S或H2S的完全燃烧或煅烧FeS2等含硫的矿物,B→C为SO2的接触氧化,C→D为SO3的吸收,硫酸工业的流程也符合这一转化关系,如S+O2==SO2(2H2S+3O2==2SO2+2H2O或4FeS2+11O2==2Fe2O3+8SO2)2SO2+O22SO3 SO3+H2O==H2SO4③主线元素:NA. N2(NH3) B. NO C. NO2 DHNO3A→B为N2与O2放电时反应或NH3的催化氧化,B→C为NO的氧化,C→D为NO2与H2O的重新生成NO的反应,如N2+O22NO(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④主线元素:Na、OA. Na B. Na2O C.Na2O2 DNaOH这一关系中虽然A、B、C、D中都含有Na元素,但决定了这一关系的实际上是O元素的价态变化。A→B为Na在空气中的氧化,B→C为Na2O的进一步氧化,C→D为Na2O2与H2O的放出O2的反应,如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2O2+2H2O==4NaOH+O2↑⑤有机物的连续氧化有机化学中醇→醛→酸转化正好也能构成一个连续氧化关系,而将D移至A前,构成“D+H2O→A”的转化,然后加入“A+C→E”的转化,便可得到“卤代烃→醇→醛→酸→酯”的完整转化关系,如CH3CH2Br+H2O→CH3CH2OH+HBr 2CH3CH2OH+O2→2CH3CHO+2H2O2CH3CHO+O2→CH3COOH CH3COOH+ C2H5OH→CH3COOCH2CH3+H2O对于一般的直线型转化关系,当A、B、C、D中含有同一种元素时,我们可以写出很多组情况。读者们可以用“接龙”的方法进行训练,即先写出A物质,然后根据某个反应条件使A转化为B,A与B中至少有一种元素相同;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至填出A、B、C、D为止(或者一直填下去,直至填不出下一个物质为止)。这不失为充分训练元素化合物推断的一种好方法。下面给出几组示例:①H2→H2O→NaOH→Mg(OH)2 ②CaC2→C2H2→CO2→CO32-③NH4HCO3→NH3→NO→NO2 ④Na→Na2O2→Na2CO3→NaOH⑤Mg→MgO→Mg2+→Mg(OH)2 ⑥Al3+(AlO2-)→Al(OH)3→Al2O3→Al⑦Na2SiO3→H2SiO3→ SiO2→Si ⑧P→P2O5→H3PO4→Ca3PO4⑨NaCl→Cl2→Ca(ClO)2→HClO ⑩Cu→CuO→Cu2+→Cu(OH)2
分析: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NO2-;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Cl-、NO2-;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溶液含有CO32-,没有SO42-、SO32-;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具有氧化性的离子NO2-、或SO32-.
解答:解:由实验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可知白色沉淀是BaCO3,气体是CO2,所以可以排除SO42-和SO32-;
实验③可以证明含有Cl-,由于要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所以只能是亚硝酸的自身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HNO2═H2O+NO↑+NO2↑所以因此该同学只需要完成③④两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阴离子的检验,要掌握常见阴离子的检验方法,并会设计合理的实验.